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虽然城市不大,但是,丹东人却活跃在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舞台上。
任国桢
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的开始,帽盔山下出生的任国桢在北大适时出现,彼时,他接受了陈独秀、李大钊的共产主义思想,翻译出版《苏联的文艺论战》一书,和鲁迅结成亦师亦友的关系,以后成为我党早期的地方领导人。

1955年上将周桓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大孤山下出生的周桓和远在万里之遥的江西苏区看似怎么也关联不上,但是,历史就是让年轻的周桓到天津去上海,参加革命来了苏区,还做了红一方面军的地方工作部长。
黄显声将军
九一八事变,凤城人、时任辽宁省警务处长的黄显声、担任过凤城公安局长的邓铁梅在当时政府当政无能,军队有土不守的情况下,率众奋起抗击日本入侵,凤城人在民族大义面前不含糊。
赵洪文国
老安东民间更有自发组织武装抗日,驰名全国的岫岩人双枪老太婆赵洪文国就是其中一位。
刘多荃将军
西安事变捉蒋介石,生在凤凰山下的刘多荃是捉蒋的总指挥。
东北十四年抗战期间,宽甸永甸的谢文东是抗联第八军军长,抗联第一军长期在宽甸凤城和鬼子周旋,步达远的左子元,就是军长杨靖宇麾下11独立师的师长。
李振远在丹东
九一八事变时,正在安东东边林科高级中学读书的李振远,几年后,成为中共知名的谍报专家,最后出任中央调查局局长。
抗日战争期间,安东也出过大汉奸,凤城人鲍文樾,是汪伪军事委员会参谋长。谢文东投敌叛变,日本天皇接见了他。
刘澜波
解放战争时期,安东省长刘澜波是凤城人、副省长张雪轩是宽甸西门外人。安东军区司令员沙克是汤池镇石岱村人,安东市市长吕其恩是庄河大王岛人。
丹东人天生有才,大作家雷加在建国前就做过安东造纸厂厂长。
1961年,周***提议评选中国电影界的22大明星,就有两位安东籍人,一个是于蓝,另一个是李亚林。
曹会渠
电影《铁道游击队》大队长刘洪的扮演者曹会渠,《我爱我家》饰演爷爷的文兴宇;《我爱你中国》的作曲郑秋枫、写过《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等歌曲的词作家吕远都是丹东人。
更有本世纪10年代,担任中科院院长的白春礼、社科院院长的王伟光都是丹东人。
聪明睿智、勤劳勇敢的丹东人究竟创造过多少历史奇迹呢?
安东木码头
老安东起步于木都,以贩木建市。因闯关东的山东人有纺织技艺,得辽东适合柞蚕养殖的便利,在沙河子以丝绸立市。
乾隆年间,沙河子开始出现丝织小作坊。1904年,旧市街建有七襄丝厂。1915年“双兴工厂”开始用动力机器织布。1928年,安东丝厂和绸厂就有66家,缫丝机达到了一万多台。
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安东的纸张、柞蚕丝绸和棉纺织品已经垄断东北市场。
至上世纪末,丹东已经建立起轻工、纺织、电子、化工、仪器仪表、机械等完整的工业体系。
人员、信息交流远不如今天,在一个东西长也就二十几公里、南北宽不足两公里的狭长地带,丹东人愣是构建起门类齐全的工业布局,这是咋做到的呢?
孔雀牌手表
1957年,安东金属制品厂张亨宝等四个技术工人,土法上马,用手工仿制出瑞士“罗它那”手表四只,取名“前进”。后来的“孔雀飞来不落脚”,丹东手表的辉煌来之不易。
电子工业从无到有,建国后开始发展,到文革期间,丹东无线电厂已经有18家。丹东无线电一厂生产的2CP微型特制晶体管,在1970年,就为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配套。
丹东仪表工业园
丹东的仪器仪表开始于1930年裕兴祥绸缎庄一位不知名匠人做的一座能计时、计日月和星期的大钟。正是在1941年,有了28个安东人集资兴办的“大成时计店”,1945年开办的启明工厂,1959年才能在此基础上组建了安东钟表仪器厂和气象仪器厂。这时候,才开始出现丹东仪表工业的萌芽。
1964年,安东的城市发展定位是:在经过二十年的努力,将安东建成仪表城,成为“东方瑞士”。那时,安东已经有了14家专业仪器仪表厂,辽宁省的仪表研究所和仪表学校都设在了安东。
此时,距离1959年安东仪器仪表工业的起步仅5年。
鸭绿江一号拖拉机
1958年5月18日,正在出席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的毛主席接到了由国家计委呈送的《关于安东农业机械厂小厂办大事,研制出我国第一台轮式拖拉机的报告》。
毛主席看完后当即在材料的旁白处写下了“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的感慨。同时,毛主席意犹未尽,又作了300多字的批语。批语的全文是:“此件印发各同志阅。让有关部门看一看近百年来凡是有发明创造的都是处于地位较低的劳动者,教育知识分子打碎自卑感,砍去妄自菲薄,振奋起敢想敢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谁能想到,这个安东农业机械厂在,竟然是在1951年3月,由安东市瓦斯(煤气)公司铁工修理部的基础上,组建的永华机械厂。
这个破铁匠铺当初只有16名工人、3间民房、4台旧式皮带车床和两个小台钻。不到六年后的1957年1月31日,试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轮式拖拉机,命名为“鸭绿江一号”。
尽管这家工厂后来不再生产拖拉机了,但是,因为毛主席的题词,从此改名五一八厂,厂名沿用到今天。
工人林辉生开着拖拉机参加了那年的“五一”游行,通过天安门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那是何等的风光和荣耀!
“鸭绿江一号”已经永久地存放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那是一代安东人的骄傲。
时任安东市长段永杰兴奋地驾驶鸭绿江一号
这里生活着一群聪明能干的人,是他们把才能发挥到了极致。
开埠百年,丹东人究竟是如何建设自己居住城市的呢?
1904年,安东开始有了城市排水设施,1949年下水道总长近百公里。1908年,安东开始城市供水,1910年,有了花园街和锦江山两处净水场。
说到饮水,我的脑海里出现了电影《城南旧事》的画面,林海音描绘的是上世纪二十年代晚期的北平城,那时的北平城南还是挑井水吃,安东城里早已有了上下水。
1906年,在头道桥的大烟胡同64号,安东建成了发电厂。同年开始有了路灯(燃烧灯),1931年安东城里有了以电为光源的路灯。
安东路灯
上世纪初期,安东已经开始城市绿化,用银杏绿化成型的六条街道一直留存到今天,道路两旁生长着1600多株银杏树,在全国城市建设中极为罕见。
1924年,安东城里有了城市燃气,当时日产煤气可供600户,1932年,用气户数接近三千户。
1904年安奉铁路通车;1906年,清政府在安东设立开埠局;1907年宣布安东为贸易港,同年设置海关。1924年安东港进出口船舶就超过四百艘次,吞吐量达到28.8万吨。1938年,安东有了城市公交。
安东电话电报局
1896年,安东建有电报房,1907年,有了现代意义上的邮局,1908年,开始有了电话。
1885年,安东最早出现票庄和钱庄。1906年,有了***开的韩国银行。1918年,安东出现东边道实业银行等地方金融机构。1919年,在安东的日资银行就超过十家。
1908年,安东大友昌保险公司经营水上运输保险和火灾保险业务,据1939年的统计,安东保险以及代理机构就有二十多家。
…… ……
这是一个充满魔力的城市,这是一个曾经引领时代的都市。
丹东新区
这里人才辈出,这里有绝顶聪明的能工巧匠,是个出人尖儿的地方。
尽管和发达地区比较,现在有些落后,但是,丹东保持着孤芳自赏的初心,依然挺立着不甘示弱、坚韧不拔的脊梁。
万物人为首,只要丹东在,丹东人还在,就一定会再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