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丨盆景市场多元化初探

中国盆景像个步履蹒跚的小孩,一路磕磕碰碰、义无反顾地走过来,其中的坚韧不拔、披荆斩棘、酸甜苦辣、得失荣辱,不但没能把他打垮,反而历经磨练后促使其健康成长。
今天这个“小孩”已经站立起来,放眼四周眺望,苦苦寻找前进的方向,心灵深处发出孤独的呼唤:路在何方?

盆景人五花八门众生相

百家争鸣丨盆景市场多元化初探 范文模稿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盆景是有生命的艺术,时刻需要吸收营养成分,进行新陈代谢,这就决定了盆景养护的特殊性,既要保证其生命的旺盛,又要保证其艺术效果日臻完美。
所以,盆景人要有块地、有点钱、有点艺术修养、还要有点闲。
有地建盆景园,有钱维持园子开支,有艺术天赋,有盆景悟性,还要有时间进行专心致志地钻研创作,才能出好作品。

然而,现实从来都是不如意者十有八九。
盆景人普遍存在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许多盆景人没有自己的园子,盆景只能放楼顶、阳台,无法施展拳脚,只能当“楼顶师傅”,玩“些子景”;第二种,有些盆景发烧友开始时干劲十足,心高志远,建园收桩,热火朝天,但是时间催人老,年过六旬,无人接班,再也无心恋战,于是贱卖清园,这种悲剧全国时有上演;第三种,对盆景人来说,最为致命的东西莫过于艺术的悟性和天赋,有些盆景朋友因为这个缘故,种了十几二十年树桩,就是没能培养出一盆成型盆景作品,精品和奖牌更与其无缘;第四种,有些盆景朋友,有钱、有园、有盆景,但园子只是玩乐之所,盆景任其自由生长,形状也回归了原生态,一事无成。

能跨越以上障碍的,可称得上是盆景人的佼佼者,以园为家,以树为友,风雨无阻,雷打不动,毕生心血皆交给了盆景事业,不断付出,不思索取。
天道酬勤,这些人往往盆景佳作与日俱增,展场上的作品,多为这些人所作。
他们是盆景的原创者,中国盆景的中流砥柱。

但这原创者当中,情况也是千差万别。
最为“风流倜傥”的是盆景玩得早的人,得了第一桶金,名利双收,是成功的盆景人,但这些人大都年过花甲,处于享受生活的状态了;其次是热血沸腾的中年盆景人,群体构成五花八门,跨越党政军,职业有工农商学兵,他们精力旺盛,资金充裕,鲲鹏展翅恨天低,有多大的桩就敢做多大的盆景,巴不得把地球用个盆子装起来,作个宇宙级的水旱盆景,方能释放他们高涨的激情,他们除了作品成型的压力外,个别盆景人来自家庭的压力也非同小可;第三类是而立之年的年轻人。
他们喜欢盆景,干起来有规模、有长远规划,有知识、有文化,对于网络、摄影、绘画也均有了解,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多看好学,博闻强记,承前启后,少走弯路,加速成才。
他们的优势是年轻没什么不可以,洋为中用,揉合各个流派技艺,融会贯通。
他们是盆景的生力军。

广西南宁青秀山公园门前广场上摆放的盆景

盆景作品流向多元化渠道

工厂天天生产,产品出厂后就得全部卖出,回笼资金,才能维持生产链的正常运转,否则,工厂就会倒闭关门。
这个法则同样适合盆景产业,盆景作品成型后,也必须离开培育自己的摇篮,去找自己的归属。
这个是制约盆景行业发展的瓶颈,是困扰行业最头疼的沉重话题。

就目前现状看,盆景成型后的流向大概有以下几个渠道:

一、流进了顶级别墅区

别墅是成功人士打造的休闲养生之地,百战归来养精蓄锐之所。
亭、台、楼、阁,点石、雕塑、水池、瀑布,草皮、花卉、灌木、乔木,样样排序得体,珠联璧合,红花绿叶,胜似仙境。
清静幽雅的小径,一尘不染的前庭后院,着装像皇家警察般的物管,穿梭来往的豪车贵客,在这样庄严、肃穆的环境中最恰当的位置摆上高档盆景,种上顶级地景,画龙点睛,顿生天地之灵气,烘托主人尊贵身份,彰显王者气派,压力和烦恼云散烟消,流连忘返。

庭院中摆放的超大型黑松盆景(覃超华藏品)

二、流进了私家盆景园

收藏家爱盆景,玩盆景,收藏盆景。
收藏家的私家盆景园规模,没有个一千几百盆不足显其宏大;质量,方圆百里没有作品能出其右;档次,到展场要拿总冠军,朋友谈资中要竖起大拇指,圈内同行心生嫉妒,自叹不如。
往往就是愁找不到心仪的能称雄一方的作品,千万掷买心头好。
作品的档次、规模是衡量收藏家实力和身份的象征。
收藏家不断涌现,极大地拉动盆景交易,促进盆景业的发展,扩大盆景工作人员就业机会。

三、点缀机关单位大院,提升环境档次

草坪、绿篱、鲜花、绿色球状植物和树木,当然很好,但这些只是起到绿化作用,其中适当位置摆上盆景,即刻起到美化的效果,让人得到更美的享受。

四、盆景租赁

这是一项市场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经济发达地区已发展很好。
迎春花市、节日庆典、开业场景布置、会议厅堂、公共场所显要位置等都能看到盆景的卓越风姿。

五、贵宾厅堂的必需品

前不久,北京召开十八大期间的答会上,就在两个适当的位置,繁花绿叶当中,点缀着两盆树形精美的罗汉松盆景。
这是盆景艺术登上大雅之堂的例证。
多年前,在北京的贵宾厅,也曾经用两盆罗汉松盆景点缀了相当长的时间,我们看时常看到,记忆犹新。

六、个体零散购买,进入千家万户

市场广阔,但体量、品种应适销对路,养护知识也应随作品一起传授给购买者或者进行有偿售后服务,保证作品售出后可持续生长,才能拓展广阔的市场空间。

此外,盆景当作技艺大比拼的载体参加盆景展赛,当礼品迎来送往,还有就是盆景创造者当作传世佳作保存传承,但量少质精。

盆景作品生存需要温馨的社会环境

凡此种种,都是盆景走向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渠道。
但是盆景要想真正地走向社会大众消费的舞台,还需要社会的培育,以及各方面为其提供生存发展的空间和土壤。

首先是国家和政府重视。
政策上给予优惠,土地、资金上给些扶持,尤其是各级盆景协会,是非盈利的民间团体,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骨干力量,政府给它浇水施肥,它就会以开花结果来回报。
中国台湾地区以及日本、越南等国的盆景展开幕式,常见到国家或政府要人剪彩,到场祝贺,在这方面,中国盆景人有着许久的期待。

其次,建议公共教育媒体频道开设园林盆景教育节目,请专家、大师授课,普及盆景园艺知识,开设咨询服务热线,为爱好者提供帮助。

第三,盆景人本身把盆景做好。
盆景的载体是泥土、树木、石头,表现出来的是艺术品,盆景人就是艺术家,该有丰富的知识,良好的综合素质,把思想品德修炼好,把德艺双馨作为追求的最高目标。

第四,呼吁园林设计公司在设计公共场合、楼堂馆所、居家庭院时,加入盆景元素,留个位置放盆景,达到环境优雅的同时也引导人们去认知盆景这门艺术。

第五,盆景服务公司、盆景租赁公司该应需而生。
要喝牛奶,就去超市买回来,马上可以喝,而不用去养奶牛。
需要盆景,找盆景租赁公司;要护理盆景,找盆景服务公司。
这样,购买盆景的人才买得放心,欣赏起来才开心,养护起来不必担心。
没有这些保障措施,高高兴兴把盆景买回去,不久就变成了“干景”(不懂养护而枯死),恐怕第二次再不敢买了。

盆景迈出盆景园,走向社会,进入普通消费群体,深入人心,拉近与大众的距离,道路漫长,过程艰辛,需要方方面面付出努力,需要大家的支持和厚爱,但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盆景变成陶冶情操、休闲减压、亲近自然的载体,成为日常生活增添色彩不可缺少的部分,那么,盆景之路会越走越宽广,驶入快车道也指日可待。
我们有信心,我们期待着。

岭南盆景公众号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ID: lnpjsj

想要阅读更多原创文章,敬请关注《岭南盆景》微信公众平台: lnpjsj ,分享最有价值的盆景文化。
小编微信: lnpj179 欢迎投稿、留言参与交流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