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直呼受不了!
天气炎热
不仅人容易“上火”
车也容易“上火”
车辆自燃事故进入高发期
有时在马路上飞奔的汽车
也可能会突然火苗冲天
在熊熊大火中烧成废铁
警示案例一:
2023年9月7日17时许,涪陵区正大塑料往华通方向,一小轿车行驶过程中突发自燃起火。涪陵区太乙门消防救援站3车21人前往处置,无人员伤亡。
警示案例二:
2024年4月15日,儋州公安交警接警称,一辆皮卡车在G98环岛高速海口往三亚方向路段着火,急需救援。接警后交警立即赶往事故地点,确认司机状况并联系消防人员进行救援。
经了解,该车辆驾驶人在道路上正常行驶时,突然发现车前机盖冒烟并开始自燃。意识到危险后,其立即靠边停车,但火势已无法控制,驾驶人立即撤离到安全距离并报警。民警分析,此次自燃事故系车辆老旧,平时疏于保养,发动机故障所致,所幸控制及时,事故并未造成人员伤亡。
高温下
当心“防暑神器”安全隐患
您是否为了给车内快速降温,选择喷洒大量清凉喷雾?注意了!
这样使用“防暑神器”,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来看消防员进行的模拟实验。↓
消防员在透明盒子内,喷洒大量清凉喷雾后,丢入明火,整个盒子立即被火焰包围。
消防部门提醒,网红清凉喷雾、防晒喷雾等“防暑神器”,还有花露水、香水等,都含有一定的易燃成分。
车内或者人体,过量喷洒、喷涂使用,一旦遇到明火就会燃烧!
暴晒下
这 4 类物品不要放车内
高温暴晒下,一些车内放置的物品,也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变成“危险品”。
烈日下,消防部门用热成像仪在车内测温,轿车车内温度很快升至60℃,而暴晒下仪表台的温度,竟高达80多℃!
消防部门提醒,夏季车主应尽量减少车辆暴晒时间,同时不要将以下4类物品放在车内。
1. 打火机、防晒喷雾、碳酸饮料等带压力物品,受热易膨胀;
2. 花露水、酒精等,挥发会产生易燃气体;
3. 老花镜、瓶装水等有凸透镜效果的物品,聚光发热易引燃车内可燃物;
4. 充电宝、手机等电子产品,高温下电池易发生鼓包,有爆炸危险。
路面气温高
轮胎情况不容忽视
随着路面气温升高,汽车轮胎爆胎等问题时常发生,行车要记得关注轮胎情况。
行车时应尽量减少紧急刹车,以免加剧胎面磨损。此外,胎压不标准,也会导致轮胎过度磨损,造成爆胎。
交警介绍,胎压过高会导致轮胎爆胎。有的车主会选择将胎压降低,但是胎压太低也会导致轮胎爆胎。
因为当胎压过低时,轮胎的侧壁会产生弯曲。汽车的重量会使胎壁,在不断地摩擦中折断并爆裂。
夏天在高速公路行驶几小时后,应注意停车,让车在路边阴凉处“休息”,以便轮胎能够降降温。不过,切莫直接往轮胎上洒水降温,以免导致轮胎产生裂纹、缩短使用寿命。
“天这么热,我的车会不会突然自燃呢?
答案是:
高温 并不是车辆自燃的必然因素
以下这些原因
才是诱发车辆自燃的“罪魁祸首”
车辆自燃的原因
01
油路、线路老化
汽车发动机工作时,机舱内温度很高,长时间在高温状态下工作容易使车内电线线路的绝缘层软化、老化、裂损,导致线路漏电短路起火。
预防方法:定期进行常规检测,发现线路出现明显破损,应立即修复。
02
车内放置易燃易爆物品
在阳光的暴晒下,车内的气温可能达到四五十摄氏度,打火机、香水、碳酸饮料等物品很容易起火或爆炸,从而引发车辆自燃。
预防方法:下车前检查车内物品,不要放置易燃易爆品。
03
长时间驾驶
夏季若长时间驾驶,容易导致车胎过热,发动机舱内的温度会快速升高。过高的温度也会加速零部件老化,增加车辆自燃的隐患。
预防方法:夏季高温驾车出行时,应尽量避免长时间驾驶,要让车辆得到适当的“休息”,降低自燃事故发生概率。
04
违规改装车辆诱发自燃
在改装过程中,汽车的电路、油路都有可能发生变化,而不符合规范标准的非法改装,会导致改装车辆在电路、油路等方面存在极大安全风险,容易发生自燃。
预防方法:自觉抵制非法加装、改装车辆的电路、油路等,避免出现车辆电路过载或短路的情况。
05
汽车底盘易燃物引发自燃
驾驶人在路边怠速等人时,车底下的排气管最高温度会高于800℃。如果停车的地面上有干草、油漆或其他易燃物品,在长时间烘烤下就会着火,从而把车点着。
预防方法:驾驶人要将车停放在停车场等无杂物路面,并且,停车后要有意识地检查汽车底盘,确认车下无易燃物再停放,谨防车辆自燃。
夏季应杜绝放在车内的物品“黑名单”
快来自检
注意 注意 注意!
出行安全放第一
除了以上物品不能在车内
孩子、宠物也不可单独留在车内哦~
素材|央视、内蒙古消防
监制 | 刘东 校审 | 罗玄
编辑 | 丹妮
原标题:《顶着烈日飞奔,爱车也“上火”》
阅读原文
来源:内蒙古消防
(本文来自澎湃,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