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某一天医生扁鹊拜访秦武王,扁鹊看了秦武王的病情后,便请求自己给秦武王进行治疗,可是秦武王左右大臣听了这件事后,提出异议:“君王的病在耳朵的前面,眼睛的下面,未必能治好,弄不好反而会使耳朵听不清,眼睛看不清楚。”武王半信半疑地把这话告诉了扁鹊,扁鹊听了很生气,把治病的石针一丢。
对秦武王说:“君王你先是同懂医术的人商量怎么治病,然后又同不懂医术的人商量干扰治疗,那像这样掌管秦国的内政下去,君王的一个举动随时都有亡国的危险。”
《扁鹊见秦武王》原文及注释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原文: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注释:1、示:告诉,告知。2、除:治疗。3、左右:近臣。4、石:治病用的石针。古人用石头磨成针,用以治疗痈疡,出除脓血。5、谋:商量。6、此:这。7、矣:啊。8、聪:听力好。9、已:停止,引申为把病完全治好。10、君:指秦武王。11、之:的。12、使此:假使像这样。13、知:了解,精通。14、见:拜见。
《扁鹊见秦武王》这则寓言故事按传统的理解是说,不论办什么事情,要与精通业务的人去商量、研究,如果被似是而非的错误意见所动摇,就会误事。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不同,故事的寓意在今天看来也就有了新的理解。这则寓言故事的秦武王较之《扁鹊见蔡桓公》中的蔡桓公,在对待病的问题上,不再“讳疾忌医”,而是主动“示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