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就像温水煮青蛙,虽然你最后跳不出这个锅,但是慢慢煮至少让你很舒服。
作者|不画CAD的纸巾
转自|建走偏锋
![30岁建筑师的绝地反击上岸乡镇事业编 范文模稿 30岁建筑师的绝地反击上岸乡镇事业编 范文模稿](http://www.laqxx.cn/zb_users/upload/2024/09/20240921124131172689369147159.jpeg)
编辑|智筑网
三十而立,你期望过自己三十岁,甚至四十岁后的人生吗。褪去学生身份的印记后,我们就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如何权衡,如何选择,是每一位初入社会学子的迷茫。
听一下30岁+的前辈们的故事,或许能让我们暂时放下焦虑,对前方的道路有更清晰的认知。
不画CAD的纸巾
#BG
普通二本建筑,毕业后五年换了四个私企设计公司,大中小都有,上岸乡镇事业编
01 目睹了什么是急转直下
我是建筑学二本毕业的,赶在了17年18年的行情好的时候进入了这个行业。那时候加班也辛苦,但是还能挣个十五万左右。这对于我这个二本毕业的建筑学生已经感到非常满足,尤其是那时候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以为随着工作经验的增长,建筑的工资会越来越高。但是,顺风航行的时候,你往往把风当作理所当然的东西,你甚至都没感受到风的存在,逆风的时候你就全明白了。
虽然大家在21年的时候已经知道以后行情会越来越差,每年都是未来最好的一年。但是是在没想到行情跌落的如此之快,断崖式的下跌,直接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在疫情和大环境的影响下,建筑行业尤其房地产方向,情况急转直下。去年在成都某大型民企设计公司,是我工作的第五年,但是作为社招人员,很不幸成为弃子,年终奖只发了几千,加上月薪7000,2022年税前年薪大约在9w左右。这意味着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工资却是打骨折的。
所以这个行业哪有什么越老越吃香,行情,还有你的领导决定这你的收入。设计院没有明确的提成制度,每次到年底开盲盒,要么庆幸自己没有成为弃子,要么懊恼的抱怨,但是真正改变的确实是少数中的少数。
图 / 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的年终奖
而我们的工作强度依然维持在每天早上10点到晚上11点。而且现在公司明显更倾向于要工作两三年的年轻人,成熟而又不失新鲜的韭菜,作为底层画图狗,你能做的年轻人也能做,工资还更低。过了35岁甚至30岁就是一道坎,作为三无人员,无学历,无证书,无职务,认真分析了自己的处境,感觉自己已经确实在这个行业呆不下了,很快就会到达35岁的临界线,到时候更难以进退。
02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经过了这几年的工作,我也深刻的认识到了地产设计行业的不可持续性。我们做的工作主要就是服务于地产开发商,也就是我们的甲方。现在房地产的情况,大家都很清楚。
那作为地产行业的乙方,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作为这个行业的底层从业者,总有种深刻的危机感,那些已经爬上去职位的领导,吃到了建筑行业前十年二十年的红利,有了安身立命的资本,房车齐全,还可以剥削底层,再熬一熬还能撑到退休。那我这个接近30岁的底层从业者又靠什么挨过去后面的几十年职业生涯呢?
图 / 深夜下班的街景
而去年经历过的最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口罩阳性之后还要画图开会到深夜,那几千块钱值得玩命吗?在经历了这件事情之后,我就想到了要早点脱离这个行业,但是自己又没有别的技能之长,怎么去和应届毕业的年轻人竞争,就算是同样的工资,公司肯定也会选择年轻人。在一段时间内,我都在进行痛苦的思考和挣扎,明知道身陷泥潭,再难也要找出一条路来,回想起加过的班,阳性还要画图的经历,更是彻底将我击溃,最后想到的只有考编这条路。
图 / 当时的一些痛苦挣扎和思考
03 痛定思痛
在考编这件事情上我是幸运的、因为我遇到了一位贵人。在我琢磨备考的时候,遇到了一位有着同样经历的已经上岸的设计师朋友。在同样的加班折磨之下,他已经很早就开始学习考试上岸了xx乡镇编,他给我提出来宝贵的报考建议。
首先现在考公的内卷程度大家都知道,作为一个马上30岁的工作几年的老油条,上岸是我要考虑的首要因素。所以首先考虑的是建筑能考乡镇岗位,事业编的难度一般情况下是低于公务员的。所以我选择的方向就是乡镇事业编,建筑专技岗。在这个时候这位贵人,又给我带来了一个好消息,那就是他们那边又有了人才引进机会,通过面试即可获得事业编岗位编制。以前我也知道这个方式,但是我一直记得是要研究生才可以人才引进,没想到这次本科生也有,主要是去到乡镇的岗位。对于此时的我来说,已经是救命稻草了,无所谓考虑是不是本地了。我毫不犹豫的就报名了,然后就进入了面试的准备阶段。
我的面试学习主要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看***学习解题方法,框架,第二阶段就是模拟面试现场。
第一个阶段我分别在网上看了两个课程:一个是B站up主公考杨济瑞,还有学习强国APP上的导氮的公开课***、都是免费的。报名之后到面试的时间大约有两个月。因为我是上班的时候同时准备面试,所以就只有利用下班的时间进行,每天晚上11点下班12点到出租屋开始学习,然后就是周末休息的一天学习。总的算下来的两个阶段, 如果算每天8小时 我真正学习的时间可能只有不到两周。
第二个阶段就是面试模拟阶段。这时候又不得不感谢我那位贵人的无私付出,前面的学习主要看自己的努力,后面这个阶段就全靠这位贵人相助。因为在面试的学习完第一阶段之后,你能做的就是看到相应的题目能反应出答题的思路,但是如果确定你的思路流程是否正确,这时候就需要一位老师给你把关,同时在模拟阶段,你要在面试考试的模拟条件下,思路清晰,声音洪亮,语言流畅的答出问题的答案,这样到了考场上面对面前7位考官,你才不会惊慌失措导致卡壳。
就这样紧张的学习练习之后很快就迎来了面试的日期。
图 / 面试的复习资料和分数单
04 绝地的曙光
在我备考期间,我都是下班12点之后回家又继续看书到2点半,备考期间都没有觉得多苦,可能这就是希望的力量。但是要去考试的时候公司的一系列骚操作,真的差点就让我没去成考试。最后到了面试的前一天我还在公司加班,到了晚上8点提前走了,在车上还要用手机和公司领导开会说项目的事情。一直到了晚上12点半才在宾馆开会完,我又看书到了两点半才沉沉睡去。
当时我线上报名的时候 显示的人数比例是1:40,因为不笔试,虽然只是一个乡镇岗位,还是吸引了很多人报名,但是到了线下复审资料的之后,还是少了很多人发布了,这也给我增添了一丝信心。
图 / 赶往考场的路上
第二天六点钟准时起床前往考场。当时考场是在县里的小学里面,首先排队进去候考室,第一个事情就是把手机装进信封签名上交。进去之后基本考相同岗位的人都坐在一起,因为是很多岗位一起面试,所以人数还是比较多,首先是每个考室抽取一名同学决定你的考场的编号。等面试的时候 上一个人走的时候 才会抽取下一个人的个人考试顺序号,意思就是你随时都有可能被抽走。
所以经过这次我还是觉得考编考试还是相对非常公平的。在双盲面试之下,很难确定你的考官会是谁,你自己会是哪个考场,你会是多少号进去面试的,当然面试的时候也会提醒你,不能透露自己的任何相关信息,否则考试成绩全部作废。
面试整个过程持续了大半天,我不知道是有幸还是不幸,抽签成为了最后一名进去考场面试的考生。进去之后,我秉承着我是最后一名考生,考官听着同样的考题类似的话早就已经困乏了,所以都是比较干净利落的答完了三道题没有多余的废话。当时我们马上就出分,给你填写到一张成绩通知单上,一式两份,一份给考生,一份留存。
最终我的分数定格到了xx分的面试分,然后在成绩统计中名列第一。成功考上了乡镇某事业编,这就是各种机缘巧合下,我一举上岸成功的经历。
05 入职后的现状
虽然我标题写的是30岁的建筑师,但是其实我知道我从来没有属于过建筑圈。
我的学历和经验履历也限制了我只能在建筑底层厮混,在学历贬值和行情下滑的双重影响下,加之普通的家庭条件,所以就选择了对于自己情况来说的最优解。
关于转行,绝不是刻舟求剑式的照搬,必须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判断如果进行选择。多吸取多方的信息,而不要困在自己的信息茧房当中。没有好的机会的时候就要积累自己,等待机会。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对于现在的情况 ,有好有坏吧。好处就是收入虽然低,但是因为在乡镇上,吃住都管。我在成都工资到手也不高,还要除去吃住,扣除一个月3000块钱的租房和吃饭,所以收入方面差别没有多大。相比而言工作强度就轻松多了,在成都一天在公司都要呆够13个小时,在乡镇工作强度没有那么大,因为我们是专技岗,只做专业相关的事情,周末双休还是能保证的。不管怎么样,从建筑设计行业的加班出来,过上正常的生活那简直都是天堂。
图 / 傍晚跑步的乡镇公路
当然也有不好的地方,都说考编不异地,异地不乡镇。我算是把两个都占了,面临的就是成都到乡镇的落差,和极为狭小的生活圈子和没有什么娱乐生活。这都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去适应,这是需要来乡镇之前的朋友要考虑清楚的事情,只不过对我来说当时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了,毕竟经历了社会的毒打,11点钟躺在床上准备休息的时候我也会想,要是没来, 我应该还在公司加班,等着末班地铁时间才下班。
对于体制内和体制外的生活,我见过一个很贴切的比喻,那就是体制内就像温水煮青蛙,虽然你最后跳不出这个锅了但是慢慢煮至少让你很舒服。而体制外的工作,更像是火爆牛蛙,烈火烹油,猛火爆炒,短时间就把你炒熟,吃干抹净,扔进垃圾桶。这也是我工作五年非常真实的一个感受,你年轻的时候还有利用价值,猛火快炒,等你过了一个年龄段就把你当做弃子,更别说我们这个行业的长时间加班导致的身体问题,在职业生涯的第五年,腰椎开始疼痛,体重增加了20斤不止,提前透支的身体早晚出现问题,这都是要还的。
现在呢我也希望在这个圈子里稳住自己, 继续备考学习,希望下次回访的时候我也已经获得更好的方向和环境,不停止思考,学习和进步,无论是考公考编考研还是考证,都是在往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加入正螺旋,以求得到上升或者稳固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