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葛无眠(无眠今夜体育馆老家东区)

灯:今夜,长葛无眠

文‖张冬蕾 图‖网络

小时候,家里用煤油灯。
一星如豆的亮光,昏暗,摇曳不定。

长葛无眠(无眠今夜体育馆老家东区)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我读书做题的时候,妈妈就给我放两盏灯。
有时候,一低头,刘海就被烧焦了。
第二天,我对着镜子补救刘海,本来整整齐齐的刘海,有时候缺个角,有时候是不规则的波浪形,叹口气,丑啊!

看着可笑的刘海,我恨恨地想:“啥时候可以用上不烧头发的灯呢?”(想看看本文作者张冬蕾老师上回写的感人美文?欢迎点击以下链接:珍惜这张单程车票——致多年前我的一位学生)

我在灯下学习,妈妈进进出出地忙家务。
有时候,她推门进来时带进一阵风,灯就灭了;晚上,妈妈铺床,一展床单,灯苗就忽闪忽闪地要灭,“捂住灯!
”有时候,灯苗会缓过来,很多次,灯就灭了。

黑暗中,我恨恨地想:“啥时候可以用上扇不灭的灯呢?”

下晚自习回家,摸脸盆牙刷洗漱。
脸盆在门后面,牙刷在爸爸钉在南墙上的架子上,油灯在屋子中间的灶台上。
我仗着地形熟悉摸着往里走,一不小心腿磕到桌子楞儿上,痛得满眼泪花。

泪光中,我恨恨地想:“啥时候晚上回来可以不摸黑?”

那时候,家家都那么穷,唯一的家用电器就是泛着红光照不远的手电筒,小孩子上学都拎着墨水瓶改造的小油灯。

初中时,村子里通了电,家家户户用上了电灯,小村子的夜晚从来没有这么亮堂过!
晚上,妈妈展床单,喊我:“快,捂住灯!
”我哈哈大笑,“妈,你使劲展,看看电灯会不会灭!

后来,村支书说:“要想富,先修路,咱村不但要修路还要安路灯,家家户户有钱出钱,没钱出劳力!
”乡亲们非常拥护这个决定:“好!
以后咱不用摸黑走路,下雨天脚上不踩泥,咋不中哩?”修路,是那段时间村子里最大的,连暂住在许昌小姑家的奶奶也天天打电话问路修到哪儿了。

没多久,村里的路修好了。
每个小胡同里都是清一色平展展的水泥路,它们和村里的主路对接,主路和107国道对接,而且主路上安好了路灯。
路灯亮的那天晚上,草丛里的蟋蟀迷茫又亢奋地跳上了新路,它们不明白,乡村的夜晚为啥变得这么亮!

晚饭后,乡亲们饭碗一推,三五成群出来遛弯儿。
明亮的路灯照亮了一张张庄稼人黝黑喜悦的脸,大家边走边赞叹大队干了一件好事。
妈妈喜滋滋地说:“大街上路灯一亮,咱家院子里亮堂堂的,咱心里也亮堂堂的!

后来,我用过很多灯,也见过很多灯,它们形形色色,都吹不灭;后来,我到城里读书,工作,去过很多地方,最后安家于县城。

县城发展迅速,街灯璀璨,记忆里又圆又大的中秋节的月亮悬在楼顶,沉静圆满,却黯然失色,它看起来真像一个柔和的白玉盘。

前年爱人老家村里也修了路,并且安上了路灯。
婆婆说:“看看这灯,看看这路,古朝万辈子,哪个朝代想过穷人咋活?***就是不赖,一直想着咋帮贫困户脱贫咧!

今年7月末,由于天降暴雨和上游泄洪,长葛的大周、古桥等村镇的老百姓顾全大局舍弃了家园,全市设置了15个安置点照顾受灾老乡,东区体育馆是其中之一。

得知受灾的老乡们喝不上热粥,晚上11点,我们学校工会在群里通知,要没有休息的姐妹们在自己家熬粥,由会开车的老师开着私家车去收集并且把粥送到东区体育馆。
为了多做一些,我们都用了家里最大号的锅。
午夜,我坐着淑菊老师开的车收粥。

长葛街头的灯,宁静、祥和、温柔。

娇小的文伟端不动大锅,我们决定去那个小区接她。
车一走近,门卫师傅就迎了出来。
我解释:“师傅,我是一高的老师,我们学校准备去东区体育馆给受灾的老乡们送饭,现在需要进去接一位老师的粥,因为锅太大,她端不动。
可不可以让我们的车进去接她?”他上上下下仔细打量我,然后微笑着说:“可以啊,不过你们办完事得马上出来,不能久留。
你在这里签字,留下你的名字、电话和车牌号就可以进去。

小区的灯,明亮、温和。

淑菊老师小心翼翼地开车,东区的主干道很安静,可是去体育馆方向的车流不断,我们的车是其中的一颗小水滴。

今夜,长葛无眠。

车缓缓前进,我们离体育馆越来越近。
体育馆门前,交警还在执勤指挥交通,平均每三米站一位。
进门到泊车,我们一点时间没有浪费。
一靠近体育馆东门,身着红色马甲的志愿者就迎了上来。
一切紧张,有序。

进门,灯光如昼,我很震撼!
——我们的鸟巢体育馆里陆陆续续安置了一千多名受灾的老乡!
志愿者们把食品和水送到他们手里。
我们加入了紧张有序的志愿者队伍,暂时忘记了外面的茫茫黑夜。

体育馆的灯,亮如白昼,温暖、让人安心。

我想:一个人的力量的确渺小,一盏灯的确照不远,可是,无数盏灯汇集,就灿若星河,无数双手攥在一起,就可以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0:50分,看到老乡们已经被安置好,我们离开。
沿途的灯,灿若星河,我们,融进了灯火中,车流里……

【作者简介】张冬蕾,长葛一高英语教师。
喜欢做许多事情,希望懂很多东西,不如意就努力,认准的事情就不会半途而废。
不念过去,不畏将来,希望读书与锻炼并举,充实过好每一天。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本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本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图无关。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