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河北大学建筑系建筑专业毕业展

转自:河大建筑系

河北大学建筑系2023届毕业设计方案选登

2023河北大学建筑系建筑专业毕业展 范文模稿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段少宇

蝶变•融炉再生

——保定百年药厂改造设计

在现今保定进行城市更新的过程中,部分工业遗产建筑被直接拆除或废弃,产生了地域文脉被破坏、与其他城市发展同质化严重等问题。
其中,保定制药厂作为百年老厂,地处城市中心,是保定工业发展时期的一个典型符号。
如何发扬其遗产价值并继续创造经济价值,实现工业建筑的有机恢复与生长成为重要议题。
因此,本毕业设计以保定制药厂更新改造为实践,以“保护一个老的工业建筑遗址,助力一个正在发展的文化产业”为核心,从而借此次机会实现该建筑的功能转型,使其顺利融入城市发展。

陈雄飞

保定市高新区第二中心学校设计

本设计旨在探讨中小学校建筑未来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探索,结合保定市高新区第二中心学校的方案分析,总结出未来中小学校建筑设计应该注重教育理念和科技创新的融合、环保和可持续性的设计、学生体验和感受的考虑、社会和文化因素的融入等方面。

冯敏

保定制药厂改造再利用设计

整个设计采用的元素提取自厂区原有的坡屋顶和平屋顶。
新建部分的设计理念为先搭建空间构架,再向里添加装配式构件,以对后续提出的更多新需求进行相应的改动,使空间、功能具有可变性和灵活性。
场地主入口设置在靠近锅炉房的位置,进来先是入口广场,北侧是新建的保定文创产业集市,并围绕水塔设置观景塔公园。
锅炉房位置改造为工业主题公园,并将框架向南延伸,设置立体城市公园。
东侧新建记忆博物馆,西侧新建商业综合体,西南改为长租公寓和精品酒店,东南改为创意产业办公楼。
靠近办公的位置设置场地次入口,并做创意交流公园。

李树鹏

拾光隧道

——保定制药厂工业遗产改造

本次设计为保定市制药厂工业遗改造项目,在改造过程中秉持绿色改造,可持续化发展的原则对各个厂房进行改造,旨在打造为一个以共享,休闲,低碳为主的多功能社区,其中十吨锅炉房的烟囱为拾光隧道的重要体现,在改造过程中运用建筑“再循环”原理进行绿色改造。
同时还运用光伏玻璃,雨水收集等绿色技术进行改造,社区整体由一条廊道链接,功能分区合理,流线整齐。

何项澜

客运社区

——河北沧州渤海新区客运站设计

这是一个交叠在社区和风景区之间的客运站,而随着私家车的普及和疫情的肆虐,客运站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活力。
因此,我首先想要将其与社区功能和游客活动结合起来,其次再结合客运站功能进行分区。
在这个实践里,可以容纳各种可发生在大型公共区域的活动,包括餐饮,聚会,房车露营,游乐设施,人们缓缓而来,聚集在公共地面上。
空间整体呈现一种好客且包容的姿态,极大程度上向来到这里的人们开放。
这个客运站是一个赋予了建筑承载集体生活与友好邻里关系的场域。

冀帅锋

“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生态型产业园区

——保定市深保园产业园区规划设计

园区建设注重生态环保设计,采用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使建筑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建筑设计应该尽可能地利用自然光、自然通风等可再生资源,采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质量。
园区建设注重人性化设计,使建筑空间符合人类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建筑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合理安排建筑布局、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区,提供良好的室内外环境,使人们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下工作和生活。

王正昊

溯洄淮上

——老锅炉房的美学综合体设计

整个设计采用的元素提取自厂区原有的坡屋顶和平屋顶。
新建部分的设计理念为先搭建空间构架,再向里添加装配式构件,以对后续提出的更多新需求进行相应的改动,使空间、功能具有可变性和灵活性。
场地主入口设置在靠近锅炉房的位置,进来先是入口广场,北侧是新建的保定文创产业集市,并围绕水塔设置观景塔公园。
锅炉房位置改造为工业主题公园,并将框架向南延伸,设置立体城市公园。
东侧新建记忆博物馆,西侧新建商业综合体,西南改为长租公寓和精品酒店,东南改为创意产业办公楼。
靠近办公的位置设置场地次入口,并做创意交流公园。

邵健轩

基于旧厂房改造的儿童教育活动中心设计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对工业遗产将进行有效的保护,重塑其历史文脉,同时为老厂房注入新的活力,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课题。
通过对比儿童教育活动中心和旧工业建筑的功能布局、空间体验以及发展状况,了解两根建筑的基本特征。
从现有的改造案例入手,通过实践完成对保定市制药厂的改造。
根据基地位置,居民需求,经济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分析对此次改造的制约并寻找儿童教育空间与旧建筑改造的契合点。

王新龙

重构•方舟

——保定制药厂的保护与更新再利用设计

本次毕业设计选题是保定制药厂的保护与更新再利用设计。
设计主题是重构•方舟,通过将旧工业元素解组再重构的方式,建构一座现代、开放、包容、的城市方舟。
项目用地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场地东侧紧邻红阳北大街,周围分布着军校广场、东风公园、河北大学等休闲娱乐和教育教学设施。
为了活化城市空间,在建筑临街面设计中置入错落排布的休闲平台和扶梯,同时在建筑外立面包裹一层金属构架幕墙,回应旧工业建筑元素的同时加强了建筑的整体性。

徐子璇

保定市高新区第二中心学校设计

建筑位于保定市高新区北二环及北三环之间,规划西二环北北沿以西。
其具体位置为保定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原代庄村,西侧为富源街,北侧为东君路,东侧和南侧为二类居住用地。
保定高新区是离雄安最近的国家级高新区,创新是高新区的主旨。
建筑使用堆叠、错落、穿插的手法,整体形态错落有致,赋予形体生机感和灵活感,与“未来校”的主题相呼应,也与高新区的发展趋势相适应。
使用连廊将建筑及操场看台串联起来,不同标高的连廊通过平面及立体交通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高度观察学校,感受富有层次感和趣味性的室外活动空间,从建筑环境中体会空间和自然。

刘晓琪

向新而生

——保定市望都县三馆三中心设计

场地位于保定望都县,地处于京津冀三角中心地带。
本次设计的对象为本地居民与游客,主要功能有图书馆、博物馆、市民中心以及文体中心。
本次设计将庆都西路看作主轴线,县政府与名都广场形成第一个与其相垂直的次轴线,三馆三中心与庆都商场看作第二个次轴线。
尧母园广场成为关键交汇性节点,巧妙地中和了三条不同方向的道路,成为标志性建筑小品。
此时所形成的场地疏密关系较为和谐,疏密错落有致,给人们居住、工作以及娱乐带来了较为舒心的使用体验。

娄夏宜

武夷山森林生态博物院设计

——基于感知现象学与文化生态学视角下的空间初探

以福建武夷山森林生态博物馆项目设计为起点,基于知觉现象学与生态文化,以武夷山双世遗和森林博物馆体验空间研究为背景,引发关于森林博物馆陈列空间与文化意识体现的可能性,并通过森林博物馆设计进行对现象学中的场景精神、身体感知与地域生态在建筑空间与人中发挥作用的探索设计。

李琳娜

大地之下,面坊新生

——柏社村文化综合体设计

本文的核心在于探讨如何利用乡村传统产业的插入来激活乡村公共空间,通过产业融合的方式改善村民生活条件,增加村民的文化认知和自信,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本设计中采用了跨学科研究的方法,运用了社会学分析方法构建了柏社村的行动者网络框架。
我通过对乡村传统家庭手工业进行整合,对传统窑洞的原型进行提取和变形,设计了以村民为主的乡村工坊、村民活动中心、以及以游客为主的游客接待中心和乡村市集餐厅。
以此来推进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

李竞续

武夷山生态博物院设计

——探究对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人文生态的地域性保护

本设计是武夷山生态博物馆设计,选址位于福建省南平市武夷新区。
本设计主要基于对历史的积淀和科学的发展所引起的对传统文化、生态环境的思考,以建筑语汇表达对保护文化遗产、自然和人文生态的探究,从而推动生态博物馆的可持续性发展。
其建筑形体选取了大体量形体穿插,小体量形体堆叠的形式,仿若当地充分依托地形的古村舍,将屋顶化整为零,灵活自由地穿插堆叠。
设计提取当地建筑的平面布局、材质、颜色等元素,增强建筑的地域性和亲切感。
展览流线清晰、功能分区明确。

刘博

群山回唱

——四川名人馆暨天府文化体验中心方案设计

该设计充分考虑地域文化及当地特色的传统民居特点,将两者糅合有机的融入到名人馆的设计当中。
与此同时,立足于群山回唱的主题,巧妙的将四川的地形地貌转译到建筑整体形态的考量中,将四川地区连绵不断的山势及起伏不定的高差赋予名人馆,增强其在地性。
在空间的表达上,通过调研及进一步考察,将四川民居的院坝等特色空间转变成名人馆的公共活动空间,完成传统建筑的再生。
该名人馆最亮眼的地方在于用盘旋的坡道将整个建筑的立体空间串联起来,形成上下一气,融会贯通的空间感受,同时借助上下的坡道来进一步增加空间的趣味性,对名人馆建筑的设计有深刻的探索。
该设计表达方式独特,立意贴切,同时在满足场地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充分体现了地域文化的影响,符合其建筑性格,最终使得该名人馆成为宣传天府文化的一张名片。

梁雪凌

心之所向

——产城融合背景下的产业园区规划设计

在产城融合的基础上,布置多个功能组团和绿地景观小广场,并采用人车分流的形式,给园区创造美好的环境,基地内建筑整体高低不同,沿城市道路形成错落有致的天际轮廓线,旨在成为深圳园乃至保定的地标建筑。
建筑体采用底层部分架空形成灰空间,与建筑体实体量形成虚实对应,玻璃连廊将各个建筑体联系起来,立面与造型在处理上也运用了现代风格特点,富有科技与创新性,并注重与周围建筑的呼应、建筑肌理的运用,形成整体与统一,丰富建筑的趣味性和观赏性。

史航

赏古品今

——保定古城博物馆设计

社会不断更迭,城市飞速发展。
博物馆作为文化建筑,折射出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随着城市更新,其作用愈发突出。
基地位于东湖东侧,建筑加入保定靴城,古莲花池,东湖湖岸,未来石建筑等几何元素,在景观上也置入保定建筑缩影,营造浓郁古城文化氛围、着重于室内外空间的整体营造,为我国城市文化传承提供具体的可感知的场所建筑,生成保存城市记忆的空间,保留历史记忆,创建公共活动场所,得以充分展现保定文化古城文化底蕴。

刘畅

“模糊空间”

——河北大学学生活动中心建筑设计

本方案的设计理念为“模糊空间”。
设计旨在创造出富有吸引力,且以体验而不是功能优先的空间,在这里,学生可以放心大胆地获得他们所需要的支持,一个具有归属感,鼓励学生去探索和发现的家园,一个促进和实现协作、创新和跨学科学习的空间模型。
空间的功能由使用者自己去发现、去定义,人们可以寻找探索自己使用这一建筑的方式方法。
开放空间可以是聚会场所也可以是学习场所,或者是休闲场所。
加宽的走廊放上椅子可以变成客厅.....

王怡诺

废墟新生

——元未来艺术社区设计

工业遗产更新是城市更新的重要板块,面对长天药业锅炉房的改造,既需要建立一个能够以点带面激活城市活力的城市节点,也需要建筑本身作为社区标的物能够获得周边居民的认同。
结合以上策略,经过调研将其调整为结合餐饮、娱乐、一体的艺术社区,结合保留的水塔、烟囱,改造成创意体验空间,改造的重点—十吨锅炉房则作为数字艺术展馆,吸引年轻群体的参观,并依托河北大学,通过先进的数字艺术来再现场所精神,使得工业记忆与精神得以传承。
外部的完整景观线则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休憩、娱乐空间。

王小康

村口的大屋檐

——村民俗文化展览馆暨村民文化活动中心设计

乡村综合体是乡村振兴视角下乡村建设发展的重要建筑形式,随着农村建筑的多元化、综合化发展,农村建筑群已经有了相对明确的类型,馆陶县粮画小镇村民俗文化展览馆暨村民文化活动中心设计在总结归纳相关理论资料、对于场地实地考察和对于相关典型案例进行参考分析的前提下,计划为村民提供一个集娱乐、休息、社交和锻炼于一体的综合场所,并总结过去的建设成果,为农村历史和习俗创造一个记忆空间,留住村民心中的根。

康硕

未来邻里

——保定雄安容东区邻里中心建筑设计

本设计定位于河北保定雄安新区,在充分地分析场地周边环境村庄零碎的基础上,尊重场地现状,保留优质的现状绿化、采用化整为散的策略,主要使用坡屋顶的造型手法,利用绿色建筑方面的研究,解决未来邻里中心的设计问题。
重新组织了路网和景观节点,增加了圆形活动广场,打造了一个集休闲娱乐、共享交流、商业活动为一体的空间。
设计着意营造轻松的氛围,力求将形式美融入功能需求,为周边居民创造自然优美,多元丰富,舒适的室外休憩空间,并满足健身、交流、休闲、娱乐的功能需求。

王逸甫

保定市莲池区小营坊城中村改造

作为城市综合类建筑的改造项目,且沿城市主干道的建筑群,应遵循美化城市环境,满足城市文化、艺术、商业等的基本需求,立足长远建设发展,着力打造高品质的城市名片,提升城市魅力。

利用项目基地交通便利、辐射面广的区位优势,在尽可能保留小营坊村整体布局的基础上,适当拆除一部分原有房屋,对其他房屋进行升级、改造,形成多个组团空间,赋予不同功能,将小营坊村打造成多元化的、有历史气息的现代功能区间,服务周边。
同时,针对原有绿化少、公共场所少的问题,在基地内开辟适宜的共享场所。

杨静

中国国际名酒文化博物馆

——酒文化特色装置与空间

该设计以拱为元素,建立起重复的韵律,形成丰富的与周边山川相呼应的形态,既融入环境又与周边校园建筑有所区分。
中国国际名酒文化博物馆不仅采用全新的展陈方式,还增添了其他多种功能用途,比如互动体验区、纪念品售卖区、文化教育区等。
该建筑的室外拥有复杂而庞大的活动装置,使得游客在参观完博物馆后还能缓慢欣赏周边风光,同时,也能加强博物馆与周边校园的沟通和联系,更好地宣传宜宾白酒文化。

刘昊天

河北大学新区校园文化活动中心设计

随着近年来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的建造越来越注重其建筑风格和体系的呈现。
作为现代城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活动综合体建筑不仅是学校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枢纽。
本文旨在设计一座综合型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心,通过提供各种不同的文化活动场所和设施,让学生们能够在学习之余丰富自己的课外生活,提高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校园文化的多元化,校园文化活动中心综合体建筑应该具备多种功能,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学生的需求。

周桐旭

空间摇篮

——望都县三馆三中心设计

市民文体中心的建设在县级城市的规划体系中是不可或缺的,人们生产生活的多样性使得公共建筑也变得多层次和多元化。
然而,在高压的现代社会,心理问题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倡导心理健康护理,建筑亦能够承担一个很重要的角色,通过在一个由对结构物理学和人类互动的理解所定义的技巧性活动中,提出促进用户福祉的设计决策。
犹如母亲般关怀的包容性、安全性的公共建筑能为城市居民的精神提供安抚空间。
本设计旨在创造环境来影响在其中生活、工作和娱乐的人们的身体和精神健康。

周洁

旧的工厂,新的活力

——保定制药厂文化产业园改造设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大量工厂失去了原有的生产功能。
保定制药厂老厂区承载着药厂工人和周边居民的情感和记忆,保留着保定工业建设的辉煌。
但仅作办公、库房使用的老厂区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阻碍。
本设计将从建筑和功能两方面对保定制药厂老厂区进行翻新设计。
通过建筑形式和材质的新旧对比,儿童乐园、健康活力游廊、新兴自媒体产业的引入。
力求让旧的工厂焕发新的活力,成为保定城市建设新的推动力。

张阅

时代印迹的绿意

——保定制药厂工业遗产文化展览交流中心设计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历史的进程中,城市由不同时代的东西一层层叠加形成,城市建筑的这种积淀过程是用一种底片“透明叠加“,而不是照片叠加的方式来进行改造。
建筑的景观空间与东侧的城市广场在三维空间维度上形成呼应。
以城市的历史文脉和场所精神为基础,以技术创新和空间更新为主体,并将公共空间与功能引入其中。
在整体建筑形态规划上,应该充分保留老旧厂房原有的结构与立面形式,以及厂区内原有的建筑构筑物。

范凯峰

烽烟之下

——抗战名人纪念馆设计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人们对城市空间的设计与利用也越来越注重。
高差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利用方式也得到了相应的重视。
本设计通过将高差空间与纪念性空间融合,以创造更有层次感和艺术性的城市空间。
在解决南北向与东西向流线交叉问题的同时,将场地归还当地居民,形成地上的烟火气与地下的庄严肃穆的对比,游客给社区带来活力的同时,社区居民的烟火气也给游客带来新的体验。

图文排版:高熙哲

责任编辑:马冠宇

(图文来源于河北大学建筑系)

- END -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