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湖北省襄阳市长征路小白象家电报栏处,64岁的老人段居生正在修理一辆自行车。当天气温已经暴跌至零下9度,北风呼呼地刮在脸上,刺骨的疼。手放在外面一会儿,立马就冻得通红。
段居生是一位聋哑人,不能讲话,也听不见别人说的是什么,与人交流全靠手语。
段居生的老家在襄阳市的刘集农村,因为小时候的一场大病,变成了聋哑人。在上个世纪计划经济时代,段居生随姐姐进城,在原襄樊市糖酒副食品公司做了一名拉板车送货卸货的临时工人。
![30年坚持不涨价打气不收钱(自行车聋哑打气修理老人) 汽修知识 30年坚持不涨价打气不收钱(自行车聋哑打气修理老人) 汽修知识](http://www.laqxx.cn/zb_users/upload/2024/07/20240721181217172155673744551.jpeg)
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糖酒、大米、肉、油及副食等供应全面放开,糖酒公司也退出了历史舞台。由于段居生是农村户口,又是货运临时工,没有公司编制,就没有相应的公司福利,姐姐便带他学了修理自行车这门手艺。
老人虽说年纪大了,但身体硬朗,修起车来动作分外利索。自行车的辐条断了一根,为了换它,需要把整个车轮从车架上卸下来。
换上新辐条,又细心地为齿轮轴打上黄油。
紧接着再校正车轮。一手握住辐条扳手,一手翘起拇指靠近车圈内侧,调节辐条的松紧,查看自行车轮子转动是否在同一个平面上,这完全是一个经验活。
按理说,换完辐条就可以完工了,段师傅在装车轮时又在胎内侧发现了一根细小的钢针。
修理这辆自行车,前后花了近半个分钟,只收了8元钱。“没有这个修车点,自行车坏了,我们出行还真是不方便”,小白象家电的一位员工告诉我:“我们每天早上开门,他已经在修车了;下班回家,他还在那儿修车。”
口袋里掏出的全部是这种一块一块的零钱。在他这里打气免费,补个胎以前只收2块钱,后来附近居民主动给他加到了3块,一个上午,修了两辆自行车,收入11元。
段师傅的自行车摊位已经在这里摆了少说也在三十年以上了,不仅收费低,而且修车技术还高,人也特别善良。附近居民的自行车坏了,都乐意来找他。谁的车轮胎没有气了,他都摇摇手,示意免费不收钱。大家觉得不好意思,5角、1元的随便给。
虽然是聋哑人,修车技术却是一流,找他修过车的都会竖起大拇指。这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小人物,他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坚强、乐观地活着。如果你的自行车出了什么小毛病,找这位老人修理吧,你一定会在他身上找到那种暖暖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