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懂车帝原创 张屹鹏
[懂车帝原创 行业] 最近时常翻看充电桩运营商的排行榜,不经意间,造车新势力既视感竟忽入眼帘,头部企业正在尽最大努力甩掉“长尾”,并通过各种方式稳固自身行业领先地位,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更多企业的艰难与迷茫。在这个时候,“互联互通”概念再次成为热议话题。
几天前,特来电宣布携手联行科技,全面接入国家电网、星星充电、南方电网桩站信息,场站查询、导航、充电、支付可以实现一步到位。官方表示,四大平台互联互通后将覆盖全国70%以上的市场。
用一个App搞定充电这事儿后,从运营者到用户,“大一统”时代似乎已清晰可见。
互联互通,已成大势所趋?细心的人会发现,这四个充电桩“巨头”最近几年总是同进同出。早在2018年,他们就与蓝天伟业清洁能源共同发起设立了河北雄安联行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就是今天的“联行科技”。
根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截至今年5月,特来电以16.1万台运营充电桩雄踞行业榜首;星星充电排名第二,为13.2万台;国家电网为8.8万台,南方电网排名比较靠后,为2118台。也就是说,这四大巨头合计运营充电桩的数量已经达到38.3万台左右,占总数量一半以上(总数量为55.8万台)。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称,随着他们的深度合作,将对整个行业带来示范效应,一直以来充电桩运营商各自为战的局面有望被彻底打破。
联行科技对此次“互联互通”方案进行详细解读,官方表示,目前,国家电网、特来电和星星充电,以及特瓦特、武汉哪儿充、积成电子、冉立和等运营商已开始后台数据对接和联通,并在北京、青岛、常州等多个城市开始试点。南方电网、万马爱充、珠海驿联、万城万充、华商三优、普瑞充畅、神能侠、速通充电、三峡电能、森通智达等多家充电运营商也已加入“联行模式”,各项对接工作正有序进行。
相关负责人称,“预计再过不到一个月,电动汽车用户使用上述任何一家充电运营商的充电桩,比如大家最熟悉的e充电、特来电和星星充电APP,无论用户下载使用的是哪一个,他都可以通过这个APP,查询并使用其他充电运营商的充电桩,而不需要重新下载其他各家的APP。”
根据官方给出的数据,联行科技互联互通平台合作运营商已增至140家,接入充电设施超48万,占比超过全国总量的85%;其中深度互联互通超27万,全面支持启停、充电和付款,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和5万公里的高速路网。
与造车新势力的局面有所不同,“互联互通”让头部企业吃到了肉,也让剩余企业喝到了汤。
对此特瓦特总经理王昊明坦言,“‘联行模式’不仅将运营商之间互联互通,更是通过平台整合的力量,将我们这些中小型运营商与大型集团客户建立更顺畅的沟通渠道,增加了流量,这是我们自己所力不能及的事情。”
“互联互通”的案例,并非局限于运营商。
去年底,小鹏汽车宣布与蔚来NIO Power签约,双方就充电业务展开互联互通合作。那个时候,蔚来还身处最惨的2019年,小鹏也没有推出P7,这种互联互通虽在充电桩领域不算罕见,但在新能源车企中间绝对算是打开新局面做法。根据合作协议,小鹏将与蔚来NIO Power实现全国范围内充电桩分布数据、支付流程的互联互通,小鹏车主可通过小鹏汽车APP扫码使用蔚来超充桩快速充电,蔚来车主也能在全国多个一二线城市使用小鹏超级充电桩为旅途加电。
相对于小鹏和蔚来,宝马牵手国家电网这算是一个勇敢的思路转变。2016年末,宝马曾信誓旦旦地宣布,要扩建即时充电桩达2500个,并推广到54个城市。今年6月初,宝马宣布不再坚持原有自建充电桩策略,而是选择与国网电动汽车公司达成合作,业内普遍认为,宝马的这个“借力之举”才是聪明之策。
根据规划,宝马将通过这次合作进一步拓展在全国统一的充电网络,到2020年底建设27万根充电桩,实现数量翻倍,其中包括8万根直流充电桩,也就是快充桩。同时,通过接入国网“十纵十橫两环”的高速公路快充网络,宝马充电网络将在全国覆盖超过5万公里高速公路。此外,宝马还将提供“一站式”的数字化充电体验,即通过BMW云端互联应用程序可以完成查找、充电和支付的完整流程。宝马的目标是,未来的充电桩能够成为物联网的一部分,形成连接人、车、充电桩和服务的智能充电生态系统。通过接入充电桩数字化生态,宝马可以深入了解客户行为和偏好,从而提供定制化服务。
据悉,宝马与国网电动汽车公司还将共同制定大功率充电技术标准、即插即充技术和车-桩-网互动技术研究。目前,宝马新能源车和国网充电桩正在进行互用性测试。根据官方的说法,未来,一辆纯电动车有望在10-20分钟内完成一次充电,补能效率无限接近燃油车。
随着“互联互通”的规模化和常态化,行业在加速资源、数据、优势融合的同时,还将对各个运营商的软硬实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被淘汰还是被整合会成为摆在大量运营商面前的新问题。同时,宁德时代、华为等充电桩“新势力”将对旧有模式形成进一步的冲击。
新能源市场低迷,充电桩市场如何?根据乘联会数据,6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8.56万辆,同比下降34.9%,环比增长20.1%。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低迷”的时候,充电桩行业环境也还处于持续回暖中。
根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2020年6月,全国共新增公共类充电桩7834台,同比增长35.7%。中国充电联盟表示,目前行业受疫情影响逐渐缓解,充电桩新增投建数量快速回升。截至2020年6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类充电桩55.8万台,其中交流充电桩32.4万台、直流充电桩23.4万台,交直流一体充电桩488台。从2019年7月到2020年6月,月均新增公共类充电桩约1.2万台。
从充电基础设施角度看,1-6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10.3万台,同比下降47.1%。对此中国充电联盟分析称,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趋于稳定,公共类充电基础设施逐步恢复,但随车配建充电设施依然维持着较低增速。截至2020年6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32.2万台,同比增加31.9%。
同时,通过联盟内成员整车企业采样约111万辆车的车桩相随信息,其中未随车配建充电设施34.6万台,整体未配建率31.2%。中国充电联盟分析称,集团用户自行建桩、居住地物业不配合、居住地没有固定停车位这三个因素是未随车配建充电设施的主要原因,占比达70%。
这些数字背后,特斯拉或许将成为“互联互通”趋势下不一样的存在,虽然也是以自建充电网络与公共充电网络的组合为用户提供服务,但前者显然在体系中的地位要更为重要。
运营商排行榜中,特斯拉的位置并不十分靠前,但这并不能阻碍车主们对充电服务“真香”的共识。根据规划,2020年,特斯拉计划在中国布局4000+超级充电桩,两倍于过去5年建设总量。此外,官方给出的数据与中国充电联盟有所出入,截止目前,特斯拉在中国大陆地区已建设2500+个超级充电桩,2400+个目的地充电桩,分布中国140+座城市,覆盖东西、南北主干道。
特斯拉还宣布,预计将打通上海-伦敦充电线路的中国部分,让电动汽车的跨国出行成为可能。同时,计划于第二季度开始推进V3超级充电桩的普及。相信很多人对特斯拉的V3超级充电桩还不十分了解,其拥有更快的充电速度、更轻的液冷充电线及多车充电不分流等优势,可支持最高250千瓦的峰值充电功率,性能相比于V2超级充电桩提升一倍多。目前,国内首座V3超级充电桩已经在上海金桥超级充电站建成并正式开放。
写在最后:数量固然重要,质量和创新也总是被行业频频提及。今年3月,中央提出加快“新基建”建设进度再次把充电桩建设纳入到工作范围中。两会期间,更是有不少代表委员积极发声“新基建”。这样的背景下,特斯拉给所有人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示范,即通过充电网络硬实力提升品牌价值和产品价值,在无法匹及特斯拉建桩实力的现阶段,“互联互通”给了新能源车企另外一条捷径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