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设计加工!“延边伴手礼”实现产业化发展(朝鲜族礼品店商品设计金达莱)

圆鼓蓝牙音箱、象帽长鼓茶具、文创饼干和雪糕、朝鲜族服饰精油皂……个个精美,样样实用。
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升温,体现延边文化符号的文创商品层出不穷,在州内各景区、超市、礼品店的货架上摆了一排又一排,非常受游客喜爱。

日前,走访延边州多个设计团队、制造商、礼品店了解到,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延边元素旅游商品、文创商品分为实物类、工艺美术类、非遗衍生品等多个类别,据不完全统计,产品已多达1000余种,其中延边本土创作设计、制造加工的商品占大多数。

“延边礼物”出圈 吸睛又吸金

本土设计加工!“延边伴手礼”实现产业化发展(朝鲜族礼品店商品设计金达莱)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在延吉中国朝鲜族民俗园内的“延吉有礼”礼品店,琳琅满目的旅游商品让人目不暇接、爱不释手。
作为文旅部门指定的公共场所,该店展示区的商品在各级大赛中都获过奖。
一套鲜红的名为朝鲜族“清茶鲜礼”的茶具套装最吸睛,曾获得2019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金奖,时过5年,这套茶具依然备受追捧。
把延边自产的“大麦茶”“人参茶”沏入象帽造型的壶中,再把泛着金光、澄澈红亮的茶汤倒入长鼓造型的茶杯里,延边舞蹈与茶的诗意搭配,直叫人沉醉在四溢的茶香里!

去年以来,延边推出的伴手礼五花八门、多姿多彩。
随着延吉咖啡的名声大振,“延吉公主咖啡杯”应运而生,杯体印制的图案更是极具延吉辨识度,有“我爱延吉”字样的花式表达,有色彩艳丽、样式精美的民族服装,有帽儿山气象塔、天池大桥等地标建筑,还有石锅拌饭、打糕条等传统美食的图案。
咖啡周边文创产品的不断问世,助力着延吉咖啡产业的蓬勃发展。

扇面系列产品占据着各大销售柜台的重要位置,粗略计算产品样式已有数十种。
有的纸质扇面写着“延吉”“珲春”等汉文、朝鲜文字样,有的木质扇面画上了翩翩起舞的朝鲜族舞者,有的绢质扇面沾满了金达莱花的立体花朵。
7月1日,来自广东的张同学和小伙伴站在礼品店的扇子前选了良久,最终选了花团锦簇的金达莱,“哪个都挺好看!
还是这个吧,拿着拍照!
”此外,还有彰显婉约的团扇、图们市民自制的漆扇……每一把都是那么精美独特、与众不同。

截至2023年,延边州暨延吉市已经举办了六届旅游商品大赛,历届评选出来的商品得以陆续批量制作,尤其是近两年延边旅游市场爆火后,人参、米酒等食品类的商品一路高歌、销量猛增,装饰品类更是推陈出新、备受追捧。
延吉市旅游商品协会会长田艳新介绍:“每年通过旅游商品大赛,把商品推向全国市场,增强了商品的公信力,销量节节攀升。
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的延边特色旅游商品,也让本地生产加工企业受益。

同样,来自民间的创作更是如雨后春笋,充满智慧创意的设计悄然流行开来,这也一改此前在延边销售的文旅商品多以进口为主的局面,带有“延边”相关字样的元素,出现在各种商品的标识上。

以文创的方式 打开延边文旅故事

把延边的景点和美食图案盖在卷轴上,现代与古典完美结合,这在延边是首创;金达莱花、网红墙形状的文创饼干,配上一杯香气浓郁的咖啡,在延边也是首创。
在延边大学附近的小行迹文创咖啡店,有旷野棉材质的烫金明信片,有“延边大学”“一眼望三国”“辣白菜”等多达18种精致的印章。
店主赵锡璐是延吉人,曾在云南大理经营过民宿、做过培训,家乡旅游的爆火加速了她返乡创业的脚步。
回到延吉后,她把在大理学到的文旅理念、新潮的创意应用到自己的小店里,深受来延游客和大学生的喜爱。

打开礼品店里摆放的“延边印记纪念册”,扉页即是延边州情介绍,一页一页翻过去,有延边博物馆、图们口岸、光东村等州内18个知名景点的简介,每个简介后边的空白区域供签名、盖章,章的图案设计简洁明了、辨识度高,满足了时下年轻人在旅行途中“打卡盖章”的需求。
纪念册的版权属于在延吉市做汽车托运生意的李巍,来自内蒙古的他说:“以前我在南方城市见过,就想着给来延边的游客也留下这样一份记忆,为我的第二故乡作一点贡献。
”他与另两位朋友一拍即合,所有的设计都由三人完成。

朝鲜族服饰造型的手工牛奶精油皂、雕花香薰,出自我州各级残联、妇联委托筹办的手工作坊。
在恩妮手创作坊里,工人们向模具里仔细浇筑皂基、精油,将模具里一层一层铺满材料的过程最为耗时。
上色、晾晒、包装……一块精油皂要经过6个小时的繁复程序。
按照市场需求量,恩妮手创一般每批次会生产100多块,产品主要供往州内的各大超市和景区。
负责培训学员的南国花介绍,随着延吉市文创市场的火热,她经营的培训学校今年开始大批量开发新产品、培训新学员。

圆鼓造型的蓝牙音箱,是独出心裁的一款设计,鼓面即音箱,造型小巧又显大气,尤其受音乐发烧友的喜爱,这是由延边长白松博雕工艺美术有限公司设计制作的产品;手工布包、钱袋、发夹,样式多到数不过来,基本都在延吉西市场附近的加工厂集中加工;钥匙链、雨伞、耳勺、花瓶……还有一些商品是由延边本地的设计者出方案,再发给浙江义乌等地的加工厂来完成制作。

常变常新!
酒吧里设置了文创区,雪糕又推出了新图案,滑板做成了冰箱贴,市民自办的旅行者俱乐部里有很多新奇的小玩意儿,老板在传统灯笼上手写“小卖店”挂在门前……

当游客置身于延边独一无二的民俗场景中,现场“买买买”的线下销售额远远高于线上。
文化主题+创意转化+市场价值,拥有了这三个特点,“延边伴手礼”在万众瞩目中迎来了高光时刻,实现了产业化发展。

本文来自【延边晨报】,仅代表作者观点。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