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8 月管理要点
杏树耐涝性差,8 月降雨增多,连续降雨低洼处易积水受涝,因土壤中空气含量低,导致根系大量死亡,应加强蓄水管理。流胶病进入第 2 次发病高峰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之一。由于环境适宜、气温高、湿度大,田间杂草快速生长,与杏树形成明显的争肥争水矛盾。重点应落实好以下几点。
(1)园内土壤耕翻。对园内土壤进行耕翻,创造疏松的土壤条件,提高土壤蓄水能力。深翻时注意树盘宜浅,远根处宜深,防止深翻过程中伤根,耕翻深度应掌握在 5~20 厘米。
(2)整修保水工程。陡坡地整修鱼鳞坑,平地夯实埂边,以提高拦截地表径流的功能,减少天然降水损失。
(3)防根腐。杏树不耐涝,如遇连续降雨,田间积水时易出现根腐现象,树体吸收功能受阻,地上枝叶干枯,出现落叶现象,严重时会整株死亡。在连续降雨造成田间积水、土壤水分含量高的情况下,土壤通气性不良,还会导致流胶病严重发生。因而在雨季应加强田间中耕,尤其是降雨时间长、降雨量多、田间有积水的情况下,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以保证树体健壮生长。
(4)防治流胶病。对已发生流胶的枝干,先用刀刮除流胶和老翘皮,露出嫩皮后用石硫合剂原液涂抹 1~2 次,也可用生石灰粉涂于流胶处,涂抹 5~7 天后,流胶便会自然消失,不损伤树体,阴雨天树皮流出的胶液黏度大,易粘上生石灰粉,效果最好。
(5)除草。有条件的实行机械割草,用割草机将田间杂草直接粉碎还田,一方面可减少杂草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消耗,另一方面,粉碎的杂草易腐烂,可转化为有机质,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培肥地力。
(6)绑草把或诱虫带。树干绑草把或诱虫带,诱集蛾类及山楂叶螨等害虫产卵。
二、 9 月管理要点
进入 9 月,根系第 3 次生长高峰出现,伤根易于愈合,此时气温高,叶片完整,树体蒸腾作用旺盛,吸收能力强,新梢停止生长,枝势较稳定,杏树管理应重点抓好基肥施用和拉枝管理。
(1)施基肥。肥料是杏树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9 月施入土壤中的肥料由于树体蒸腾作用旺盛,树体拉动力强,大部分可被树体吸收利用,一部分用于完善花芽分化,绝大部分会贮存在树体内,增加树体抗性。一般进入盛果期的杏园每亩施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 3000千克以上或商品有机肥 300 千克以上,配合施用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7-17-17)50 千克左右,有条件的用开沟施肥填埋一体机在树冠外缘施用,提高施肥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不采用机械施肥的杏园,可在树冠外缘开深 20~25厘米、宽 30 厘米左右的施肥沟,将肥料均匀撒施在沟内与土壤充分搅拌,然后填埋。
(2)幼树扩穴深翻。幼树结合施基肥,在树冠外缘开挖深 40 厘米、宽 50~100 厘米的沟,回填时用地表熟土填埋,生土分摊于地表,加速熟化,有条件的可在沟内填入杂草,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3)拉枝。对于树冠抱合、枝条直立的树体进行拉枝,主枝掌握基角拉平,腰角拉至60~70°,梢角在 50°左右,辅养枝拉平,此时拉枝有利于缓和枝势、促进成花,可避免大量萌芽。
(4)防治天牛。加强田间巡查,发现粗壮枝上有细小红褐色虫粪时,用刀划开树皮,杀灭幼虫。也可用铁丝或专用天牛钩针从最新排粪孔中向内侧钩刺幼虫。
(5)喷植物生长调节剂。9 月中下旬树冠喷施 50~100 毫克/升赤霉素溶液,可推迟第 2年开花时间,对防霜冻有明显的效果。
三、 10 月管理要点
(1)土壤耕翻。农谚有“秋耕早,春耕迟”的说法,秋季早耕翻土壤,一方面可提高土壤蓄水能力,另一方面早耕翻时,杂草草籽还没有成熟,耕翻后第 2 年土壤中杂草会明显减少。同时通过土壤耕翻,可将在土壤中越冬的虫体翻到地表,经冬季低温冻死一部分,被鸟类采食一部分,可减少土壤中越冬虫体的数量,有利于来年虫害的控制。
(2)树干涂白。用 10 份生石灰、2 份石硫合剂、2 份食盐、2 份粗面粉、1~2 份动物油、40 份水混合配成涂白剂,涂刷树干及大枝,杀灭树皮裂缝中越冬的虫体及病菌,减少病虫越冬基数。
(3)叶面喷肥,延长功能叶生长时间,增加光合产物积累。每半个月喷施 1 次 0.5%尿素+0.3%磷酸二氢钾,连续喷施 2 次,可增加叶片制造光合产物的能力,增加树体中光合产物的积累,有益于花芽分化和树体安全越冬。
(4)喷植物生长调节剂。在 10 月中旬喷施 100~200 毫克/升乙烯利溶液,可推迟第 2年杏花开放时间,有防冻效果。
四、 11—12 月管理要点
(1)清园。刮除老皮翘皮,在落叶后及时清扫落叶,铲除杏园周围的杂草,清理玉米秸秆、高粱秸秆和向日葵花盘等作物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在中午高温时段喷 1 次 5 波美度石硫合剂,喷施要细致,枝枝喷到,杀灭越冬的病菌虫体,降低越冬病虫基数,为来年防病治虫打好基础。
(2)浇水。冬春季风大,土壤水分散失严重,有条件的杏园可在土壤日消夜冻的情况下浇 1 次透水,以形成良好的土壤墒情,保证树体安全越冬及第 2 年春季生长的顺利进行。
(3)育苗种子沙藏。春播的种子最好进行沙藏处理,在土壤封冻前,种子与沙按 1∶5的比例,将种子与湿沙分层堆积在不受冻的地方处理 80~90 天,于清明前后,地温上升之后播种。一般沙藏时按照 4 份湿沙(手握成团不滴水,松手散团为宜)、1 份种子的比例充分混匀,量少时装入盆内或箱中,盆、箱沙藏时可将装好种子的盆、箱放入果窖或房内,保持温度为 1~5℃,贮藏 70~90 天;量大时挖沟沙藏,在背风向阳高燥的地方,东西走向挖深 60~90 厘米、宽和长按种子多少而定的沟,将充分混匀沙的种子放入沟内,距地面 20 厘米处盖 1 层 5 厘米厚的湿沙,上面再盖 20~30厘米厚的细土,贮藏 70~90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