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雷奥的故事开始于1923年的法国Saint-Quen。那时,它生产的产品还只有刹车片和离合器片。
1980年后,法雷奥成为了世界领先的汽车系统、汽车模块以及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一。
1987年,法雷奥集团实施了一项又一项重大的国际拓展战略。几年后,它将目光瞄向了中国的一座海滨小城。
![40年来的NO.1丨这是当时台州规模最大的外资企业(法雷奥这是这一外资企业规模最大) 汽修知识 40年来的NO.1丨这是当时台州规模最大的外资企业(法雷奥这是这一外资企业规模最大) 汽修知识](http://www.laqxx.cn/zb_users/upload/2024/07/20240722031917172158955737288.jpeg)
1994年6月,台州法雷奥温岭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成立了,这是欧洲第二大汽车零部件集团公司——法雷奥国际控股集团在中国的第一家合资公司,这也是温岭乃至台州当时规模最大的一家外资企业。
从此,在温岭这块土地上,法雷奥开疆拓土,在中国揭开了新的发展篇章。
1994年,法雷奥在中国设立第一家合资企业
台州法雷奥温岭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成立初期为中外合资企业,坐落在温岭城区中心,也就是如今千禧文化产业园所在地。占地面积6962平方米,拥有建筑面积为15997平方米的生产办公大楼,主导产品为刮水器、洗涤器、汽车电动系列和门锁系列。
看中温岭这块宝地,打算从这里开始开拓中国市场的第一步,法雷奥自是有一番周密的考量。
彼时,温岭汽车配件厂风头正劲,占据全国汽配行业25%的市场份额,经济效益连续几年在浙江企业中名列前茅。
法雷奥意欲与这家汽车配件厂寻求合作,实现双赢。
1990年,周正平进入温岭汽车配件厂工作。“当时在汽配厂上班,是十分有面子的事情。”周正平说,汽配厂效益好,待遇高,每个人都引以为荣。如今,他已是台州法雷奥温岭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行政总监。
周正平记得,为了合资这事,双方大约从1990年前后就开始接洽了,为了达成共同意向,来来回回互访了不知多少趟,时间一过就是三四年。
当时对于合资,温岭汽车配件厂自然有着自己的顾虑。首先,这在温岭史无前例,并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尤其是注册资金为1000万美元,即使只占其中的45%,在当时仍算是天文数字。
直到1994年,这事才终于板上钉钉。中方占45%,外方占55%,法雷奥在中国的第一家合资企业正式成立了。
台州法雷奥温岭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成立。
如今,法雷奥在中国拥有34个生产基地、10个开发中心和3个研发中心。在温岭迈出的第一步,仍有着决定性的战略意义。
那时,老外专家走在路上是件稀罕事儿
1994年6月的一天,对于法雷奥,对于温岭汽车配件厂,对于温岭这座城市,注定都将被载入史册。
为迎接这一天的到来,从省市领导到内部员工,都铆起劲来做了十足的准备。“我记得当时市里领导很重视,隔三差五到我们这里来。”周正平说,就是为了确保工作万无一失,使得第一家合资企业得以顺利成立。
周正平至今还记得剪彩那一天的隆重和热闹。“中汽公司及省市领导都来了,对这件事很重视。”当时的他还是汽配厂的一名财务,站在观看剪彩的队伍里,感受这热闹的气氛,和当时的所有员工一样,周正平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企业的发展从这一天开始,充满了各种可能性。
从此,台州法雷奥温岭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为了提升业务水平,加强技术创新,法雷奥总公司往温岭派来了不少专家,对温岭的技术和设备操作进行指导。同时,温岭公司也不时将员工输送到法国开展培训学习。
“当时公司里有一栋专家楼,就是给专门过来指导工作的外国专家居住的。”周正平说,这一栋专家楼,就是如今千禧文化产业园中的星巴克所在地。当时,在温岭的外国人没有几个,街上突然出现几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是件相当稀罕的事儿。
周正平记得,那时候的几位老外专家走在路上,总能引起不小的骚动,围观的群众不少,这在当时也是件趣事。
合资公司成立之后,法雷奥对汽配厂原本的设备进行了大幅度更新,引进了当时在国内都算得上一流的生产设备,也引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和管理理念,并做出了一系列战略调整。“比如说,那几年,我们放弃了卡车、大型客车等零配件的国内市场,将所有重心转移到小轿车的汽车配件生产上来。”
不过,在合资公司成立之初,产值并没有呈直线上升的趋势,反而有些放缓。“当时整个汽车行业发展放缓,尤其是国产车的不景气,导致这一期间发展得不是很快。”周正平说。
但是,厚积带来薄发,在那一段时间里,温岭法雷奥通过设备更新、技术更替、管理完善,逐步积蓄能量,为今后更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今,温岭法雷奥加大研发力度,不断开拓新的市场,每年保持20%以上的销售增长率。2017年,公司实现销售13.8亿元。
庞辉斌摄
新厂房搬迁,迎来再一次腾飞
2009年8月,法雷奥搬迁,从万寿路搬到了经济开发区,新的厂房占地面积为306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8600平方米。
之所以搬迁,是因为随着发展规模的扩大,原本的厂房空间已难以满足所需,加上原本位于老城区,随着交通日益繁华,运输也成了不小的问题。因此,法雷奥决定,搬厂房。
其实,当时法雷奥并不是没有考虑过离开温岭,甚至也前往宁波慈溪、江苏启东等地考察过,不过经过再三考量,法雷奥还是决定,继续留在温岭这一片土地上。
“主要还是得益于温岭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对公司发展的大力支持,作为法雷奥的一员,我们一直很感激。”周正平说。
为了留住优质企业,支持企业发展,结合当时实际,市委、市政府大胆决定,由政府出资建设标准厂房,并租赁给法雷奥使用。同时,厂房的建筑全部按照欧洲标准来设计建造,符合法雷奥集团对于厂房的高标准、严要求。
同时,为了保证不因停水、停电给生产带来不必要的影响,市政府承诺给予提高日供水量,对法雷奥所在地段实施双回路供电。
而这一系列政策,为法雷奥继续在温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外商投资企业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法雷奥搬迁至新厂区。
标准厂房的建成,增加了法雷奥集团的投资信心,最终使其将战略重点确定在中国。如今,法雷奥在中国的生产基地从法雷奥温岭的第一家,发展到了34家合资或独资企业,同时还在上海设立了3个研发中心。
“法雷奥集团执行总裁来温岭进行实地参观时,对温岭的工厂总体结构、厂房质量以及厂区环境十分满意,也使集团对投资温岭的前景充满了信心。”周正平说。
车间一角。朱海伟摄
如今,法雷奥的发展尤其是在环保理念、管理模式、安全意识等各方面,在温岭都走在前列,周正平认为,这也得益于法雷奥人对于自己的高要求。这样的高要求,体现在工作的方方面面。在即将搬入新厂房之初,排污管网还没全部完成。有人提议,先搬进去,先投产,管网可以慢慢建。但法雷奥决定,在污水管网全部完工之前,坚决不生产,不给当地环境带来伤害。
生产车间一角。
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都是为了能在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更坚实的步伐。
2010年年初,法雷奥集团决定扩大在温岭的投资规模,以满足不断增加的产量,通过与中国各主要汽车生产厂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将法雷奥温岭逐步打造成中国最主要的刮水器和洗涤器系列生产厂商之一,法雷奥温岭也迅速成为集团在华零部件的出口制造基地之一。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形势的变化,法雷奥在温岭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凭借新厂房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工厂设施,对未来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周正平说,法雷奥温岭将通过不断增加投资来追求新的发展,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不断开发新的项目,为谱写“两个高水平”台州篇章而不懈奋斗。
工人在流水线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