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装置故障类型解析及日常维修养护(装置吸湿制动液更换制动)

1、ABS系统的特点

从日常维护的角度看,ABS装置有以下四个特点:

(1)因为ABS装置以每秒7-8次的高速工作(减压、稳压、增压的反复变动),故保证制动液的运动粘度和吸湿率比安装ABS装置本身还重要;

ABS装置故障类型解析及日常维修养护(装置吸湿制动液更换制动)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2)ABS装置不工作(没有损坏)时为普通制动,此种情况下,制动液的更换、空气的排除与没有装置ABS的车是一样的;

(3)电子控制系统的零件很少,如果再配上自诊断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就更容易;

(4)ABS装置在车速高于7-10Km/h以上的制动中,车轮出现超过标准滑移率的情况下才起作用,其它情况下不起作用。
这个转换会造成驾驶员的不适应感。
因此在规定以下的车速运行时,用驾驶员的驾驶技能作必要的补偿,是配有ABS装置的汽车实现安全运输的基本条件。

2、ABS系统的维护要点

(1)制动液

ABS装置工作时,制动系统产生的摩擦热比未装ABS装置的车高,制动液的恶化变质也出现的早,如果在制动液变质的情况下继续使用,将会使主缸、轮缸、油压控制器等产生损伤,吸湿率增加,使制动力下降。
因此,要对装有ABS装置车辆的制动液从严管理,遵守各汽车制造厂推荐的更换周期。
另外还要根据使用条件,在必要时提前进行更换。

1)制动液必备的五点性能:

a.沸点不低于260℃。
这是为了不使制动效率变差,确保制动系统不发生气阻所必须的。

b.低温下能确保工作可靠。
制动液绝 对不允许出现冻结现象。

c.不伤害橡胶及金属零件。

d.在长期保存及使用中,遇冷却、加热时化学变化小;

e.吸湿沸点高。
吸湿沸点是相对于干沸点(含水率为0)而定的含水率为3.5%时的沸点。
没有安装ABS装置的车辆在紧急制动时会抱死车轮,装有ABS装置后,可使汽车在紧急制动时车轮不会被抱死而防止出现侧滑,因此制动系统产生的热量较高。
适合于ABS选用的是吸湿沸点较高的制动液。
如果使用低沸点的制动液,会因为容易产生气阻而使汽车处于非常危险的状态。

2)制动液的更换周期

制动液的更换,一般在车辆检测维修时进行,有的车厂推荐1年(或其它周期)更换一次,这样要求是依据行业现状而定的。
最为理想的状况应当是定期测定制动液的吸湿率,如果超过标准就更换。

制动液的吸湿率可以用万用表通过测定制动液的导电性来判定(吸湿率增大,导电性也增大)。
决定制动液更换周期的依据,是各汽车厂商实行的制动液吸湿率变化资料,更换时间大多数定在吸湿率将达到3%左右时。

实际上因各车的使用条件不同,制动液的吸湿率有很大的差异。
有必要建立一套标准的管理制度,定期用万用表来测定制动液的吸湿率,需要时就更换(有的车上会提前到1年以内就需要更换)。

现在,装置ABS装置的汽车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发挥汽车的机动性能,实现安全运输,有必要普及有关制动液的基本知识。

(2)空气排除

如ABS装置(结构性能良好)没有参加工作,与普通制动系统基本相同,其制动液的更换与空气的排除也是按与普通制动系统相同的程序进行的。
应当注意的是,在排除空气的过程中,要使控制器作适当的运动,以把其内的空气排出。
为此要比普通制动系统多费一点时间。
在作业中必须特别注意使贮液室中的制动液液面保持在Min与Max之间,液面低时应及时补充。

3、ABS装置故障类型

(1)制动过程中ABS装置不立性,车轮抱死;

(2)在ABS规定起作用以外的低速行驶中制动时,ABS装置工作,在制动踏顿上有振动感;

(3)ABS报警灯亮的其它各种症状。

作为维修程序,要先依据ABS装置发生的不正常现象进行判别。
拔开调节器接头或继电器,在ABS装置不工作状态时,如果症状消失,则是ABS装置有故障;如果症状没有变化,则可断定为普通制动系统有故障。
对于配有自诊断系统的ABS装置,要充分利用这一功能来进行电子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