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天:修车铺为什么要开咖啡厅?(我觉得咖啡厅觉着客户东西)

卜天,B+汽车服务体验中心和我与地坛的创始人。

这是B+汽车服务体验中心和我与地坛创始人卜天@一刻talks的分享。
修汽车和做咖啡甜点,是两件无关的事?今天的这位讲者可不这么认为。
他用心匠人手作,串联中国城市中高端有车一族的新型消费体验。
两小时的人情味服务,提供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满足。

文章4075字,阅读需要8分钟

卜天:修车铺为什么要开咖啡厅?(我觉得咖啡厅觉着客户东西)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B+这个项目就是一个典型的服务升级的项目,简单来说其实就是价格降下去,服务提上来,因为我们觉着汽车后市场,在官方角度来讲,还是一个半垄断的市场,客户在官方的优秀的选择并不多,所以找到了一个突破口,重新改变一下大家对这行业的认知。

我与地坛其实是原本是给我们B+客户的配套的一个场域,因为这个行业等待和活动的场域,一般情况下质量都不太高。
我们就做出了一个场域,而且希望当一个子品牌去独立运营。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希望更多人去体会B+和我与地坛的关系。

有点出乎意料的是,好像比我们的预期要好一些。
然后就是一个很简单的手冲咖啡厅。
咖啡厅那边应该在北京手冲排到前十左右。
我说的是大众点评,因为中国没有其它口碑端口。
汽车这边排到大众点评全北京第一,差不多就是这么一个东西。

Part.1

作为一个单一用户,我的很多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其实大家现在除了4S店有其它选择,比如说路边的一些地方,都有。
首先我觉着我自己的体会是,因为我觉着我自己是用户,我觉着假设至少我作为单一用户来讲,我的很多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所以我们当时背后的思路,就只有三甲医院和一些诊所以外,没有和睦家。
可是如果能开一个和睦家,价格还比三甲医院低,而且还不是低一星半点,我觉得这这商业模式应该能跑通。
所以这是一个初衷,就是简单来说,我作为一个用户没有得到满足。

我觉得这个用户,第一现在在我身边有很多这样的用户,他有共性。
第二,这个层面的简单来说,就是对想为品质付费的,想对透明的,想看到更多透明的东西的,我觉得这个群体是在增加的,而不是在减少的。
所以我觉得可以进入这个行业。

我觉得两种群体会选择B+,是我们比较典型的客户,而不是单一的群体。
第一个群体他只是单纯地被性价比吸引过来,我们大部分的客户坦率讲是从4S店过来的,因为如果在一些路边的地方,因为我们并不是最便宜的。
所以他可能简简单单地我们性价比比4S店高,我觉得一般情况下,这是比较直接的一个选择。

还有一些可能因为被这些吸引过来以后,我们其实在运营我们的内容,我们是价值观集客,不是价格集客,所以其实整个对品牌用吸引,对运营方式有吸引。
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也是另外一批,就是一些知识结构比较好的。
然后就是眼界相对来说比较丰富的,然后整个对自己生活品质要求不低的一批人。
我觉得主要是这两批人,而且这两批人是重合的,并不完全冲突。

Part.2

我对有品质的体验的理解

有品质的体验有几个含义,第一个,我觉着首先就是环境,这是第一个感知到的,因为我们环境上在国际上得了十多个奖,是2017年中国所有新建筑在全世界获奖最多的一个建筑。

当然环境只是第一感觉而已,因为毕竟大家都来修车的。
这个行业跟餐饮有点不太像,有的餐饮其实如果菜做得不是很好,凭环境也是说得通的,可是这个环境不是,没有人会因为环境好来修车,这是一个很刚需的东西,有点像医院。

第二个,就是我们大众点评全北京市第一名,所以其实验证了我们整个的技术、服务各方面都是比较不错的。

还有一个就是因为我们有一个比较特殊的东西,就是管家服务。
我们跟客户有单一接口,整个的体验是很舒服,而且很透明的。
比如说我们所有报价单要求上面都有照片,必须有图注说清楚哪坏了,为什么坏。

简单来说,我觉着我们会更暖心一点,同时也会更细心一点。
这个简单来说,其实如果大家去传统的选择来讲,其实每一次客户的利益跟店家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一般会客户的利益让度店家的利益来做,比如说可能会推广一些不是特别有必要的东西,因为他需要客单价。
因为4S店有卖车,可是卖车不挣钱,所以很多的业绩压到售后身上,有点恶性循环。

我们的管家KPI里面是不背业绩的,所以其实我们是从体系化解了一些问题,所以他可能看不到那么多的恶意推销。
所以整个他能感受到的人,我们这块会更简单一些,会更温暖一些,狼性没有那么足。

Part.3

地理位置很重要

我觉得地理位置很重要,因为毕竟生活类的这种,因为我们还算LBS,它是生活服务。
所以其实我们在市中心的时候,因为这个行业极限接触应该是15公里,10公里以内能接触,5公里是很优势的。

我们5公里周边其实涵盖的商圈特别特别多。
我们到10公里就出北五环了以后,因为我在中心,所以如果你本身在五环外边的话,其实你只能辐射北京市一个城市。

所以以我拿10公里,或者至少5—7公里为核心,在周边画圈的话,因为最基本的东西,辐射的商圈很多,客户的品质很高,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就是员工上班也还可以,因为我们住北京各个地方的人都有,员工上班比较方便,至少跟两个地铁线是有接触的。
还有一个就是这个地理位置本身跟品质有关系。

我觉得服务业其实是需要一个特别有人情味的东西,我自己有一些基本生活愿意用O2O,可是大件的,客单价比较高的,标的比较大的,客户把100多万块钱的东西放在我这,我觉得我需要一个人的对接。
所以其实,如果有人来盲测的话,他会马上感受到我们的管家和整个的服务体验特别有人情味,就是很温暖,很清澈,很简单的感觉。

还有就是我觉着我们特别有社群性。
我们在东城这个地方,极个别的时候有人来,大家甚至在我们车间仍然看到比亚迪,其实我们修比亚迪算不过来账。

为什么,因为旁边和平里地区有一些相对来说年纪比较大的人,他觉着如果你不来这的话,他要去很远的地方修,而且自己甚至不太熟。
所以他有了我们这个地方以后,他就希望在你这块。

当然原则上我们确实只做中高端车,尤其是中高端再往上一些的车。
可是这些车,我觉得仍然可以修。
虽然可能修车我几乎就是不挣钱,甚至有时候还是微赔的情况。

我们给旁边的大爷喷过三轮的那种车都没怎么收钱,就是因为他不知道他去哪。
所以我觉得这些东西都是我们应该去做的,不一定每单都挣钱,所以我觉得我们这块人情味挺浓的,我觉得这是在北京,或者北京核心城区一些特性吧。

Part.4

体验其实是没有100分的,没有满分的概念。

我们的KPI处理得比较好。
比如到现在我们没有收费也没有收过特别贵的,可能也就收10万块钱左右的项目。
比如说前两天有一辆奔驰S400的混合动力,它的发动机出现了问题,因为4S店一般情况下是换,他不太给修。

去了就换,35—40万之间,我们这7万块钱就解决了。
因为那边要给你换一个心脏,我这边其实把你心脏拿出来,把你心脏修好,把周围的血管再接一遍,所以我们收的主要是工事费,而不是备件费。

其实我倒并不觉着这证明我们的技师的真正的工作能力比4S的店的工作能力多强。
因为第一我们的人就是4S店招过来的,而4S店的培训体系又很完善。

我觉得可能是工作方式和方法的问题。
就像比如说可能在极个别的一些医院里,大夫的诊断能力没问题,可是给你吃的药,他知道给你吃什么药,可是他没有选择你最该吃的,而给你选择了医药代表提成最高的那个药,你不能说医术有问题,可能是整体的思维方式有问题。

所以我觉得我们的特色,我觉着我们这更简单一点,可能会少拐一个弯。
我们有两个我觉得做得比较好,一个是比较便宜的一个东西,我们做发动机的清洗给客户惊喜很大。
因为这个行业客户能看到的东西,最好还是有 Before 和 After 的,因为车修好就是修好了,比如刚才我说那个客户只能感受到给我省了30多万块钱。
可是剩下他没办法感知,他只能感知来的时候是坏的,走得时候是好的,它是有100分的,它有一个健康状态。
体验这边其实是没有100分的,没有满分概念的。

所以一个就是我们的发动机清洗我觉得做得确实特别好,我们只收100多块钱,有时候降价能收到几十块钱。
可是真的客户打开发动机舱一看,完全像新的一样,因为发动机清洗对车很重要,散热、防尘其实很重要。

另外就是我们会经常给客户做一些翻新的工作,就是整个把里边外边重新喷一遍,相当于开了一新车一样,漆我们都黑重新喷一次,客户拿到手上是一辆新车,而且价格也比较,就是性价比会特别强,这两个其实我觉得印象比较深刻。

剩下常规保养,或者说一般的维修,只是一般体验,我觉得。
我是从维修角度来讲。

Part.5

一切的服务类的消费,其实都是生活方式类消费,是文化类消费

我觉得消费,或者说服务业,其实最终解决的是客户的(问题)。
因为一般服务业,我们自己感觉停留的时间都在两个小时左右,餐厅,SPA,做指甲,剪头,差不多都是一到两个小时之间的样子。

其实永远解决的是这一到两个小时,客户在哪里,在什么样的地方,和谁在一起度过的问题。
至少在一线城市,大家生活比原来物质生活强一点也好,我会认为一切的服务类的消费,其实都是生活方式类消费。

咱们肯定需要承认,就是吃饭肯定不是解决饱的问题,酒店肯定不是解决睡觉的问题,它肯定都是生活方式类消费,或者说文化类消费,你可以这么理解,因为生活方式这个词有点用烂了。
简单来说它是文化类消费。

在这个行业,我没有找到有文化类消费的场所,在我们以前。
所以我觉得如果这个市场上有需求的话,我觉得我们是唯一的供给,到目前为止。

所以我觉得一切是基于生活。
刚才您说是社群,其实是和谁在一起,有什么关系的问题。
刚才您说的汽车的这个部分,其实无非是生活支撑我们的一个工具,不管他要代步工具也好,基本上它是个代步工具。

有的时候好一点的车,可能承担一些其它的功用在里面,不过基本上它是以代步工具为开始的,其实它还是个生活基本服务类的东西。

所以我个人认为,就是一边是生活,然后我希望通过在,至少通过跟B+的接触,他的物质生活的一些基础的需求,可以得到比原来更好的一个解决方案;而同时精神生活也会给他一个,我不敢叫更好,一个让他觉得值得停留,愿意花时间的一个选择。

汽车这边可能应该算是解决方案,另外这边,因为确实我去哪个咖啡厅都可以,而且我们其实很多人来咖啡馆并不是来做汽车服务的。
所以我觉得生活是中间这个圈子,一边是物质方面的东西,一边是精神方面的东西,我觉得关系差不多是这样的。

从另外商业角度来讲,我们希望全面进入一线和二线城市,至少是愿意为品质付费的一些城市。
我们希望至少在中国十个到二十个城市左右,能有我们自己的一席之地。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