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间多雅韵 不辞艰巨奏心弦--诗书融媒体人笑琰、李月夫妇印象(诗书老师媒体录播甲骨文)

叶建华

同频共振缔良缘,泼墨吟诗度乐年。

但愿人间多雅韵,不辞艰巨奏心弦。

但愿人间多雅韵 不辞艰巨奏心弦--诗书融媒体人笑琰、李月夫妇印象(诗书老师媒体录播甲骨文)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我与笑琰(靳新国)几年前相识相知相投于《作家报》组织的几次活动。
笑琰在我的印象中每次他都提前进入现场,高挑的身材穿着草绿色的多兜职业上衣、黝黑的皮肤,微向前倾的身姿,很少落坐,常常忙碌于摄影、录相的最佳位置。
后来了解到,笑琰是资深书画家、知名融媒体人,经营着多份报纸、网站和媒体公司,而且有着一大批诗书画及媒体界好朋友,可算是一座“文化富矿”。

我与笑琰夫人李月相识于《作家报》张富英总编2023年2月组织的示单先生《跑者无疆》新书发布暨研讨会上。
经朋友介绍那个陪在笑琰身边,举止优雅、轻声细语的女士是笑琰的爱人李月。
笑琰介绍我们认识后,李月赠送我几份报纸,其中有一个整版发表了她的诗与词。
回到家中,我认真品读了李月的玉作,其中格律、雅韵、意境令我敬佩。

几天前,我盛邀笑琰夫妇前往房山为徐双喜老师榜书艺术中心启动仪式助力。
他们辞别繁务欣然允诺,提前进驻、摄影拍照、媒体推介、履职尽责、受到点赞好评。

建华以《醍醐茶》散文集相赠李月老师

笑琰多次邀请我到他家做客,我们终于提前选定了一个良辰周日相聚。
即太空出差半年的神舟十五乘组费俊龙、邓清明、张陆三位航天英雄回家的6月4日。

我完成诗书双创作品《喜迎神舟十五英雄回家》并在家庭周报社副社长薛军助力下在家庭周报、今日头条发表后,我拎上一袋永修县老家公交车上印有“永修香米赛泰国”美誉的永修香米欣然前往朝阳区十八里店的笑琰家。
共青团中央青少年影视艺术学会副秘书长兼《人民艺术家网》执行主编马金星好友与我同行。

笑琰满脸堆笑把我们迎进院门,李月老师系上围裙在厨房为我们准备着美味佳肴,施展河南媳妇的厨艺。
笑琰在工作室娴熟地操弄着茶具,拿出好茶,为我们泡制着醇香四溢的功夫茶。

喝罢几盅香茶之后,笑琰便领着我们从下而上参观了他们家的一二三层。
一层主要做会客、办公之用,四周墙面上除了名家的书画作品之外,展示着所经营的报纸、网络、公司的执照、证件、LOGO、简介。
置身其中,沐浴墨香、陶醉文化。
二层为卧室和录播间。
据笑琰介绍,2018年开始他与央视合作,主要是代理央视广告,成立了两个摄制组,在大兴投资了一个专业录播棚。
后因疫情影响收缩了战线,在二楼设置了一个录播间,规模虽小,但录制小片与人物专访、讲座也得以应手,完成过不少项目。
为了提升录播质量,近期投资更新了不少录播设备,对此我知之甚少,前些年应《中国化工报》社长崔学军之邀进入过他们的录播间,据说,争取上级支持录像设备投入了几百上千万。
笑琰的录播间规模虽小,也应该投入不菲。
三层用作职工宿舍和仓储之用。

经过现场参观,冲击着我的观念,不禁对笑琰刮目相看。
常常见到笑琰扛着的摄像机、挂着的照相机仅是冰山一角,支撑它的是深厚的冰基。

我们品尝着李月以诗书为作料烹制的一桌美食,畅饮着美酒,闲聊着古今,品尝着糯甜可口清香四溢的永修香米饭,大家评价结晶为一个“美”字。

当下人们有着共识,能在家中请吃饭的朋友不是一般的朋友,想来我们享受了笑琰夫妇的殊荣。
如此沐浴墨香、享受真诚、美好心境之下的午餐岂能不美哉!

午餐时,我们见到了一位略带腼腆的清纯女孩,名叫紫梦,她是笑琰、李月读研究生的女儿。
我问她学什么专业?她告诉我读文学专业。
我说姑娘传承父母专业,未来的诗书画坛将会展露一朵奇葩。
因为高原的山峰自然高海拔。

在午餐之后的闲聊中,我们登堂入室得知了笑琰夫妇更多的信息。

笑琰在接待室畅谈他的文化人生

他们俩祖籍同为河南,笑琰是安阳人,李月是河南新乡长垣人。
因为同频共振爱好文学而缔结良缘。
笑琰属鸡,曾有大师帮他预测过前程。
大师告诉他属鸡当一生勤奋,而且不适宜在本地打拼,当到外地发展。
笑琰带着几分虔诚携手李月20多年前来到首都北京追寻着美好前程。
在朋友的帮助下接手了两份纸质媒体。
作为曾经的媒体人,我深知从事媒体的艰辛和风险。
而作为北飘的笑琰夫妇艰难和压力可想而知。
他们在顺义、朝阳、燕郊多处辗转安家,在顺义居住十年有余,因此对顺义感情深厚,那里有他不少好朋友。

笑琰是一个讲究诚信、事业执着的人,在互联网络及人们阅读习惯改变的冲击下,如今纸质媒体遭遇困境众所周知。
但他手中的两份报纸十年如一日即使亏损也坚持按期付印发行。
经过20多年沉淀、挫折、深思,逐渐掌握了经营媒体的规律,也培植了不少盈利项目。
他们懂得了在市场大潮之下,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
经受三年疫情困扰,犹如扎根沃土的小草仍然顽强生长着。
我们有理由相信“剩者为王”,他们正在规划后疫情时代的发展大计,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我看过笑琰的几幅书法作品之后,试探着询问,笑琰老师除深厚的甲骨文功底之外,行书有米芾的风骨。
笑琰说,叶老师眼力不错,我特别喜欢米芾的风樯阵马、放狂不羁的书风,曾下功夫练习米体,因此留存了米体韵味。

我说,笑琰老师的甲骨文有如此功底却属不易,从什么时候开始练习甲骨文?

笑琰老师告诉我,我出生在安阳,是甲骨文的故乡,从小就爱好甲骨文。
小时候不像现在容易得到甲骨文字帖,那时的甲骨文字帖非常珍贵,好不容易得到一本甲骨文字帖,当作瑰宝,常放置枕边睡梦中都在回放甲骨文。
于是我明白了果与因。
笑琰老师起身,打开柜门取出一幅甲骨文“月如明镜心如水,云作贵宾鸟作朋”墨宝相赠于我,令我十分感激,并合影留念。

笑琰老师说,我也关注着叶老师的书法进步,之前的隶书有一定特色,如今楷书、篆书也有不小进步,适宜于刻石之用。
笑琰随即拨通了一位寺庙住持朋友电话,将我介绍给了那位高僧,相邀我一起助力华夏寺庙文化,广结善缘。

诗人吴林烨(右)主持与马金星(左)、叶建华聊天诗画中国

感受天气稍热,见到我们谈意甚浓,李月为我们每人送来一把团扇,绢丝之上有优美的山水画。
笑琰告诉我,这画是李月的作品。
接过团扇又让我惊叹。
李月美丽优雅自不必说,这个女子下得了厨房做得一手好饭菜,能够擅长吟诗填词,还能画得一手好画,他们便是珠联璧合。
我便以《醍醐茶》散文集相送李月老师。

马金星老师是笑琰的老朋友,并常参与助力笑琰的融媒体活动。
他认为共事首先是处朋友,要以诚相待,希望好友经常聚聚,闲聊开怀、碰撞思想火花,整合优势资源。
我和笑琰老师都与马金星老师有同感。
中国文化复兴,建立文化自信,需要有志有识有诚之士共襄,当下尤其需要同心协力打通文化建设最后一公里,诗书、媒体都可以在乡村振兴、服务百姓中大有作为。

笑琰临时请来了诗人助理吴林烨老师,执意要吴林烨老师主持让马金星老师和我试试录播间镜头。
我们实在盛情难却。
毫无准备坐在了录播镜头前,应主持人之问,马金星老师和我讲述了自己文化之路的心路历程和难忘故事。
马金星老师中学时代发表在报纸上的一篇散文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从此与文学结缘并钟情一生。

我告诉主持人,我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散文是在老家永修县的宣传橱窗之中,其他内容几乎记不起,但记得引用了宋朝辛弃疾“听取蛙声一片,稻谷香里说丰年”的诗句。
我还重点讲述了长篇报告文学《碧血丹心—中国化工蓝星东大杨勇敬业奉献助人为乐的故事》对淄博市的影响。
时任淄博市市委周清利书记看见此篇报告文学后,亲自批示市委宣传部,组织全市日报、、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宣传媒体集中采访宣传杨勇同志的动人事迹,唱响了“淄博—一个不缺血的城市”的主旋律,此后,杨勇同志被任命为淄博团市委副书记。
我的这篇长篇报告文学在2015年5月作家报社、九龙峪杯全国文学艺术大奖赛中获得一等奖。
另外讲述了我的书法作品为何能成为中国石化联合会文化礼品走出国门为日本、韩国、沙特、新加坡、美国、德国、阿曼等国官员和三凌、三井、思科等跨国公司老板收藏的故事。

当我们起身辞别笑琰夫妇时,已是下午三点多。
时短话长,难以尽怀。
我们相约下次再叙。

特吟此诗为纪。

编辑:舒畅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