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银杏栽植与养护管理技术

_朱红

近年来,我国园林绿化事业发展迅速,促进了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
银杏作为兼具观赏价值与经济价值的树种,在北方园林绿化中应用普遍。
银杏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耐寒、耐旱,栽植与养护管理的难度较小。
同时,银杏的观赏价值极高,树形优美,扇形的叶子颜色随季节变化,深受人们青睐。
在园林绿化中栽植银杏,既可以美化城市环境,改善小生态环境,又可以满足人们的欣赏需求。
为提高银杏成活率,降低养护管理成本,工作人员应规范栽植,做好银杏生长期的养护管理工作,防治常见病虫害,保障银杏健康生长。

1 银杏简介

北京市银杏栽植与养护管理技术 范文模稿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1.1 形态特征

银杏系我国特有树种,树体高大,可达 40 m。
树冠呈圆锥形,老树逐渐转变为广卵形。
树枝斜上伸展,雌株大枝更为开展。
随着树龄增长,其长枝由淡褐黄色变为灰色,枝上裂纹呈细纵特征。
短枝呈黑灰色,冬芽多为卵圆形 。
银杏叶为淡绿色的扇形,无毛,多有波状缺刻。
叶片呈螺旋状散生与簇生状,春、夏、秋季分别为浅绿色、深绿色和金黄色,引人注目。
球花单性,呈簇生状。
种子下垂,椭圆形、卵圆形居多。

1.2 生长习性

银杏根系发达,能适应较为恶劣的气候和土壤,可生长于高温、干旱、寒冷的区域。
但如果环境条件不佳,银杏生长速度将会减慢。
银杏喜光,适应酸性、石灰性及中性土壤,不适宜在盐碱土或土壤湿度过大的区域栽植。
若土壤过于干燥或瘠薄,或过度潮湿,银杏则难以成活,即便成活也无法茁壮生长。

2 种植技术要点

2.1 土壤处理

银杏适应性强,对土壤条件的要求不严。
但如果土壤过于瘠薄或湿度过大,将会影响银杏的正常生长,甚至出现苗木死亡问题。
因此,在移栽银杏前,要合理选择栽植地块,确保栽植区域具有良好的排水条件与深厚土层,中性或微酸性土壤较适合。
在确定苗木栽植区域后,科学改良土壤,为银杏苗木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例如,土壤较为瘠薄,可施入适量的有机肥或完全腐熟的农家肥,确保银杏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2.2 苗木选择

苗木品质关系后期苗木的存活及生长。
因此,结合相关要求和标准,应选择根系发达、无病虫害的优质苗木。
一般来讲,苗木要具备发达根系,侧根齐;有健壮顶芽和饱满充实的侧芽;无病虫害 。
若苗木的伤口超过 1 cm,应及时涂抹伤口保护剂,以提高苗木栽植成活率。

2.3 起苗运苗

目前,北京市主要采用带土球移植方法,这样既可以保护银杏苗木根系,又能够维持树体水分。
起苗前 5 d 左右,透水浇灌,确保根系土壤松软潮湿,苗木吸收充足的水分。
在顺利起苗后,利用草绳缠绕苗木,避免树皮出现破损问题。
从土球处开始缠绕,直至树干分枝点。
苗木运输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需要进行必要的防护,避免土球松散掉落或树皮出现损伤。
苗木土球放置在运输车的前部,树冠放置在尾部,并做好固定工作。
若移栽苗木具有较多的重叠枝,为降低装车难度,减少枝条损伤,可进行疏剪,回缩处理 2 年生枝条。

2.4 规范栽植

过去,工作人员一般选择在春季栽植银杏,但苗木根系的恢复时间较短,地上部分发芽较快,影响苗木健康生长。
因此,尽量于秋季带叶栽植,集中在10—11 月,这样银杏苗木根系的恢复时间较长,次年地上部分即会发芽。
银杏前期生长速度较为缓慢,为高效利用栽植地块,应适当密植。
依据苗木大小及栽植区域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株行距。
若于寒冷的冬季移栽,可对苗木基部做高培土处理,依据 30 ~ 50 cm的标准控制培土高度,避免苗木根系被冻伤 。
合理控制栽植深度,栽植后的银杏苗木根颈处应与地面持平。
同时,考虑栽植区域的地下水位,水位高的区域可适当浅栽。
在树坑中央栽植,覆土踏实。
尽量保持原方向栽植,使银杏苗木能够快速适应新环境,促进苗木存活生长。
在顺利栽植苗木后,及时整理树池围堰,依据 20 cm 的标准分别控制围堰高度和宽度。

2.5 栽后浇水

栽植银杏苗木后,及时充足浇灌。
栽植后 3 d、7 d 左右,分别浇一次水。
之后,考虑地区气候环境,确定浇水频率和浇水量,使银杏苗木生长的水分需求得到满足。
但要注意的是,避免频繁浇水,否则影响土壤通气性,不利于苗木根系发育。
密切关注银杏苗木生长情况,填土整理树池内的裂缝。

2.6 重截支撑

一旦出现大风天气,可能会使银杏苗木倾倒。
为预防这一问题,工作人员应在栽植后及时设置支撑,依据银杏苗木的胸径大小,合理选择支撑形式。
例如,针对胸径在 12 cm 以内的苗木,尽量选择三角桩进行支撑;针对胸径在 12 cm 以上的苗木,可选择四角桩进行支撑。
在设置苗木支撑时,要考虑栽植地的具体风向,对于迎风方向的苗木,可设置 2 根撑杆。
为避免绊倒行人,要采取一定的安全防护措施,如设置提示牌等。
此外,苗木树冠会对风的阻力产生影响,在移栽银杏苗木时,可提前修剪苗木,如打叶、截断主冠、短截侧内枝等,控制主枝上侧枝数量,使银杏树冠内部保持空膛状态。
在重截树冠时,判断苗木顶端优势是否需要保留。

3 养护技术要点

3.1 合理施肥

若土壤肥力不佳,银杏苗木生长的营养需求得不到满足,将会减缓苗木生长速度,降低树体抵抗力。
因此,要依据银杏的生长习性,及时施肥,并在促进银杏苗木茁壮生长的基础上,保证银杏的美观性。
银杏长叶期为春季 3—4 月,此时养分需求较大,可施用有机肥或微生物菌肥,两者的施用量分别控制在 2 kg·株-1和 1 kg·株-1左右,依据苗木生长状况与土壤肥力条件,灵活确定。
为提高肥料利用率,可采用打孔施肥方法,依据 50 ~ 60 cm 的标准控制打孔深度,打孔控制选择在树冠垂直投影内侧距树干中心 1 m 处附近。
在施肥时间方面,尽量选择傍晚或雨天,银杏根部在傍晚时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可有效吸收肥料中的养分,雨水可以溶化肥料,提高利用率。

3.2 水分管理

天气过于干旱或过度潮湿,皆不利于银杏生长。
因此,要做好水分管理工作,及时灌溉和排水。
依据银杏的生长规律与习性特点,考虑北京市降水量等因素,灵活确定灌溉时机。
一般情况下,要坚持少浇、勤浇的原则,适当增加浇灌次数,控制单次浇水量。
在浇灌时,依据树冠分布情况挖掘灌水穴,灌水穴的深度、直径分别控制在 25 cm 与 30 cm 左右,确保灌水穴处于银杏树冠投影外缘向树干方向 30 cm 左右的区域,依据土壤最大持水量的 60% ~ 80% 的标准控制根系分布区内 40% 以上土壤的灌水量。
结合银杏树龄与生长阶段,确定灌水穴的开挖数量。
例如,初果期每株果树下的灌水穴保持在 2 ~ 3 个,盛果期保持在 4 ~ 6 个。
将充足水分灌入穴内,水分下渗后进行填土处理,之后整平树盘。
此外,长期积水影响土壤通气性,不利于银杏根系发育,甚至造成根部死亡。
如果季节内阴雨天气较多,应提前开挖排水沟,确保积水能够及时排出。

3.3 清除杂草

银杏栽植区域的土壤条件优良,易滋生杂草,争抢土壤养分,对银杏健康生长造成影响。
因此,要密切关注栽植区域的杂草生长情况,可于夏季或秋季及时清理各类杂草。
一般采取人工除草方式,禾本科等杂草清除难度较大,适当使用化学除草药物,选择毒性低、污染小、残留少的药物,避免污染生态环境。
此外,为促进银杏生长发育,可于冬季或春季对银杏根部区域进行松土处理,为银杏根系的有氧呼吸提供有利条件。

4 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病虫害对银杏生长的危害极大,如果不加以防治,将影响银杏树体长势和美观性。
在防治病虫害时,工作人员应坚持标本兼治、综合防治原则,优先选用绿色防治技术。

4.1 银杏干枯病

生长衰弱的银杏易发生干枯病,病菌自树体伤口侵入,树皮上产生圆形或不规则病斑,树皮慢慢开裂。
春季,受害树皮上可见较多直径为 1 ~ 3 mm 的子囊孢座,一般呈枯黄色,若空气较为潮湿,将会挤出若干分生孢子角。
秋季,孢子座的颜色发生变化,慢慢形成子囊壳。
枝干染病后,病斑快速蔓延,树皮呈环状坏死状,甚至出现枝条干枯、植株死亡问题。

为防治银杏干枯病,相关部门应重视银杏苗木的养护管理工作,加强水肥管理,增强树体长势与病害抗性。
在园林养护过程中,及时清理销毁发现的重病株及患病枝条,避免进一步蔓延扩散。
此外,为杀灭刮除病斑后形成伤口处的病菌,可利用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倍液、1%硫酸亚铁溶液进行涂抹处理 。

4.2 银杏枯叶病

枯叶病由多种病原菌引起,叶片是主要侵染部位,感病叶片枯死脱落,甚至苗木叶片全部掉落,对树体长势造成严重影响。
染病后,银杏叶片先端转变为黄色,之后向褐色转变,由局部向整个叶缘扩展,叶缘病斑多为褐色至红褐色。
随着病情发展,叶片基部出现病斑,叶片整体呈褐色,甚至枯萎脱落。
病斑与健康组织之间往往有明显的分界,病斑多为波纹状、颜色深的边缘,有鲜黄色线带处于其外缘部分。
病斑扩大后,二者交界逐渐模糊。
枯叶病与树体抗病力、雌株结实量、根部积水、施肥等因素密切相关。
例如,结实量更多的雌株,发病率较高;银杏根部积水较多,树体长势减弱,发病严重。
此外,与松树、水杉较近的银杏发病严重。

对于银杏枯叶病,工作人员应加强水肥管理,依据银杏树龄、生长规律及需肥特征,合理制订施肥方案,及时浇灌和排水,避免土壤湿度过大,促进银杏的茁壮生长,增强银杏树体抵抗力。
在栽植银杏苗木时,尽量远离松树、水杉等树种。
进入结果期,做好疏果工作,科学控制雌株的结果量,避免发生枯叶病。
此外,发病前可用 40% 多菌灵胶悬剂 500 倍液喷施树体,持续 5 ~ 6 次喷施,间隔控制在 20 d 左右。

4.3 银杏早期黄化病

地下虫害、水分管理不当、土壤缺锌等是银杏早期黄化病的发生原因,非生物侵染所致。
染病后,银杏叶片先端部分最先转变为鲜黄色,当病害加重后,叶片全部黄化。
如果没有得到及时防治,叶片将会枯萎脱落。
为防治早期黄化病,工作人员可在为苗木施肥时增施多效锌,依据 140 g·株-1的标准控制施肥量,降低感病指数和发病率。
做好松土除草工作,雨季及时清除积水,避免影响银杏根系呼吸。
在运输苗木时,避免苗木根系受到损伤。
在栽植过程中,充分舒展根系,防止窝根。
若栽植区域地下虫害较为严重,可利用 2%吡虫啉颗粒剂撒施防治,每 667 m 2 撒施 1 ~ 2 kg。

4.4 银杏大蚕蛾

银杏大蚕蛾是一种常见虫害,幼虫大量取食银杏叶片,甚至将其食光。
大蚕蛾以卵越冬,幼虫为害盛期一般集中在 5—6 月,常食光树上叶片,影响树体长势。
成虫具有较强的飞翔能力,可大面积蔓延。

对于银杏大蚕蛾,工作人员可采用人工方式捕杀幼虫与摘除卵块,集中烧毁。
成虫的趋光性强,可在园林内设置黑光灯,控制黑光灯的开灯时间,一般为22:00 至次日 4:00,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或引入赤眼蜂、平腹小蜂等天敌生物,有效防治大蚕蛾。
此外,在幼虫高发期,可利用 2.5% 溴氰菊酯 2 500 倍液、90% 敌百虫 2 000 倍液等药物喷施防治。
幼虫缺乏良好的抵抗力,群集特点明显,能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5 结语

银杏是一种优良的绿化树种,具有改善生态、优化城市环境等作用。
为提高银杏苗木成活率,改善园林绿化效果,北京市应依据园林的生长习性特点,科学制订栽植方案,规范开展选苗、运苗、栽植等工作。
同时,高度重视银杏生长过程中的养护管理,从水肥管理、修剪整形、松土除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为银杏提供优良的生长条件。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