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个话题,结合我升学工作经验,我打算做个系列——大学生怎么读(名字暂定)。这篇,我就原来的问题:“如何有效预习大学建筑学”,分享一些个人建议:我会对当下做个定义,给出明确建议,以及整个大学期间该做怎么度过。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先默认你对建筑学/建筑设计专业感兴趣,想以后报考该专业;或已经拿到了该专业某大学的入学通知,但还没有开学,或刚开学不久,还没有触及核心专业知识。
并且,我们要知道,建筑学更多的是指与建筑设计和建造相关的艺术和技术的综合。该专业既要有理工科的技术功底、又要有文科艺术生的设计能力。
![大学开学第一课建筑学新生进入大学前需要准备什么 范文模稿 大学开学第一课建筑学新生进入大学前需要准备什么 范文模稿](http://www.laqxx.cn/zb_users/upload/2024/09/20240921190518172691671860101.jpeg)
那么面对这样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我们该如何有效预习,怎么做准备呢?我的建议是,当下不必太过“深入”专业细节,那是本科和硕士阶段的学习任务,当下任务可以先打好基础。
所以,应该打好那方便的基础,我们分几个方面入手:
1、入门建筑相关基础知识,包括建筑史、建筑语言、建筑逻辑等。知识获取途径可以是书籍、纪录片、网课/公开课等;
这里推荐几本入门读物:
《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第4版 附光盘)》
被誉为“建筑专业的圣经”。本书自出版以来广受好评,历经三十多年皆畅销不坠,是各个时代的建筑人共同的案头读物,全书内容涵盖了建筑理论、历史和设计作品,书中每页严谨编排的手绘图文都自成一帧精彩的作品,堪称一部图文并茂的建筑百科宝典。许多建筑师、建筑专业师生皆从本书中获得重要启发与设计灵感。
大一新生一开始看可能没有很大的效果,但是到了大三再去回顾的话效果更显著,才发现里面知识的梳理,包括排版,都不愧经典这两个字。通过阅读这些具有创造性的观念,鼓励读者以批判性的眼光看待建成环境,促进更深层次地解读建筑。
《走向新思维》(胡绍学 等 著)
这本书浅显易懂,对于目前的建筑流派有一个比较好的概括,没有愧对它的“新思维”的题目,书中也包括一些现代建筑史的概括。比较适合大二的学生阅读。
《走向新思维》论述了当前国际建筑创作思维动向。首先引出对100年来国际建筑设计思潮发展演变的思考,即新艺术运动→现代建筑理论→后现代主义→晚期现代派→多元化时代,尔后展开讨论,并对当前国际建筑设计多元化时代设计思维进行了概括:非线性思维、超三维空间理论、表皮理论、逆向思维。随后具体就这几种思维模式分别进行诠释和案例分析。最后对武钢博物馆设计进行了简介,总结了其设计思维表述。可以说,这是一本针对设计思维的理论探讨,也是作者多年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的总结。
《建筑家安藤忠雄》珍藏版 (日)安藤忠雄 著 龙国英 译
算是安藤忠雄的一本自传,里面列举了许多他的作品,偏于励志。
四十年来,安藤忠雄从默默无名、只能躺在事务所地板发呆、打滚、到处找空地发想建筑样式的非学院出身建筑师,至今日争相为世界各大学建筑系聘请授课、并在世界各地留下各种融入自然环境的建筑作品的建筑家,他的六十八岁人生,几乎都是站在黑暗中,朝着眼前的光明,不断抓住机会拼命向前实现梦想。
书中收录上百张珍贵照片——安藤忠雄幼年、青年等私人照片、手稿、建筑照片。安藤忠雄历经拳击手、自学走向建筑家之路。但并不是事事如愿,人生很多经历都以失败收场。但他从剩余的可能性中,抓住了微小的希望之光,拼命地生存下去。而现在,他不只是为建筑而生,更致力于环保理念的宣扬、透过种树与环境改造,倡导永续共生的概念。
2、入门设计美学,了解艺术史,提高审美能力。可以看一些艺术史、艺术鉴赏类的书籍和纪录片。
推荐书籍有:
《艺术的故事》贡布里希 被誉为“西方艺术史的圣经”
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概括完整的艺术史。欧洲各大艺术院校的课表类书籍。
《加德纳艺术通史》
从史前到20世纪的后现代主义艺术,涉及绘画、雕塑、建筑、设计、摄影及工艺美术等多个艺术门类,并力图打破传统的西上方中心论的偏狭观,扩展了亚洲、非洲、美洲及大洋洲艺术的篇幅,全书体现出权重副平衡的整体观和客观性。
《加德纳世界艺术史》和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最大特点都是:全。
《艺术的故事》由贡布里希一人编撰,阐释了艺术发展脉络同时,也代表了作者本人的艺术研究观点。《加德纳世界艺术史》由多人编写,更像一本教科书,观点折中,四平八稳。
《西方美学史》(朱光潜 著 套装共两册)
西方艺术史入门级读物,从公元前6 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起笔,一直写到20世纪初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对西方美学思想的发展史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
《现代艺术150年:一个未完成的故事》
这一百五十年来艺术究竟发生了什么?该书涵括近百位艺术家及其代表作,梳理二十多个现代艺术流派的渊源流变,勾勒现代艺术的发展历程。
艺术史相关的纪录片:
《文明的轨迹》Civilisation: A Personal View by Kenneth Clark (1969)
豆瓣评分:9.3分
集数:13集
单集片长:50分钟
BBC“电视史上的里程碑”,当代艺术历史最具雄心壮志的纪录片拍摄工作,由著名艺术历史学家克拉克爵士担任编剧与主持,探讨西欧文明,而爵士更在本片中界定了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几个重要阶段。《文明的轨迹》历时两年才拍摄完毕,剧组跨越13个国家,曾走访百多个城市,首年播出的时候更被称为为电视史上的代表作!
《文明》Civilisations (2018)
豆瓣评分:9.2分
集数:9集
单集片长:60分钟
由于《文明的轨迹》实在是太火了,又拍了续集,2018倾情奉献。与之前不同的是,这次的规模更为庞大,涵盖六个大陆,三十一个国家和超过五百件的艺术品。主讲人历史学家西蒙·沙玛、学者玛丽·比尔德以及戴维·奥卢索加将一起探索人类创造的瑰宝。其中,部分博物馆的珍宝将通过创新的数字产品被赋予新的生命力,让百年前的作品隔着屏幕也能和现代人产生的互动。
《艺术的力量》Simon Schama's Power of Art (2006)
豆瓣评分:9.3分
集数:8集
单集片长:60分钟
八集BBC年度巨献纪录片《艺术的力量》,将为您详细讲述卡拉瓦乔、贝尼尼、伦勃朗、雅克、透纳、梵高、毕加索以及罗斯科八位艺术家的生平,重现这八位艺术大师的创作历程。在主持人西蒙‧沙玛独特而富有个性化的叙事下,这将是一次饱览艺术大师们所创作的最伟大作品的饕餮盛宴。戏剧化的艺术重塑,壮阔华美的摄影画面,八位艺术界巨匠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被刻画得曲尽其妙,或扼腕叹息或拍手称快,这便是艺术的力量。
这部独特而极具震撼力的纪录片《艺术的力量》,荣获国际艾美奖最佳艺术节目、2007年第60届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摄影纪实类等多项国际大奖。
《旷世杰作的秘密》The Private Life of a Masterpiece (2003)
豆瓣评分:9.2分
集数:21集
单集片长:50分钟
美丽的画布与雕像背后,往往隐藏着许多故事,这部纪录片就恰恰为我们揭露了历史上最出名的艺术作品背后惊人的事实。带我们回顾了这些杰作的《旷世杰作的秘密》,可以说是艺术爱好者不容错过的经典~
出乎意料的是,BBC简直是把纪录片拍成了推理剧!
这里面不仅仅有多种画法的重现,各种花边更是看得你八卦之魂熊熊燃烧。虽然每一集只详细深入地介绍一部作品,但是一点都不会觉得无聊,反而引人入胜,是一部非常适合入门同学们的扫盲片。
完成以上两项,你已经成功理论扫盲,可以说,已经达到大一理论水平,接下来是技术扫盲。
3、学习基本美术技法,如素描、水彩、配色等等;了解透视、明暗、空间、配色等。有助于今后更好设计出图,除非你都看不懂别人的图好在哪里。
4、学一些平面设计的基本逻辑,包括配色、排版方式、字体运用等。毕竟再好的建筑设计概念,都需要一张漂亮的图面去表达,基本的平面设计功底不可忽略。
5、软件技能自学,包括建筑建模相关的 Rhino、Grasshopper、Sketchup;修图排版相关 PS、AI、ID。这个不用多说,21世纪建筑师必备技能,哪怕进入大学,更多时间也是需要自己自学和实操。
完成这几项,你已经算是完全入门,可以轻松应付大一到大二甚至更高年级的课程要求。
接下来,最好再培养一些综合性的习惯/素养/能力,并且这项是需要长期培养,贯穿你整个大学到就业,到成名,以及一生。
6、其他习惯/素养/能力的培养,如旅游、摄影、记日记。成为一名设计师、建筑师,要学会不断观察、记录、思考,然后才能量变形成质变,日后才会有属于自己的设计,自己的理念。
建筑类专业的同学,入学一般还需要准备以下工具:一号画板、二号画板、丁字尺、三角板、针管笔、素描所需的纸张、铅笔、笔筒、画架、写生用画袋、小板凳、画筒等等,有必要的话还需要配一个工具箱,里面可以装各种工具刀、模型刀、胶带、墨水等等,比较方便。等开始上色彩课的时候,会需要水粉、水彩颜料、画笔等,老师应该会交代需要哪些,自己买或者全班一起定就行了。
最后的最后,我想说,进去大学不光是为了学习专业知识,更要学习学习的能力,培养思考的能力,去恋爱去交友,为未来进入社会做好准备。关于进去大学之后的事,我们这个系列里一一分享,大家想听什么可以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