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字在汉语中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既可作名词,也可作动词,具有丰富的含义。在汉语词汇中,“例”字衍生出许多组词,这些组词在日常生活和文学创作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将从“例”的组词和形近字组词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揭示其内涵和外延。
一、“例”的组词
1. 例证
例证是指用以证明某个观点或事实的例子。在学术研究和新闻报道中,例证具有很高的说服力。例如,在讨论气候变化问题时,我们可以引用全球变暖的例证,如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现象。
2. 例行
例行是指按照常规或惯例进行某项活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例行活动有助于提高效率,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例如,企业中的例会、学校中的课程安排等,都属于例行活动。
3. 例行公事
例行公事是指按照规定程序办理的公事。它强调的是程序和规范,而非实质内容。在行政管理中,例行公事有助于维护秩序,提高工作效率。例如,政府部门在办理审批手续时,需要遵循例行公事。
4. 例会
例会是指按照规定时间、地点举行的会议。例会在企业、学校、政府部门等组织机构中普遍存在。例会的主要目的是交流信息、协调工作、解决问题等。
5. 例行检查
例行检查是指按照规定的时间、内容、程序进行的检查。它有助于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提高质量。例如,食品安全检查、建筑工程质量检查等,都属于例行检查。
6. 例行公费
例行公费是指按照规定标准支付的公共费用。它包括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日常开支、福利待遇等。例行公费有助于保障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
二、形近字组词
1. 略例
略例是指简略的例子。在撰写论文、报告等文献时,略例有助于使内容更加精炼。例如,在介绍一种新型材料时,可以列举其性能略例。
2. 例案
例案是指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在法律、教育等领域,例案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例如,在审理案件时,法官可以参考以往的同类型例案。
3. 例举
例举是指列举例子。在演讲、授课等场合,例举有助于使内容更加生动、具体。例如,在讲解一个理论时,教师可以列举一些实际例子。
4. 例证法
例证法是指运用例子来证明观点或事实的方法。在学术研究和新闻报道中,例证法具有很高的说服力。例如,在论证某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时,可以运用例证法。
5. 例举法
例举法是指列举例子以说明问题或观点的方法。在演讲、授课等场合,例举法有助于使内容更加生动、具体。例如,在讲解一个历史事件时,教师可以运用例举法。
“例”字及其组词、形近字组词在汉语词汇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通过对这些词汇的运用,我们可以更好地表达思想、传递信息。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应该注重积累这些词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明. 汉语词汇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张丽华. 汉语形近字词典[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3] 胡明扬. 汉语词汇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