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才连续10天接待了前来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训班的学员们,每天餐厅都是十几桌,生意还不错。”12月8日下午,在大邑县安仁镇新福社区乡村酒店务工的社区居民张德贞趁着酒店暂时比较空闲,到镇上去采买一些生活用品,她说,如今的新福社区,就是城里人向往的诗意乡村,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前来乡村酒店和民宿体验的游客络绎不绝。
抬头能望雪山,亦能看见广袤田野,在新福社区,青砖黛瓦、白墙绿植,极具川西风格的特色民居连片铺开,与一望无际的田野交相辉映,川西林盘的特色风貌在这里得以保留。
除了“美貌”,新福社区更是因地制宜发展集体经济,实现了从集体经济“空壳村”到总资产约5000万元、年收入近650万元的转变,实现了由传统种植业向“现代农业+农产品深加工+乡村旅游”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的产业升级。

增收入
创立大米品牌自主销售
一台台白色的大型机械设备轰隆隆地运转不停,一粒粒晶莹剔透的大米从机器中飞速翻出。昨日,来到大邑县安仁镇新福社区精米加工厂,看到加工后的成品大米正一袋袋从生产线快速下线。
“这是我们利用村集体资金投资修建的加工中心,每天能加工大米40吨,依托精米加工厂,我们创立了‘天府福里’‘新福里’大米品牌,推动从大米粗加工到自主品牌销售转变。截至目前,今年营业收入达2700万元,实现利润260万元。”安仁镇新福社区党委书记胡永洪一边查看生产线,一边向介绍。“我们的大米除了在周边地区销售,在云南、贵州等地目前也有销售点。”
在精米加工车间的隔壁,便是用于烘干粮食的车间。“这段时间属于农闲期,所以我们这边的烘干车间暂时处于休息状态。”胡永洪告诉,依托村两委干部和党员带头入股、村民自愿入股等方式,村里成立了大邑县锦谷麦香种植专业合作社,实现年烘干粮食1.5万余吨。
不仅如此,育秧中心、粮食仓储中心等一系列村集体经济公司也相继成立,如今的新福社区,形成了集育秧、种植、田间管理、收割、烘干、仓储、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相对完善的农业产业链。据统计,截至今年底,当地居民的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1.37万元提升到了3.2万元。
促就业
打造家门口的乡村酒店
“离家又近,工作环境也好,主要是能兼顾照看老人和小孩,家里有事走两步就到了,我们都对现在的生活感到很满足。”张德贞是新福社区本地人,以前靠天吃饭,如今旱涝保收。“土地流转出去了,由村集体公司统一规划管理,既能收租金,还可以在家门口的乡村酒店打工,多领一份工资,吃穿是不愁了。”张德贞说。
张德贞打工的乡村酒店叫“新福里”,涵盖宴席、住宿、会议、研学等多种功能,是新福社区利用闲置房屋打造的乡村酒店,“目前,酒店共有19个房间,餐饮方面能同时容纳800余人就餐,从2021年7月底开业至今,营业收入已经近千万元。”一边走,胡永洪一边向介绍,紧邻酒店的,还有5个民俗文化特色民宿,集美食、观光、农事体验于一体。
“胡书记,需要临时工记得找我哦。”“好的,需要的时候第一时间通知你。”在路上,胡永洪还遇到了在家里闲不住的退休居民李阿姨。
“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为像张德贞这样的当地村民提供了就地就近就业200余人。”胡永洪告诉,有的岗位是长期的,而像分拣半成品、餐厅承接宴席较多时的临时服务员等,多是临时工,正好社区有一些刚退休、身体又还不错的居民闲不住,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
美环境
建成3个新型川西林盘
“现在谁不说我们新福好,住得好、环境好、收入门路广,大伙儿生活过得红红火火。”正在社区广场的亭子里晒太阳下棋的周大爷告诉,“现在社区天然气、自来水什么都有,连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都安上了,好多城里人都羡慕我们农村的生活。”
蜿蜒的绿道在川西民居间蔓延开来,房前屋后皆是鲜花绿植,文化长廊、特色凉亭散落其中,在新福社区的农民集中居住区,阳光下的乡村田园风光一览无余。
“村集体资产稳固后,我们先后投入800万元修建农民集中居住区等基础设施,通过林盘保护和开发利用,已建成‘游学堂’‘竹隐姚林’‘宋林盘’3个新型川西林盘,不仅改善了500余户农户的居住条件,还配套完善了天然气、自来水、污水处理、新能源充电桩等公共基础设施,使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提升。”胡永洪自豪地说,“现在我们居民的房前屋后都干干净净,我们专门划了一块共享菜地给集中居住区的居民种菜,既解决了‘菜篮子’问题,也不破坏整体风貌,居民都十分满意。”
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新福社区也非常注重服务功能的提升,在社区原有的文化、便民、医疗、养老、教育等服务站点的基础上,还新开设了“雪山小城 幸福食堂”老年助餐点、幸福超市等便民利民设施。胡永洪说:“下一步,将持续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改善提升人居环境,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激活村民的内生动力,持续增加村民收入,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样板’。”
成都日报锦观 /摄影 李柯雨 责任编辑 何齐铁 部分图片视频素材由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