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湛江科技学院开设了哪些专业

院系设置所有专业 智能制造学院 汽车服务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物联网工程 数字媒体技术 美术与设计学院 服装设计与工程 服装与服饰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 动画 摄影 环境设计 产品设计 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 市场营销 公共事业管理 旅游管理 酒店管理 建筑工程学院 安全工程 园林 土木工程 城乡规划 工程管理 经济与金融学院 电子商务 经济学 金融工程 国际经济与贸易 国际商务 外国语学院 商务英语 日语 翻译 法语 英语 会计学院 审计学 会计学 财务管理 音乐舞蹈学院 音乐学 舞蹈编导 教育学院 小学教育 文化传媒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 院校介绍

学校简介湛江科技学院坐落在中国大陆最南端的美丽港城湛江市,是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学校于1999年由广东海洋大学与湛江寸金教育集团合作创办,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为独立学院,2021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

经过2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已成为粤西地区规模最大、具有重要区域性影响、办学特色鲜明的民办本科高校,先后获得“广东民办教育突出贡献奖”“中华文化传承基地”“广东省绿色校园”“湛江市园林式单位”等荣誉称号。

2024年湛江科技学院开设了哪些专业 学类资讯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办学思路与目标湛江科技学院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学校正处于落实高质量发展新理念、迈入内涵式发展新阶段、形成高水平发展新格局的历史新方位。

新时代学校办学治校的新思路:学校确立了“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特色强校、服务荣校、文化名校”的办学思路;坚持“应地所需、依地而建、为地所用、因地而兴、受地所托、顺势而为”的基本方略;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专业建设的龙头地位、教学条件的保障地位、师资队伍的关键地位、党建工作的核心地位、依规治校的基础地位,沉心静气抓好教学基本建设,积极稳妥推进教学改革,严格规范做好教学管理,凝心聚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新时代学校发展的新战略:学校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按照新校名赋予的办学新功能,确定了创新发展“新工科”、积极发展“新文科”、聚焦发展“新商科”、联合发展“新医科”的发展战略。

通过新增医学门类的学科专业增加“科技”新元素,通过新办“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新专业,为“新商科”赋能数字经济的新技术,通过学科交叉融合改造传统老专业,体现当代科技发展的新要求。

新时代学校发展的新目标:在“十四五”期间通过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加快发展,学校的经济学类、金融学类、工商管理类、管理学类等“新商科”专业群具有明显优势,机械类、计算机类、土木工程类等“新工科”专业群发展势头强劲,语言、艺术类等专业具有自身特点,中医学类专业具有一定基础;初步构建起学校的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相同步、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主导产业相适应、学校的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技术需求相衔接、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区域所需的专业人才职业能力要求相匹配的事业发展新格局。

把学校建成在国内民办高校中有一定影响、广东有重要地位、粤东西北地区有标杆示范作用的创新创业型大学。

新时代学校发展的新定位:根据本科院校建设发展规律,学校在深入研究区域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从办学目标、服务面向、办学类型、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五个维度形成了学校发展的新定位。

办学目标定位:建设具有鲜明应用特色的创新创业型大学。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粤西地区、扎根广东,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城市群、主动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

办学类型定位: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核心和主体,创造条件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积极拓展国际教育、适度发展继续教育。

学科专业定位:以工学、经济学、管理学为主体,文学、艺术学为两翼,以教育学、医学为重要补充的多科性本科院校。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和较好的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核心素养和创新创业关键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机构设置学校下设15个二级学院,16个党政管理机构及群团组织;设有4个行业产业学院——“华为信息网络技术学院”“智能财务产业学院”“智慧城乡建设产业学院”“滨海智慧旅游产业学院”;7个科研创新平台——“北部湾发展研究中心”“生猪产业研究所”“北部湾植物生态与景观研究中心”“粤西数智会计发展研究中心”“沿南海经济带研究院”“媒体融合研究所”“滨海数字文旅研究中心”;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智能财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智能制造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办学条件学校拥有现代化的大学校园,现有麻章、新湖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98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近74万平方米。

新湖校区2020年以来均被列入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按照“现代化、智慧型、书院式”的建设目标,匠心独运打造中西合璧、湖光秀色的巍巍学府,将中国传统书院理念贯穿始终,以校园中轴线为脊,以文理湖为翼,以中轴延展至美丽的湖水为景,校园布局犹如“大鹏展翅”,表达了湛江科技学院展翅腾飞,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办学愿景。

麻章校区建筑以明快的橙色为主色调,象征青年大学生青春活力,古朴的钟楼警示莘莘学子珍惜时光,切勿虚度光阴,校区建筑功能划分合理,建筑风格独特,建筑寓意深刻,建筑群楼错落有致,彰显校园浓郁的人文气息和深厚的办学底蕴。

学校图书馆由麻章校区和新湖校区两馆组成,馆舍建筑面积超2万平方米,图书馆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资源丰富,能够为师生提供藏、借、阅一体化和跨校区“一证通”借阅模式新服务,是广大师生潜心学问、探究真理的理想圣地。

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种类齐全、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现有馆藏纸质图书218.7万册,电子图书119.6万册(种);学校长期订购纸质中外文报刊535种,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库等17个数据库;拥有电子博、硕士论文473.95万篇,电子期刊37.29万册,形成了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兼备、文字类资源和多媒体类资源互补、与全国图书馆资源文献共享三个层次分明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能够为全校学生学习、教师科研提供全方位的文献资源信息服务。

学校高水平推进“新工科”“新商科”“新文科”实验室建设,建成校内实验室213个,总建筑面积超2.8万平方米;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16个;新建“金工实训楼”总建筑面积超2.4万平方米,将于2024年下半年陆续投入使用。

近三年,学校新增实验室50余间,如消费者行为大数据实验室、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实验室、大数据审计实验室、数字化视听语言实验室、IMac非线性剪辑实验室、数字多媒体设计与开发实验室、微格实训室、3D打印模型实验室、中医药实验教学中心等实验室建设与时俱进,领先同类院校。

师资队伍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推出“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计划”“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计划”“资助教职工攻读博士学位计划”“学科专业带头人培育计划”“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计划”,引育优秀人才,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潜心育人、充满活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教师近1300人,其中高级职称近350人,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博士、硕士近200人。

广大教师扎根杏坛、严谨治学,教学科研成果丰硕。

近年,获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24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71项、省级教学比赛等级奖116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含教改项目)立项44项,开设有省级精品课程5门、省一流课程5门、省思政课程(堂)7门。

人才培养学校面向全国9个省(市、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30200人。

已有8万多名德才兼备的毕业生走出校门,深耕在湛江和省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

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截止2024年1月,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奖项186项、省级奖项559项,展现出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过硬的实践实操能力和宽广的专业视野,毕业生以其“工作作风踏实、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真实”品牌形象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高度赞誉。

学科专业学校以工学、经济学、管理学为主体,文学、艺术学为两翼,以教育学、医学为重要补充,开设有51个本科专业、7个专科专业,涉及经、文、工、教、管、艺、农、医8大学科门类,现有会计学、英语语言文学2个广东省高校重点培育学科,有会计学、英语2个省级一流专业,有音乐学、园林、国际经济与贸易3个省级特色专业。

科学研究近三年,学校获省、市各类科研项目立项324项;发表学术论文1314篇,其中被SCI、SSCI、EI、CSCD、CSSCI(含扩展版)、CSCD(含扩展版)、EI会议、中文核心期刊收录共164篇;获授权专利(含著作权)105项;出版专著75部,其中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出版专著26部。

对外交流与合作学校以建立粤西地区具有鲜明特色的国际化品牌校园为目标,以培养具有国际化发展能力、全球胜任力的新时代人才为主线,紧跟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形势,务实开拓国际市场。

在学校的专任教师队伍中,活跃着来自加拿大、日本、欧洲等外籍教师的身影。

学校与英国、澳大利亚、泰国、日本、韩国和港澳台地区等三十多个国家及地区的教育机构与高校签订了联合培养协议,开展本升硕、交换生、短期研学、带薪实习等多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

同时,学校定期开展国际志愿者活动,鼓励在校学生积极参与国际支教活动,赴泰国、柬埔寨等地开展华文教学活动。

近年来选派900余名师生赴境外进行交流学习,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精英人才,同时吸纳外国籍学生到我校进行长短期交流学习。

(2024年4月更新)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