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呢,我们进入第一部分,就是大棚蔬菜土壤的现状简述:
近些年,我国设施蔬菜面积、产量一直都在不断扩大。从2000多万亩到2016年增长至5872.1万亩,设施蔬菜产量达到2亿多吨,平均每年增长200多万亩,2021年预计将达到6200万亩。设施蔬菜的规模化种植,使传统农业逐步摆脱自然的束缚,实现了农产品的反季节上市,进一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成为大多数中国农民创收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种植户一味追求高产、高经济收入,掠夺式的生产方式,盲目的土壤管理方法——重茬、过度施用无机化肥、农家肥投入严重不足、土壤病原微生物泛滥——导致大棚土壤土质逐年恶化,酸化、盐碱化、板结化、土壤团粒结构差、保水保肥透气性差,作物根部病虫害频发,种植户承受着重大的损失;病急乱投医,盲目、过度使用农药化肥又大大降低了农产品品质,使国家的食品安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那么当前大棚土壤处理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
我归纳归纳总结了以下几个部分:目前,多数大棚蔬菜种植户懂得了种养结合、增施有机肥、农家肥、禽畜粪便以及微生物肥料,以期达到养护土壤的目的。但操作方式可谓百花齐放,花样繁多:在种植全程不施粪便,多年仅施复合肥或少量有机肥;亩用20方腐熟羊粪,之后在蔬菜生长发育期不施或仅施极少量水溶肥;感觉到鸡粪肥效很好,亩用鸡粪数十方;羊粪含草籽多,不愿意施入土壤中;亩施少量吨价2000余元的油渣、鸟粪等高售价产品,认为这些产品可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施用土壤处理剂处理土壤;施用生粪者……未腐熟粪肥,特别是禽粪含盐分较重、易使土壤盐化,升高土壤盐浓度,严重时会导致种子不发芽、烧苗、烧根。还会产生有害气体,毒害植物。不经高温发酵的禽畜粪便中含有较多病菌、虫卵、杂草种子等,很容易引起病虫害。部分粪肥可能含有重金属、抗生素等,会毒害植物,影响农产品安全。
生粪烧苗

旋耕多年,不深耕,土壤形成犁底层,根系难以下扎;土壤耕作层旋耕不彻底,土块多,地势不够平整,浇水时水分供给不匀;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决定因素是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土壤有机质施入量过低,会导致土壤团粒结构差、土壤板结、土壤通风透气性差,影响作物根系的呼吸作用,抑制土壤有益微生物繁殖,土壤有害物质无法被及时分解,有害微生物大量繁殖,作物根部病害频发。
这是在走访时发现的一个西红柿园子,可以看到图中右下角苗子都死掉了,这边部分的叶子也都是卷曲、萎蔫、枯黄的。
土壤养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深才能叶茂,那么怎样才能根深呢,一定先要沃土。肥沃的土壤才能长出好的果实,那么什么样的土壤是肥沃的土壤呢?这里把几个衡量的标准跟大家说一下。
第一、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有机质越多,肥力越好。第二、土壤孔隙度—反应土壤孔隙大小。沙质土大孔隙多,粘质土小孔隙多。第三、土壤容重—土壤疏松多孔,容重越小;土壤越紧实,容重越大。第四、土壤耕性—耕作的难易程度。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含碳的有机物质,包括各种动植物的残体微生物体及其会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质。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与土壤肥力水平是密切相关的。虽然有机质仅占土壤总量的很小一部分,但它在土壤肥力上起着多方面的作用却是显著的。通常在其他条件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在一定含量范围内, 有机质的含量与土壤肥力水平呈正相关。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固相部分的重要组成成分,尽管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只占土壤总量的很小一部分,但它对土壤形成、土壤肥力、环境保护及农林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作用的意义。土壤容重:
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土粒和孔隙)的质量或重量(g/cm^ 3或吨/米^3)与同容积水重比值(同容积水的质量与此时的土壤体积在数值上相同),称为土壤容重。当土壤孔隙结构改变后,单位体积的烘干土便不能被称为土壤容重,应当称为干土壤密度,即土壤容重是单位体积烘干土在土壤结构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特殊称呼。
土壤容重是由土壤孔隙和土壤固体的数量来决定的。根据土壤容重可以计算出任何单位土壤的重量。其式为:土壤重量=体积x容重
例如,耕地面积667平方米,耕作层厚0.15m,土壤容重为1.34g/立方厘米(1 340kg/立方米、1.34T/立方米), 土壤重量为:667 x0.15x1.34x 1000= 134067kg.
土壤孔隙度:
即土壤孔隙容积占土体容积的百分比。土壤中各种形状地粗细土粒集合和排列成固相骨架。骨架内部有宽狭和形状不同的孔隙,构成复杂的孔隙系统,全部孔隙容积与土体容积的百分率,称为土壤孔隙度。水和空共存并充满于土壤孔隙系统中。
土壤团粒结构:
土壤团粒结构是由若干土壤单粒粘结在一起形成为团聚体的一种土壤结构。因为单粒间形成小孔隙、团聚体间形成大孔隙,所以与单粒结构相比较,其总孔隙度较大。小孔隙能保持水分,大孔隙则保持通气,团粒结构土壤能保证植物根的良好生长,适于作物栽培。能协调水分和空气的矛盾;协调土壤有机质中养分的消耗和积累的矛盾;稳定土壤温度,调节土壤状况;改良耕性和有利于作物根系伸展。设施蔬菜栽培管理中,人为操作措施会极大地影响设施小气候环境。我国设施蔬菜种植户很大一部分为家庭式生产,这些种植户年龄集中在50-70岁之间,缺乏作物营养、土壤肥料等相关知识,不注重或不懂得合理养护土壤,一方面造成土壤环境不断恶化,另一方面加剧了对农药的依赖性,增加了投入,却降低了产品品质。近年来,土壤病害频发,因不合理施用农药化肥导致农产品集中销毁的案例屡见不鲜。如何正确地、合理地养护土壤,已经成为摆在种植户面前最为关键的问题。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养护土壤,才能用最小的投入换来最大的收益呢?
接下来讲讲我们如何合理养护大棚土壤,用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
1、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施入
增加土壤通风透气性,确保作物根系呼吸作用畅通;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有效提升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有利于土壤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增强其分解有害物质的能力,减少根部病害;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增强农产品产量及品质。在同等投入下,增加禽畜粪便、秸秆、豆粕等有机质的投入量,多种粪便搭配施用,以避免单一粪便先天性缺陷。文章推荐:牲畜粪便大PK:鸡粪、牛粪、猪粪、羊粪,哪个更适合当肥料_肥料应用_191农资人 - 农技社区服务平台2、增加有益微生物菌剂的施用
加快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增加土壤大、中、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率;
有利于土壤有害物质的分解;
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繁殖,减少病害;
杀死有害病虫;
提高作物抗逆性,刺激作物生长。
长期补充,而非一次性施入;
菌种的种类、数量及功能差异较大。
3、高温闷棚(6-8月)
杀死土壤中的病虫;
促进有机肥腐熟;
闷棚前大灌,有利于耕作层盐分下层,缓解土壤盐渍化危害;
清除作物残体——施用有机肥及粪肥——施用化肥——施用有机物料腐熟剂——深翻——旋耕—整地——大水灌溉——地面覆膜——棚室覆盖——高温闷棚至定植前5-10天——揭膜晾棚4、合理施肥
根据作物种类制定施肥方案;
根据作物生长发育需肥规律制定施肥方案;
生物刺激素、改土生根类产品与无机化肥相结合;
微生物菌剂少量多次,贯穿终身;
肥料施用量视作物生长阶段、作物类别、气温情况、土壤墒情、肥水施用次数灵活掌握。
根据土壤酸碱情况酌情施用化肥,使土壤pH值趋于中性。
作者:雷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