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老师,我孙子的自行车把手转向不灵,你帮我看一下。”一把巨大的红色遮阳伞下,身高仅有1米53,身着蓝色T恤,佝偻着身体被称为“付老师”的付辉国,一边招呼顾客,一边从工具箱里拿出了钳子、活动扳手等维修工具。接过自行车,用双腿固定,熟练地调间距、紧螺丝、校方向,不到三分钟就搞定。“不要钱!
推起走!
”付国辉对头发已花白的老大爷说。“又不收钱?这么热的天,今天必须把钱收了!
”老大爷放下1元钱,推着自行车,快速离开。
“初三毕业后,我就找到师父刘国权,请他教我学手艺。”付辉国告诉,师父得知他的情况后,毫不犹豫地答应他。从那天开始,他就跟着师父一起清晨出摊,黄昏收摊,边学边练修鞋、补胎、配钥匙等手艺。2个月后,师父鼓励他自立门户,付辉国便在离师父300米处的地方开启了自己的小事业,这一干就是15年。“我爸爸以前在家务农,后来太忙了,他就来帮我打下手,慢慢地也就会了,我去上门服务时,顾客也不会空跑,他们都喊我爸爸‘老付师傅’。”付辉国笑着说。
这时,一位中年男子走过来,让老付师傅帮忙换一下背包的拉链头。没几分钟,只听老付师傅说,“弄好了,一块五。”“为什么你们收这么便宜?其他家至少三元起。”中年男子好奇地问。“进价一元,再收点手工费就可以了。”精神矍铄的老付师傅一边找钱,一边说。“付老师,我配两把钥匙!
”“我的折叠伞打不开,帮我修修!
”“我的鞋帮裂开了,补一补!
”“给!
昨天欠你的两块钱。”父子俩忙得不亦乐乎。
付辉国还告诉,他还有一个哥哥现居重庆,身体健康。但他自己的驼背是先天性残疾,在几个月大时,父母就发现了他的异样,从此便开始了漫漫求医路。后来付辉国渐渐长大,四处寻医仍没有好转,他便劝父母不要再为此操心,虽然在路上会引来异样的目光,但丝毫不影响他积极乐观的生活。现在每天至少有五六十人来找他修东西,但只需要人工和一点点成本的,他都不收钱。
“人不能太贪心,现在这样我也能支撑起一个家,就可以了。”付辉国自豪地说,他2009年时,花5万块钱买下现在所住的房子。5年前母亲离世让这个家变得冷清起来,自从三年前经人介绍,与妻子相识相知后,这个家又逐渐温暖,现在他们有个一岁半的儿子,每个月要喝近2000元的奶粉,这也是要更加努力的动力。
□本报 蔡尧 社区 谢幼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