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友是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众多“兵支书”中的一员。他于1982年11月入伍,曾服役于原兰州军区空军某部队,1986年1月退役后返乡自主创业,2014年2月至今历任玉河镇共和村村委会主任,玉河镇共和村村党支部书记,盐泉镇玉溪村党委书记、主任。从军营到村庄,从军人到村干部,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精神。他把群众的事情想在前面、干在实处、装在心里,带领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访民情、解民忧、办实事,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兵支书”的担当与作为,实现了从退役军人到优秀村干部的“蜕变”。
抓班子带队伍,当好村委“老班长”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作为玉溪村的当家人、村委“老班长”,李兴友深知健全村级党组织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作为支部书记,他始终牢记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头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认真组织村“两委”班子和党员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党的惠农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强党员党性修养,着力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本领。2023年,玉溪村党支部被盐泉镇委评为“2023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
办实事解民忧,当好群众“知心人”
喊十句口号,不如办一件实事。担任村干部以来,田间地头、施工现场、群众家中、党群活动中心都是李兴友的办公地点。他一直保持着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群众反映出行不便,他就积极向上争取资金项目,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成功争取上级资金3700余万元,修建美丽乡村道路7.8公里、钢筋混凝土桥1座,硬化、扩建社道路12公里,解决了村民多年来的出行难题。
村民说农业生产用水困难,他就争取资金修建沟渠、精修塘堰、整治河堤。如今,玉溪村新增精修塘堰10余处,硬化抽水渠15公里,技改抽水提灌站4处,武引斗渠建设约20公里,支渠约5公里,有效解决了全村的旱湾死角田地灌溉及人畜用水问题。
此外,他还注重加强贫困帮扶、矛盾调解,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和残疾弱势群体工作,常态化组织志愿者开展巡防关爱活动,群众都说:“李书记是个好干部。”
抓产业促发展,当好致富“领头羊”
玉溪村栽桑养蚕历史悠久,具有良好的蚕桑产业基础。近年来,李兴友带领全村围绕蚕桑产业“大做文章”,采用“集群项目扶持+龙头公司引领+农技人员支撑”的方式培育壮大蚕桑产业集群。通过镇政府牵头,玉溪村与绵阳蜀地尚品丝绸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建设蚕桑融合发展科学示范园区450亩,建设5个成片桑园、4处现代化养殖大棚、2个小蚕集中共育室、1个蚕茧收购交易中心,引进优势蚕、桑品种,打造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现代化管理服务,在肥培管理、小蚕集中共育、大蚕省力化饲养、自动化上蔟等种养殖环节引入自动化科技手段,蚕桑种养殖效益逐步提升。
在发展蚕桑产业的同时,李兴友还引进了绵阳市景维农业有限公司能繁母猪种养循环园建设项目,规划占地80亩的养殖区,建设成为存栏母猪3000头、公猪80头的专业仔猪繁殖场,年产仔猪近60000头。2022年,玉溪村农户家庭年均收入达3.5万元,同比增长约50%。
作为退役军人,李兴友始终听从党和人民的号召,牢记入伍初心,耕耘在家乡的田野上,扎根基层,用工作实绩说话,跑出了乡村振兴的加速度,展现了新时代退役军人的精神风貌,向人民群众交出了满意答卷!
来源:四川省退役军人事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