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货“历险记”
陈兴发
一九八八年,我从徐州供销学校毕业后,分配到我县基层供销社---环北供销社工作。至今三十五年有余,当初意气风发的青年小伙,到如今满头银发的老头,感叹岁月不饶人。供销社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所经历的风风雨雨我是见证者,也是亲历者,令人回味。有些人与事,成为一种经历,拿我来说,第一次外出进货的经历至今记得,难以忘怀。
那是工作后的第二年年底,因为马上要过年,听说浙江柯桥建了布市场,义乌有个小商品市场(当时这两个市场刚成立,还没有形成规模),社里大胆决定到浙江柯桥和义乌采购货源,一是满足需求,二是扩大销售。由我这个总帐会计带队,并负责保管现金和记帐。租的复合肥二厂的双排座卡车,我们一行连驾驶员六人,驾驶员小张当时只有十八岁。
早上六点多出发,争取晚上到浙江柯桥(听说柯桥市场只开早市),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汽车开到通州石港时汽车就抛锚了,小张师傅打开一看,水箱坏了,我们就找了个小油桶加水,就近找了个汽修厂,勉强把水箱修好,眼看出师不利,同车的景经理就说不如不去了,我想了想说己经出来了,汽车并无不大碍,要过年,不能拖,继续出发吧!
临近中午,在通沙汽渡每人吃了份快餐,继续赶路。那时没有高速,到了晚上十点多才到了浙江桐乡,晚上大雾,只能盯着人家大卡车后面慢慢走,一会儿就跟丢了,我看路旁边有卖水果的,就停下车买点桔子路上吃,刚把桔子买好,小张师傅就喊“快上车,来车子了。”我急忙上车,坐在前排靠门,车门尚未关好,小张师傅猛打了方向,我竟从车上摔了下来,一车人都吓傻了。与我同龄的小季壮着胆子下车找我,由于靠十一点了,借着点光亮,看到地上有一堆黑团,他以为是我流的血,他用手一摸,硬的,厚来是修公路留下柏油块,这下他放心了。摔下来时我脑子一片空白,心想这下完了,幸好我是屁股着地,腿上擦伤点皮,裤子擦了个洞,其它无大碍。过了好一会儿我艰难的爬起来,找眼镜,没坏,戴上眼镜的功夫,小季到我身边扶我站了起来,忙问我没事吧?我拍拍身上的灰尘,伸伸胳膊再伸伸腿,对他说还好。但想想后怕,即使摔下来没事,躺在公路上后面来了汽车半夜天黑不被碾死才怪呢!
幸好当晚行的车少,要不然就因公献身了。小季将我扶上车,看了一车吓傻的人,特别是小张师傅脸都吓白了,我安慰他们说,没事,擦了点油皮,吉人自有天相!
以后小心就是了,我们在凌晨终于赶到了柯桥,
柯桥的布市场当时还很小,不到二十间店铺,但每个店铺的货很足,价格很是公道。我们货进好后,休整了一下,再赶往义乌。义乌小商品市场也刚建成摊位和常熟市场差不多,其品种丰富且价格便宜,我们在义乌挑选了部份商品,准备往回赶。
车子开到钱塘江大桥中间,水箱的水又漏光了,车子发动起来皮带拉起了一股黑烟,守桥的武警吓坏了,以为我们是炸桥的呢!
赶紧过来问明情况,然后找来拖车直接把车拖到桥下汽修厂。汽车修好后,我们接着往上海赶,到南汇百货公司凭着多年的合作关系,进了缝纫机和凤凰自行车(当时这两样是紧俏物资)。第三天上午满载而归,年关之时,所购货物,都被一抢而空。如今小张己成了老张,小季己成了老季,我也成了老陈。后来我们到浙江柯桥,义乌,常熟等地进货习以为常了,商场的效益明显好转。好像我们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其它供销社也效仿我们的做法,在拿回扣盛行之时,我们首开财务监督并参与进货的先河,杜绝跑、冒、漏、滴,上缴税收实现翻番。
这是我在供销社工作中的一段小插曲,每每回想,趣中生惊。最近一个时期,有人炒作到处在创建供销社,事实上供销社一直在,一直在田间地头,一直在老百姓的心中。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