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一局势,业内专家预测,在6至7月期间,铅市场将呈现出活跃的景象,持仓量、日增仓及成交量这三个关键指标形成三量并放的态势,铅价有望在近期突破20000元/吨的重要关口,这一预测对于投资者和业界人士来说有强烈的预示作用。
6月18日盘中,铅价一度跃升至19015元/吨,铅价上行直接带动下游铅蓄电池生产成本提升,抑制了下游原料采购意愿。近期铅蓄电池企业已陆续发布新电池调价通知,且后期新电池价格将会跟随铅价涨跌形成价格联动机制。
废电瓶价格对铅价走势以及再生铅炼厂生产情况的影响至关重要。在供应紧张、价格高企的背景下,废电瓶高价回收的趋势也将愈发明显。
根据SMM(上海金属市场)的最新调研数据,5月份再生铅行业的月度开工率表现低迷,仅为45%,较上月显著减少了8.2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再生精铅的产量也遭遇了下滑,5月份产量为26.78万吨,环比4月份下降了18.11%,同比去年更是显著减少了19.89%。
进入6月份,随着销售旺季的到来以及整车厂家活动的积极开展,电池销售达到了全年度的新高峰。同时,由于夏季高温、限电限产等问题,电池厂家产能紧张、发货压力剧增。对于当前旺盛的市场需求来说,显然难以提供有效的支撑,市场供需矛盾更加凸显。铅价在短期内仍维持上涨势头,而随着企业原有铅材料库存的逐渐消耗,囤积成本增加,电池价格预计将持续攀升,全型号电池也都将面临不同程度涨幅。
除了原材料上涨的影响,锂、钠离子电池对铅蓄电池的替换冲击,产业结构发生调整,铅蓄电池产业面对诸多挑战,但挑战之下也有机遇。响应国家环保政策,整合现有行业资源、市场资源,减少材料浪费率,寻找新的可行性方案,都是行业从业者要考虑的机遇点,或许对大小电池厂家业务重组、再生铅产业技术的提升都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铅酸蓄电池行业国际市场投资前景分析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显示,在下游市场需求的带动下,我国铅酸蓄电池企业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大型生产装置逐步投产,产量得到较大提升。由于电瓶车出口享受退税政策,所以大量动力电池伴随两轮电瓶车整车出口至海外,表现出海外对于铅酸蓄电池逐年增长的需求,我国铅酸蓄电池出口量和出口金额逐渐增长。
从全球视角来看,2024年海外降息宽松化货币政策预期下,海外铅价需求进一步提升。全球供需过剩局面有望进一步减少,铅供需面矛盾并不突出。电瓶车在印度市场的渗透率或许会逐渐提升,在一个更长的时间维度上为铅消费提供一定支撑,而出口再生铅的回收是否可行也有待尝试。
电池行业从业者也在积极寻求方法保持行业良性发展,并在原材料价格动荡下保证产业影响的最小化,在全型号电池价格上涨的背景下确保厂商实际的销量增长和利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