13本好书读懂陪伴我们的树木 植树节

古希腊神话中神与树的爱与恨:

秉持单身主义的达芙妮,遇上热情似火的太阳神阿波罗,终变成月桂树;维纳斯的心上人阿多尼斯,从变为没药树的母亲的肚中出生,终亡于野猪獠牙下;太阳神的四个女儿为兄弟法厄同的死亡久久哭泣,终变成杨树。

《达芙妮的变形》,约1450年,木板蛋彩。

13本好书读懂陪伴我们的树木  植树节 范文模稿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桑德罗·波提切利,《基督的试炼》,1481年,罗马西斯廷教堂的壁画。

罗马人则让每种树都代表一位神明:

“冬橡树代表朱庇特,月桂代表阿波罗,橄榄树代表弥涅尔瓦,桃金娘代表维纳斯,杨树代表赫拉克勒斯。

“树木崇拜”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古老的信仰之一,源于原始社会“万物有灵”之观念,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依从心理,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望之情。

2.《北方有棵树:追随大自然的四季》
2021年1月中国好书
一本以城市及周边为对象的自然笔记和物候观测,从日日惦记的花草树木,到遍寻不得的林中生灵,再到别具一格的自然收藏,以及变幻多姿的天边云朵,大地、天空、林中、水上之万物融为一体。

3.《怎样观察一棵树》
2011年美国国家户外图书奖
2011年《纽约时报》最佳园艺类图书
大自然经得起最仔细的观察,
当你能够从一棵树的生长轨迹中感受生命的四季,
你会真正领略自然那激励人心的力量与美妙。

4.《秘境里的奇树》
一场历时五年追寻奇树的环球冒险
探访60棵令人惊叹的树
与非凡的树木相遇
倾听树木的传奇
《秘境里的奇树》不会教你如何辨别一棵树,更不要说教你去种树,但是带领我们以另一种不同的方式看待世界:一场以树木为中心的环球之旅。
在书中,包括来自博茨瓦纳、马达加斯加、摩洛哥、南非、日本、斯里兰卡、土耳其、法国、德国、希腊、意大利、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瑞典、加拿大、美国、墨西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多个国家地区的美丽树木,也涵盖了世界上最大、最老、最神圣和最古怪的树木。
不如一起“爬上”这棵《秘境里的奇树》,去看看这个世界吧。

5.《英伦寻树记》
在英伦大地上精选60棵树木
捕捉它们最令人着迷的瞬间
最高、最粗、年龄最老、濒临死亡
每一棵树都有着它们自己的独特面貌
共同勾勒出一片奇幻的英伦大地

6.《树的秘密生活:它们如何生存,如何与我们息息相依》
光明书榜、《中华读书报》书榜上榜图书
新京报年度好书新知类图书入围图书
这是一本主要与树木科学相关的书
运用现代科学的手段
告诉我们有关树木的知识
书中的内容,大部分是关于树木是怎样诞生的、树木的种类、生长分布及其成因;它们在自然界中是怎样生存的,与周围的生物是怎样竞争与合作。
在书的最后一章,是关于我们应当如何利用树木,以及树木能为我们提供什么。
本书所讲述的科学不像通常的那样,对人类的智慧和能力大加歌颂,而是真正体现了一种尊重的精神。

7.《看不见的森林——林中自然笔记》
2014“中国好书”
2014新京报年度图书
2013年美国国家学院最佳图书奖
2013年普利策奖非虚构类最终入围作品
2012年美国国家户外图书奖
首届“大鹏自然好书奖”“国际作品大奖”
一部真正的博物学家宣言,堪称近年来博物学经典类的书之一。

8.《树木之歌》
2020首届坪山自然博物图书奖
2020新京报秋季书单
2020百道好书榜年榜
普利策奖入围作品《看不见的森林》作者的新书
以十二种不同生境下树木周边的声音为线索,描绘了一个由树、人及其他生物构成的生命共同体。

9.《花与树的人文之旅》
一花一树一世界,等你驻足欣赏
一起走进那些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一种植物发源于何处
如何被传播交流开来
在不同的文化中又有怎样的意象
在不同的国度,植物往往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而即便在同一种文化中,植物的象征意义也会随着历史变迁而改变。

10.《山楂树传奇——远古以来的食物、药品和精神食粮》
你相信吗
是山楂树把英格兰、美国、法国和中国等大陆的文明发展
紧密结合在一起
一颗“全世界最繁忙的树”
一种效果卓然的象征物
一个未曾得到应有重视的物种的奇幻故事

11.《全球森林:树能拯救我们的40种方式》
40篇短小的语言散文
40种树能拯救我们的方式
行文沿袭古老爱尔兰大地游吟诗风
将微型科学探险故事融入散文中
加拿大皇家地理学会院士
黛安娜 · 贝雷斯福德-克勒格尔
展开一个对现代人至关重要却常被忽视的主题

12.《草木缘情》(第二版)
2015中国好书
第十一届文津图书奖
《中华读书报》2015年度十大好书
中版好书榜2015年度好书
你相不相信植物会解决文学史上的公案?它们说《红楼梦》不是曹雪芹一个人写的。
《红楼梦》前80回平均每回出现植物11种,后40回每回3.8种。
《草木缘情》第二版借鉴、吸收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修订内容达一百余处,置换图片二十余幅。

13.《树梢上的中国》
(全新增订版)
著名作家梁衡先生
古树题材散文封笔之作
作者在修订原作的基础上,新增《徽饶古道坚强树》《徐霞客的丛林》《来自天国的枫杨树》等11篇美文,视野更加开阔,对绿色文明的思考也更加深邃。
该书首版曾获文津图书提名奖,首届十大生态好书奖、中版好书奖等,此次增订值得珍藏。
在晋、陕、蒙三省区的交界处有一座山名高寒岭。
它是长城内外的分切点,又是万里黄河的拐弯处。
能在这里远眺河山,遥对青史,是一种幸运。
孔子说“登泰山而小天下”,惜其不知他身后还有更大的天下。
高寒岭,其名“高”,海拔一千四百二十六米,为周边之最,由此向北直至外蒙古一马平川;其名“寒”,冬季最冷时零下三十一度,冰雪盖野。
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竟生长着遍野的松柏,绿满沟壑,一望无际。
而岭的最高处,有一棵柏树,树冠的剪影极像一幅中国版图,被称为“中华版图柏”。
就在这棵树下不知演绎了多少有关中国版图的故事。
大约各民族、各诸侯国、各地方势力纷争不断。
长期以来,拉锯式地争夺留下的一大痕迹就是长城。
从秦代到明朝,这个巨大的战争工事,不断地增修改建。
从这里辐射出去的军事、政治力量,逐渐改变着中国的版图。
而这棵树却一直在冥冥中静静地观察,悄悄地记录,时长日久,它也竟变成了一幅版图,定格在高寒岭上。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