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建档案的修复(档案纸张去污溶液字迹)

城建档案在形成、保管和利用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使档案载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如撕裂、残缺、污损、霉变、虫蚀、纸张脆化、字迹褪变等。
为了延长档案的使用寿命,更好地提供利用,必须对受损的档案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和方法,予以及时修复,恢复档案的本来面目。
因此,档案的修复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修复,就是对已经损坏或存在着不利于永久保存的因素的档案进行技术处理,以增强档案载体材料的耐久性。

档案修复是一项技术性强,细致复杂的工作,要求档案修复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和过硬的业务技能。
档案修复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档案修裱技术规范》(DA/T25)的规定要求。

一、档案修复应遵循的原则

城建档案的修复(档案纸张去污溶液字迹)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1)尽量恢复和保持档案原貌。

(2)修复方法一定要稳妥可靠,不得贸然行事,以免对档案原件造成再次损害。

(3)修复时所使用的材料和方法都要有利于档案制成材料的耐久性。

二、档案修复前应做的准备工作

(1)登记。

(2)检查。

(3)除尘。

(4)制定修复方案。

三、档案的去污

档案在长期保存和利用过程中,由于环境和人为等因素,难免会形成各种污痕、霉斑等。

这些污斑不仅使档案的外观受影响,妨碍阅读和使用,而且还会损伤档案材质的耐久性,严重的还会进一步扩散遮盖字迹、数据,使档案无法利用。
为了更好地保存和利用档案,必须及时除去这些污斑。

由于各种污斑的组成和性质不同,因而去污方法也有所不同,应该根据档案上污斑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去污方法进行处理。
常用的去污方法是溶剂去污法和氧化剂去污法。

(一)溶剂去污法

溶剂去污是一种物理去污法,它是利用溶剂的溶解力实现污斑的清除。
常见的有水洗法和有机溶剂去污法。

1.水洗去污法

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它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极性分子,具有较强的溶解力。
适宜用于去除泥斑、水斑等污斑。

泥斑主要含有黏土及杂质,是极性物质,通常是机械地粘附在档案表面。
去污时将档案平铺在工作台上,用软毛排笔刷去污泥。
对于较厚的泥斑可用小刀轻轻刮去。
然后,把档案放在一块玻璃上,一起放入盛有70℃左右温水的容器中。
由于水和黏土都是极性分子,二者异极相互吸引,使黏土溶解。
水洗时,可用软毛刷轻轻刷洗污斑。
水洗后,取出档案,放在吸水纸中压干。
但此方法不宜用于字迹材料为水溶性的档案。

2.有机溶剂去污法

有机溶剂可去除档案上的油斑。

油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脂。
是非极性分子,不溶于水,而能溶于非极性的有机溶剂中,如汽油、四氯化碳等。
这些溶剂对纸张并无危害,但能溶解某些字迹材料中的色素,因此,在使用有机溶剂去污前必须先做试验。

去除油斑时,把档案反扣在滤纸上,用棉签蘸上溶剂,涂擦于油斑背部。
油斑溶解后即被下面的滤纸吸收。
擦除油斑时应不断更换滤纸和棉签。
当用一种有机溶剂不易除去油斑时,可以使用1∶1混合的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溶剂,以增强其溶解力。

由于有机溶剂易燃,且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必须谨慎操作,并保持良好的通风。

(二)氧化剂去污法

氧化剂去污是使污斑与氧化剂发生化学反应,变成无色物质而被除去。
是一种化学去污法。
主要去除溶剂难于去除的霉斑、蓝黑墨水斑、铁锈斑等污斑。

氧化剂种类很多,分子结构各异,氧化能力也有不同。
但须注意的是:氧化剂不仅能氧化污斑,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氧化纸张中的纤维素以及字迹材料中的色素,从而导致纸张强度下降,字迹褪色等现象。
因此,应根据纸张的种类和强度、字迹材料中的色素成分和污斑的性质,合理选择相应的氧化剂。
常用的氧化剂有高锰酸钾、过氧化氢、亚氯酸钠、二氧化氯等。

1.高锰酸钾去污法

首先把需要去污的档案浸在水中,使其湿润,把湿润的档案放入0.5%~1%的高锰酸钾溶液中约5min后取出,再放入0.5%~1%的亚硫酸氢钠溶液中,使之慢慢变为白色。
然后,用清水冲洗档案,并将其放在吸水纸中压干。
由于高锰酸钾的氧化性很强,因此,对于木素含量较高的纸等,不宜用高锰酸钾去污。
因为木素很容易氧化,纸张一旦氧化变色后,难于再恢复其原来的白度。

2.过氧化氢去污法

过氧化氢是一种无色液体,漂白是它的主要用途之一。
去污时,为了减弱对纸张强度的影响,可用过氧化氢与乙醚混合,形成一种较温和的氧化剂溶液。
乙醚是有机溶剂,它可以溶解部分污斑。

配制混合液的方法是:将乙醚放入锥形瓶中,把等体积的过氧化氢放在分液漏斗中,然后将过氧化氢慢慢滴入锥形瓶中,边滴边摇动锥形瓶,使之充分混合后,盖上瓶塞,再用力摇动5~10min。
随后,静置片刻,此时,锥形瓶中的液体便会分为上下两层,用吸管吸出上层的混合液,按照有机溶剂去污的方法除去污斑。

3.亚氯酸钠去污法

亚氯酸钠也是一种很和缓的氧化剂,因此,对纸张纤维没有损伤,而是有选择性地对污斑色素进行氧化漂白。

具体方法是:将受污档案放入每升含有30g亚氯酸钠的溶液中,浸泡约10min,然后放进每升含30g亚氯酸钠的2%甲醛溶液中浸15~60min,最后用流动水冲洗15min,再用吸水纸压干。

四、档案的去酸

纸张的变质,其主要原因是造纸过程中的施胶以及大气污染等原因,使纸张带有酸性。
酸能促使纤维素水解,纸张强度下降。
根据大量科学试验证明,酸是纸张破损的主要原因。
档案去酸就是根据中和原理,用碱性物质把纸张中的酸中和掉,使纸质文件的pH值提高到7.0左右,以有利于档案纸张的长久保存。

对档案纸张去酸,首先要测定纸张的含酸度。
检测档案纸张的酸度可以用纸张快速测酸仪直接测定纸张的pH值。
这种测酸方法的优点是:简便、快速,对档案纸张没有任何损伤。

也可以用石蕊试剂在档案没有文字的不同部位各滴1~2滴,观察试剂颜色的变化。
石蕊试剂在酸性中呈现为红色,在碱性中呈现为蓝色。

纸色变红,就是微酸性;如果不变,可认为pH值在7左右,基本为中性;纸色变蓝,即为微碱性。
另外,还可以用石蕊试纸检查pH值。
先把试纸和要检查的纸张润湿后,相互贴紧压实片刻,观察石蕊试纸变色情况,来判断档案纸张pH值的大小。
当纸张的pH值达到5或5以下,说明酸性程度不小,需要进行去酸处理。
去酸可以分为液相去酸和气相去酸。

(一)液相去酸

液相去酸是使用某些碱性溶液与纸张中的氢离子发生化学反应,来降低酸度的方法。
根据溶剂的使用种类,可以分为碱性水溶液和碱性有机溶液。

1.碱性水溶液去酸

(1)氢氧化钙—碳酸氢钙溶液去酸。
把配制好的0.15%~0.2%的氢氧化钙和0.15%~0.2%的碳酸氢钙溶液分别装在两个容器中,将需要去酸的档案放在清水中浸湿后,移入氢氧化钙溶液里中和去酸约10~20min,然后拿出放入清水中漂洗一下,再放进碳酸氢钙溶液中中和去碱10~20min。
中和去碱后取出档案,在吸水纸中压干。
这种去酸方法的优点是:档案纸张中的酸除去了,呈中性或微碱性,残留在纸上的细微颗粒状的碳酸钙会慢慢地渗入到纸纤维中,既能增加纸张白度,又能起到抗酸缓冲作用,防止纸张酸度提高。

(2)碳酸氢镁溶液去酸。
将需要去酸的档案浸在碳酸氢镁溶液中20~30min,然后取出放在水中清洗。
这种去酸方法的优点是:残留在纸上的碳酸氢镁会慢慢分解。
生成对档案纸张起抗酸缓冲作用的碳酸镁。

碱性水溶液去酸的优点是:去酸溶液能渗透到纸张纤维中,去酸效果较好,而且去酸后的纸张上有碱性残留物,能防止纸张酸化。
但缺点是只适合单张进行去酸,不能大批量处理,工作效率低。
对于水溶性字迹材料的档案和纸张脆弱的档案,均不适合对其作浸湿处理。

2.碱性有机溶液去酸

碱性有机溶液一般由去酸剂和有机溶剂组成。
由于溶液中不含水分,因此,克服了水溶液去酸的缺点。

(1)氢氧化钡—甲醇溶液去酸。
先将1.86g的氢氧化钡溶解在100mL甲醇溶液中,配制成1%的氢氧化钡—甲醇溶液。
然后,根据纸张的强度情况,用浸泡法或喷洒法对档案进行去酸处理。
去酸后的档案纸张上的氢氧化钡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碱性化合物碳酸钡,碳酸钡具有抗酸作用。

由于氢氧化钡和甲醇均有毒性,因此,在操作时必须注意安全。

(2)甲氧基甲基碳酸镁去酸。
甲氧基甲基碳酸镁去酸法又称“韦陀法”。
去酸时,先将档案装在金属丝筐里,置于真空干燥箱内干燥24h,让纸张含水量减少到0.5%。
然后,将装有档案的金属筐放在处理罐中,用泵打入去酸溶液并加压,使去酸溶液完全渗透到纸内。
反应约进行1h后,抽掉去酸液,进行真空干燥,最后,导入热空气至常压后,取出档案。
这种去酸方法的优点是:档案纸张上残留有碳酸镁、氢氧化镁和氧化镁等碱性化合物,能起到抗酸缓冲作用。
而且,干燥迅速无损纸张,处理量大,周期短,成本低。
是目前比较理想的去酸方法。

(二)气相去酸

气相去酸就是将档案置于碱性气体或碱性蒸气中进行去酸的方法。

1.氨气去酸

将盛有1∶10稀氨水的容器放入处理罐内,把需要去酸的档案放入处理罐内约24~36h。
去酸后,纸张的pH值可达到6.8~7.2。
氨气去酸方法简单,成本低,适合大批量处理档案。
缺点是,去酸后的档案上没有碱性残留物,纸张容易恢复酸度。

2.二乙基锌去酸

去酸时,把档案装入处理罐内。
为除去纸中水分,首先对其进行真空干燥。
然后将二乙基锌放入罐内。
在真空条件下,二乙基锌迅速气化,并渗透到纸张纤维内生成氧化锌。
反应结束后,抽出乙烷,加入少量甲醇以消除残余的二乙基锌。
然后,再通入二氧化碳。
这样一方面有利于罐内压力回升,便于取出档案;另一方面还可以把具有光氧化催化作用的氧化锌转换成具有抗酸缓冲作用的碳酸锌。
二乙基锌去酸的优点是:去酸档案的处理量大,去酸后的档案能均匀地沉积碱性残留物,增强抗酸作用。
而且对纸张、字迹材料均无影响。
是目前较好的气相去酸法。
但这种去酸方法对仪器设备及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
尤其是二乙基锌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在空气中很不稳定,容易与水发生反应,并有易燃易爆的危险,因此,操作时必须严格注意安全。

五、纸质档案加固的几种常用方式

(1)涂料加固。
在档案纸张、字迹表面加一层涂料,使其免受各种介质的影响及机械磨损。
是目前国内外档案部门用以巩固字迹、提高纸张强度的一种加固方式。
其优点是涂料配制简易,涂刷方便。
缺点是可逆性差。

(2)丝网加固。
丝网加固是用蚕丝织成网状,并喷上胶粘剂,在一定的热压力下,使丝网与档案粘合在一起的一种加固方式。
其优点是透明度好,分量轻,耐老化。
缺点是强度较低。
适合纸张脆弱和两面有文字的档案加固。

(3)塑料薄膜加固。
塑料薄膜加固是在档案正反两面或一面加上一层透明的塑料薄膜,以提高纸张强度、保护字迹的一种加固方式。
塑料薄膜加固又分为热压加膜、冷压加膜和溶剂加膜。
热压加膜机有汽热平板式和电热压辊式。
热压温度一般掌握在80~150℃,压力在5~30kg/cm 2 。
冷压加膜是用压膜机把具有黏性的薄膜直接和档案压合在一起,不用通电加热,取材容易,操作简便。
溶剂加膜是使用有机溶剂,把透明薄膜粘合在档案上,是一种不用高温高压的简易加膜方式。

六、档案的修裱

档案修裱就是使用粘合剂和选定的纸张,对破损档案进行“修补”或“托裱”,使档案恢复原有的面貌,以增加强度,延长使用寿命。

档案修裱材料和技术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修裱应使用黏性适中、化学性能稳定、中性或微碱性、不易生虫、不易长霉、色白或无色透明,具有可逆性的粘合剂。

(2)修裱用纸应选择有害杂质少、有较好的耐久性、纤维交织均匀、纸张薄而柔软、有一定强度、纸张呈中性或弱碱性的接近档案原件颜色的纸张;宜使用宣纸、棉纸、云母原纸、卷烟纸等手工纸。
此外,还可以用高丽纸、呈文纸、吸水纸等作为修补档案时的辅助用纸。

(3)应针对档案残缺、破损情况采取合适的修裱方法,可选用补缺、溜口、加边、接后背、托裱等修裱方法。

(4)修裱后的档案应经过干燥、修整。

总之,档案修裱设备、工具、材料的准备与选择、修裱前期准备工作,以及档案修补技术、揭补技术、托裱技术、丝网加固技术、地图托裱技术等,都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档案修裱技术规范》(DA/T25—2000)的有关要求执行。

七、档案字迹的恢复

档案在保管和利用过程中,特别是一些年代久远的档案,字迹会扩散、褪色或被污斑遮盖,轻则影响外观,重则有碍阅读利用,因而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其恢复与显示。
由于字迹种类繁多,性质各异,损坏程度不同,恢复和显示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目前,档案字迹的恢复和显示有“化学法恢复”和“物理法显示”两种方法。
物理法显示字迹主要是通过摄影法或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来实现。
而化学法恢复字迹是利用化学物质与褪色字迹、污斑等物发生反应,在原件上恢复字迹。
由于此方法是化学物质直接与档案上微量字迹材料起反应,因此,使用化学法处理必须慎重。

八、清除磁带上的污斑

磁带上如有污斑,可用无毛的软布蘸上四氯化碳、氟利昂等有机溶剂,顺着磁带的运动方向,轻轻擦拭。
注意,不能用力过猛,也不能用棉花或普通纸擦拭,以防掉落的绒毛或纸屑粘在磁带上。
同时要避免灰尘,选择清洁的环境,掌握合适的温湿度,在通风橱中进行。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