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赶上北方强烈的寒潮,灾区最紧缺的物资之一就是能够遮风挡雨的住所。时间紧、任务重,谢琳心中有激动和忐忑,也有一份从容。
“很激动能为灾区做一点贡献,但重任在肩也让我有些忐忑,不过我相信我和我的车一定能经受住这个考验。”热心***,是谢琳一直以来的处事风格,在疫情期间,她就曾多次前往疫区运送最急需的抗疫物资。危难之际,方显英雄本色,每一次的“千里奔袭”,陕汽重卡都成了她身边最可靠的伙伴。
与陕汽结缘,正是源于可靠。谢琳平时跑浙江到新疆专线,运距远、地形复杂,极其考验车辆的品质。在使用陕汽之前,谢琳驾驶某品牌车型因故障坏在了西藏阿里地区,几天时间车动不了,饮用水耗尽只能靠***接济。“可能从那时起就坚定了一个信念,选车一定要选高质量好车,陕汽重卡搭载潍柴+法士特+汉德桥的纯正血统黄金动力链,皮实耐用,所以2016年底我就买了一辆德龙X3000。”
从德龙X3000到现在开的610马力德龙X6000,谢琳看到了陕汽身上的变与不变。“对质量的坚持没变,在油耗、动力、舒适性上的升级显而易见。”谢琳介绍,她的爱车平原地区百公里油耗29升左右,在西部地形复杂区域油耗32升左右,如此节油表现无疑有效降低了用车成本,在行业寒冬中为她保暖驱寒。“有时候和同车队的师傅聊天,别人对我这个油耗都蛮惊讶,一个单程要少加65升油,一个来回差不多能省下1000块钱。”
从浙江到新疆,跨山海,绝大漠,将近4000公里的路途上充满了艰辛,但如果要问其中那段路最不好走?谢琳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乌恰矿山。“大长坡连着转弯,对车辆动力和操控性都是极限挑战,不少司机不愿意接这块儿的活儿。”谢琳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和一位同行一起去乌恰运送轮胎,那位师傅走到半山腰时必须得倒货,卸下一部分轮胎后才能继续上山。“我可以满载直接开到矿山顶,对比起来,陕汽在爬坡时的耐力和爆发力相当有优势。”
开大车的苦和累不必多说,谢琳说自己这么多年能坚持下来的原因,除了热爱,还有就是得益于车辆舒适性的提高,为她分担了不少压力。“比如气囊座椅带加热功能,还有柴暖,这在新疆的严寒天气中都是神器!
”今年4月,谢琳在一次装车时不慎从车厢摔落,造成右手手肘骨裂,此后换挡一直觉得不太舒服。“现在开上了自动挡,而且还是怀挡设计,这个问题就不是困扰了,手臂、肩膀的压力都缓解了不少。”
驾龄34年,眼看着就要步入55周岁的谢琳,对于自己的货运生涯越来越珍惜。“再过几年驾照就要降级了,我觉得最后这几年我会更加用心的体会和感受行驶在路上的点点滴滴,在职业生涯的最后几年遇上陕汽,是一种缘分也是一种幸运。”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