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炽昌 | 邛崃回澜塔维修记(维修塔顶景区文物木梯)

原创 :陈炽昌

回澜塔又名镇江塔,始建于明代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崇祯时毁于兵燹。
清乾隆重建,仅存塔基。
同治续建,成于州牧李玉宣时。
塔内塑先贤像,所以,祛除水患之塔又名回澜文风塔,简称回澜塔。

回澜塔从始建到成塔,逾一百七十余年。
共十三层,是全国第三高砖塔,通高75.48米,各层塔收内敛,可盘旋拾级而上。
此塔国内仅见,中国古建首席专家罗哲文先生在《中国古塔》及由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塔鉴赏》中都有专题介绍。

陈炽昌 | 邛崃回澜塔维修记(维修塔顶景区文物木梯)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回澜塔一百七十余年历经水患、风灾、地震而今仍巍然屹立,地基按当时条件(无钢筋水泥)怎么处理?凡参观后的专家学者都无不感叹。
这是古代先民智慧的结晶,为中国建筑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史料。

回澜塔远景。

一、前期维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摆脱了“左”的思想束缚,将保护珍贵文化遗产提到日程。
首先,国家、省、市成立了文物保护机构。
1980年7月,回澜塔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邛崃文物管理所成立于1981年。
成立之初,发现回澜塔塔刹和塔顶三层木梯损毁严重,如不进行抢救性维修,后果不堪设想。
经研究,由宝林乡政府派驻塔子村干部马建山同志和文管所派出的李子军同志具体负责,迅速制定维修方案,并报上级文物主管部门批准实施。

维修工作于1982年展开。
要维修塔顶,最安全稳妥的办法是搭架,但要搭76米高的架,光竹架就耗资巨大,更不用说其他费用。
在当时各级财政都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怎么上塔顶维修?极具高难度和高风险。

原塔子小学大门。

高手在民间。
马建山同志找到塔子村村民王家明,王说他有办法。
王家明是漆工,长期在高原藏区搭架,高空作业练就了他的胆识。
而且他从小就有从塔窗洞口爬出沿塔外边缘取雀蛋的经历。
听说是修塔顶为家乡做事,他义不容辞将这一重任承担了下来。
他提出的具体方案是从顶层塔洞伸出木板,在木板上搭木梯,上端靠在塔顶边缘,木梯用绳索固定。
他和维修工人将材料及工具运上塔顶施工。
塔顶上还要用竹竿搞防护措施。
马、李二人认为此办法可行。
王家明立即与文管所签下承包维修的“生死文书”。

当时的塔顶已被一株野生的柑桔树胀破,且杂草丛生。
塔刹三个圆形宝珠,最上面的一个是铜皮包的,下面两个是砖砌的。
中间由一做避雷的铁棒穿过。
铜皮和铁棒已严重锈蚀,下面那个宝珠已歪斜变形。
由于雨水长期灌入,已将下面的三层木梯腐蚀损坏。

经过艰险作业,王家明顺利完成了任务。

工程完工后,马建山和李子军同志上塔顶验收,感觉一起风,塔子都在摇晃。
施工工人未拴保险绳,这需要何等的胆量和心理素质!

由于回澜塔是省重点文保单位,省考古所还派出技术人员曾中懋老师来邛,在距塔周围5米外修建了和塔风格匹配的古朴精致的围墙。
门额请邛崃著名书法家张开阳老先生题写“回澜塔”三字。

塔顶的维修经费县上指定由计经委牵头,所属单位集资解决;木梯材料由木材公司提供;塔围墙经费由省考古所解决。

宝林乡驻村干部马建山同志为筹集经费跑计经委及下属单位,十分辛苦,功不可没。

维修施工现场之一。

二、二期维修

1990年,我主持文物管理所工作,深感责任重大。
邛崃是文物大县,文物是古代先民智慧的结晶,是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
它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不仅要保护好,还要利用好,就像现在提的“让文物活起来”。
北京的故宫、长城、颐和园,西安的兵马俑,成都的杜甫草堂和武侯祠等,为我们做出了典范。
我首先想到的是回澜塔,不仅文物价值高,而且观赏性强,依山傍水离城又近,交通便捷,很有旅游价值。

我把这一想法向文化局领导汇报后,得到大力支持。

维修施工现场之二。

当时回澜塔景区的情况是,虽然塔子维修了,塔旁有一古建大悲庵,是一座尼姑庙。
一般都是寺塔同建,有的是先塔后庙。
新中国成立后,尼姑还俗,寺庙改做村小———塔子小学,供附近村民子弟上学。
当时的现状可以说是冷坛破庙,塑像已毁,柱、檩、门窗损毁严重,瓦桷断裂用塑料布蒙上,地下凹凸不平,后面是断壁残垣,塔旁不远处有一简陋的旱厕。
庙前生产队种植桑树,周围是菜地。
要开发回澜塔景区,必须将小学搬迁出去,工作难度很大。

我们将这一情况向县上反映后,小学搬迁工作在建委规划局、教育局、宝林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得以顺利实施。

谁来施工?经费从何而来?开弓没有回头箭。
一般施工单位都喜欢修楼堂馆所和路桥,像这种修修补补、工程量小又要垫资的穷单位,大都不愿接招。

山门新貌。

经建委等多方做工作,四建司才派一小工程队来施工。
大悲庵按修旧如旧的原则,从上到下全面维修,以接近原风貌。
四建司虽然派出一小施工队,我跟队长讲明,维修文物是功德事情,不会让你们折本,工程质量一定要做好。
最后我们还要请古建文物专家验收。
队长听我这一说,不再多讲,赓即聘请当时城里颇有知名度、做工精细的赵木匠、杨泥工、桂石匠等来做。
漆工也不错,按原庙宇的柱子本色做旧。
为增进感情,保证质量,文管所负责施工的李子军还陪木工在工地上喝土碗转转酒。
总的说来,配合还是很好的。
因当时省考古所和文管所在十方堂联合发掘,我除了忙那边的工作,还隔三差五地到回澜塔工地仔细查看,不合格就及时整改。

回澜塔院内茶园。

景区入园门额,请全国著名书法家、四川省书协主席何应辉先生题写“回澜塔”三字,为景区增色不少。
另外,还新修了茶园,建了一座公厕,旧房改造成食堂和小卖部。
原塔子小学的后面改造成职工寝室和厨房。

塔子村的村民也给予相关配合,将桑树地和菜地征用出来给景区统一规划使用。
园内又修小道又植树,铺设了管道,建了水塔,新修了围墙。

1992年春节,回澜塔成为邛崃继文君井、瓮亭公园、白鹤山后的又一新的旅游景点对外开放,门票两角,塔票五角。
当时全县还没有农家乐,时值春节,游人如织,或登塔揽胜,或茶园品茗,或食堂小酌。
临邛镇还在回澜塔耍狮灯。
园外河坝卖小吃的、放鞭炮的、卖玩具的、放风筝的,又是一道风景。
其乐融融,节日气氛十分浓厚。

春节后,成都市文物处处长刘笑平代表省、市文物部门来回澜塔验收。
对我们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特别是听说我们才花16万余元就把回澜塔景区改造成这样,更是赞赏有加。
后来在成都市各区县文物部门大会上,表彰了我们是保护和利用文物,少花钱,办好事,办大事的先进典型。

维修后的大悲庵大殿。

县文化局刘顺清书记和刘建川局长也多次在全局的大会上予以表彰和肯定。

我们再接再厉,按文献资料记载,请省内知名雕塑家韩德雅先生恢复了塔内各层先贤的雕像,如伍子胥、范蠡、关羽、李冰、苏轼、冯行时、岳飞等,增加了园内人文景观。
经费我亲自做工作请邛崃知名企业高宇集团赞助,并立碑为记。

由办公室主任胡立嘉和李子军同志负责修建,请武侯祠博物馆张馆长设计茶园风雨长廊。
2000年,又向全国和省、市书法名家征集咏赞回澜塔的作品,刻石陈列在新修的诗碑廊上。
还在入园的大悲庵前请全国著名书家孙伯翔先生题写了我市政协副主席廖梓庚先生撰的一副名联。
我和魏明阳也创作作品陈列。

整洁的庭院。

回澜塔景区主要的维修经费由省、市文物主管部门解决,不足部分及征地费用等由县政府张义铭县长亲自在回澜塔景区召开县内有爱心企业家赞助解决。

县委副书记熊定能同志还出面协调,将水务局在回澜塔河边修的防洪救生台划入景区,不影响其功能的情况下供其使用。

为了庆祝建国50周年,1998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电影《大进军:席卷大西南》剧组选中回澜塔大悲庵代替在彭州的龙兴寺,拍摄川军将领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为迎接解放通电起义的场景。
为拍摄的需要,还在殿内塑佛像,做一巨大“佛”字。

维修打造后的回澜塔景区已成为集自然风光、文物古迹、崇贤尚哲、“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省、市知名旅游景点。

维修顺利通过了检查验收。

来源:临邛文化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