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清老城印象丨黄河商场叫“大棚”(牌楼商场大棚东门印象)

曹建民 风韵长清

长清,一座富有诗意的邑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
据《长清县志》记载:长清县城故城是晋代太原县治升城,隋开皇五年(585年),废太原县设长清镇;开皇十四年(594年)置长清县,以升城为县治;北宋至道二年(996年),因大清河水为患,长清县城由升城迁至刺榆店,即今日之长清老城区。

也就是说,现在的长清老城区从宋代建城至今,已存在了1025年,是座名副其实的“千年古城”。
经过历代打造,曾出现过:“长堤绕郭、古塔擎空,金牛牧笛、石麟笔峰,藤缠古槐、风鸣异松,通衢名泉、雷山孤亭”等景观,被称之为“长清邑中八景”。

长清老城印象丨黄河商场叫“大棚”(牌楼商场大棚东门印象) 建筑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然而,经过历次战火、地质等灾害的洗礼,这些景观已荡然无存。
并且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一些不适应时代进程的老、旧的东西以惊人的速度也正在逐渐消失。
那些承载着长清古老记忆的古街巷、古建筑、古作坊,那些口口相传的名人贤士、古老传说等正离我们渐行渐远。
如何挖掘、传承这些历史痕迹,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我从1982年初来长清工作,单位和宿舍都在老城,虽说不上是“老长清”,但也工作、生活了近40年,因此,“怀旧感”油然而生。
为挖掘已经消失或即将消失的老城景象,保留历史传承下来的文化命脉,经过多年的积累酝酿,草拟了《长清老城印象》,尽量以图文的形式加以展示,记录下长清老城在漫长的历史沿革中积淀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轶事,以期正式成文后作为宝贵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留给后人... ...

只是千年的沧桑巨变,覆盖面极广、时间跨度极大,只靠查阅资料和几十年的人生经历感受及零碎的民间访谈是很难做到详尽的,自己倍感势单力薄,力不从心。
因而其中肯定会有片面、遗漏之处,望大家海涵,并及时指正,以便补充完善。
甚谢!

黄河商场叫“大棚”

在老城原东关大街东段路北,有一座高大的彩色牌楼,其采用仿古建筑,庄重、大气。
牌楼匾额上书着“黄河商场”四个篆体大字,典雅、秀美。
这里就是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长清最大的商场----黄河商场。
商场南门牌楼,也是迄今为止长清老城区的地标性建筑。
最初的黄河商场是集瓜果蔬菜、肉类海鲜、日用百货、五金电器、农副产品为一体的综合性开放式的交易商场,商品品种、数量不仅比百货大楼都要齐全,更重要的它是集批发、零售、送货上门于一体的大型交易场所。
多年来,商场给当地市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因此,老百姓一直亲切地称它为“大棚”。
自然,久而久之,“大棚”也就成了长清老城居民心中难以割舍的一份乡愁,挥之不去的一段美好记忆。

图片

大气的黄河商场南门牌坊

据《长清县志》记载:1985年12月,为振兴长清经济,促进市场繁荣,在县城建立一大型农贸市场。
筹集资金60多万元。
市场大棚结构系钢铁框架,上顶系玻璃钢瓦覆盖,南北段为起脊型,东西段为圆顶型。
市场南北段长510米,东西段长220米,总长730米,平均宽13米,共覆盖面积9490平方米。
棚下水泥铺设地面,两侧建有售货台,可容纳800个摊位。
市场成丁字形,东、南、北3个进出口,各建一个不同式样的仿古牌楼,命名为“黄河商场”。

1986年9月4日,黄河商场竣工剪彩,同时秋季物资展销大会开幕,预示着商场的正式启用。
此后,黄河商场成了为全县人民提供商品交易的超大型场所。

黄河商场的北门、东门、南门的进出口,分别都建有一座牌楼。
曾经有人认为三座建筑是牌坊,其实,牌坊和牌楼是有区别的。
从造型上看,牌坊的特征是:无楼,结构也比较简单,民间尚可使用,如过去常见的贞洁牌坊等,一般设在街道上;而牌楼则不然,构造比较复杂,雕刻精美,斗拱绘于彩画以示尊威、华贵,且顶部有琉璃瓦,有正、垂脊等,还有鸱吻、走兽等装饰,比前者要大气得多,且一般设在人员聚集的地方。
因此,二者是不能混称的。

北门的牌楼主要是钢结构,三进门,顶上有分别冲着四个方向的铁艺制作的八条飞龙,悬在半空,仿佛要一跃飞天;正中牌匾上原镶嵌着由原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原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魏启厚书写的\"黄河商场\"四个苍劲有力的铜字,后来由于时间长了疏于检查,加上处于北门,肆虐的大风把大字吹落了一部分,并且难以复合,无奈换成了现在的舒同体牌匾。
但现在的四个字不是舒同亲笔所题,而是从电脑字库里选出拼凑的。
因此,四个字下面没有落题字人名。
两边次门上面分别写着“搞活经济”、“繁荣市场”八个字。
整座牌楼由四根粗壮的铁柱子支撑。
这里正冲着中川街,为城区北部前来购物的市民提供了便利条件。

北门牌楼门额上镶嵌着舒同体\"黄河商场\"四个铜字

东门的牌楼相比起来就复杂、壮观得多了:牌楼属庑殿顶式,三进门,两层顶,且正脊、垂脊都有鸱吻和走兽,斗拱、铺作、飞檐俱全。
牌楼正中额坊画有“二龙戏珠”金龙图。
因为“龙”是我国民间古代想象出来的神兽,传说能呼风唤雨、威力无比,是百兽之尊。
因此,在牌楼上除了各种神兽的雕塑外,往往把龙的形象放在牌楼内,作为主宰。
下面的牌匾上书写着由著名书法家武中奇题的“黄河商场”四个大字,金字蓝底,苍劲有力,气势磅礴;两边分别画有荷花图案;大额坊、小额坊都分别画着金龙图案,遒劲气派;最下面三门四座夹杆石敦壮厚实,把四根柱子稳定得牢牢实实。
整座牌楼豪华典雅、庄严大气。

著名书法家武中奇为商场东门书写的“黄河商场”门额

东门牌楼的左右,还相伴着南、北两座二层阁楼;阁楼左右,沿街又延伸两栋二层楼;西面还有南北对称的两栋平房。
这些都是仿古建筑,形成了一个体系,古色古香、夺人眼球。
而东牌楼外就是交通要道----峰山路,当时的名称是“济兖公路”,过往车辆相当多。
东面正对着繁华的宾谷街,客流量也 非常大,即使不购物,来往行人也无不驻足观看。

最经典、也是最豪华的是南门牌楼,虽然也是庑殿顶式、三进门,但仅牌楼顶部就分明楼、次楼、夹楼和边楼四层,且都有鸱吻和走兽;斗拱、铺作、飞檐俱全,华丽气派,堪称仿古精品。
正中额坊画有“二龙戏珠”金龙图,下面的牌匾上书写着由时任山东省书法家协会顾问的陈左黄书写的篆体“黄河商场”四个大字,金字蓝底,非常大气;两门上方的平板坊分别画着牡丹和玫瑰,下面的两块大花板,分别是一条金龙;再往下的三块大额坊上又分别有两条金龙戏珠;两个次间上方的小额坊,分别画有荷叶和葡萄图案,清雅温馨;最下面三门四座夹杆石敦壮厚实,协调稳固。
整座牌楼豪华大气、庄严壮观,在整条大街乃至整座老城形成了一道风景。

黄河商场东门位于峰山路与宾谷街交汇处西侧、南门在东关大街(现清河街)、北门在中川街,连接东西、贯穿南北,环绕长清老城东部地区的相当大的部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黄河商场顾客熙熙攘攘,比肩接踵,在计划经济时代刚刚结束、市场经济开始发展的初期,给老百姓带来了诸多便利,这里也顺理成章地成为长清城最繁华的地段。

后来,随着市场的需求,有关部门又对大棚进行了改造和扩建,逐步形成了店铺和摊位的分离,大棚外也建起了门头房,连成一片经营区。
“大棚”的规模由原来的“一横一竖”的“丁”字型,发展成了“两横一竖”的“下\"字型。
此后,大型家具也参与了进来,一度成为“黄河家具城”。

商场内店铺之间互相连通、出入方便

当年,店铺错落有致,井井有条:服装鞋帽在南门,肉禽蛋类在北门,水果蔬菜在东门,五金百货小商品在中段,床上用品、劳保用品在东门旁边的商铺。
顾客可以根据需求,直接按区域前去购物。

大棚建成后,曾被暴雪压塌过棚顶,有关部门又重新更换硬质彩钢板进行了加固。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周围大超市的兴起,使得黄河商场受到了严重冲击,随后商家、店铺的经营慢慢地开始萎缩。
不过由于这里的价格要比超市低得多,直到现在,还是有不少市民舍近求远,来这里购物。

任何事物都有它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黄河商场的繁荣景象持续了三十多年,如今到了该谢幕的时候了,老城改造的步伐正在加快,这座对市民曾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商场将会很快退出历史舞台。
人们担心大棚拆除后,再也见不到这高大雄伟的牌楼了,纷纷呼吁有关部门能将这几座影响了几代人的建筑妥善地保留下来,作为长清发展历史上的见证,也算给在这里生活了多年的百姓留个念想吧!

参考资料:《长清县志》(1992版)

欢迎好友转载。
报刊杂志,网络媒体等单位和个人若用照片和文字请联系本人。
请尊重创作人的著作权。

曹建民 国家一级摄影师,系国际摄影协会(IPA)四星级终身会员(四星级国际摄影师)、中国人像摄影学会会员、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山东知青摄影家联盟秘书长、山东图片库签约摄影师、济南市摄影家协会第六届理事、济南市长清区摄影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2004年被评为“济南市摄影名师”、2008年被授予“中华复兴奖·当代优秀摄影艺术家”称号。
国际摄协“十佳优秀会员”、山东省摄协“德艺双馨”会员、济南市摄协“德艺双馨”会员。
摄影作品百余次获国际、国家、省、市、区等影赛奖项。
同时爱好写作,小说、散文、杂文等文学作品及照片屡见报端,曾两次被评为《济南日报》优秀通讯员。
被长清区政府命名为“拔尖人物”、“社会闻人”并载入《长清人物年鉴》和《长清区志》。

找、求发布、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在线等你来报料!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