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遇春风满天霞!记丰县欢口镇刘超修家族的崛起(毕业家族春风口镇崛起)

三更灯火五更鸡,

身处逆境志不屈,

英雄何需问出身?

得遇春风满天霞!记丰县欢口镇刘超修家族的崛起(毕业家族春风口镇崛起)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只待惊雷遇春雨!

在欢口镇要提起刘起修、刘超修家族的变迁,几乎无人不知,妇孺皆晓!
因为他们的家族崛起是起步最晚的,影响最大的!
其它几家的“名人”多的家族是靠解放时划为“地主、富农”的殷实家庭培养出来的。
只有他家是从困境中崛起的,是绝处逢生的,是靠三代人奋力拼搏取得的!
是靠共产党的改革开放春风发展起来的!

“沐浴党恩四十载,

穷则思变霞满天!

刘大庄不仅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革命老区,是全镇牺牲最多的英烈之村,还是如今的文化名人大村!
据今年族谱公布,刘氏家族中,700多人的刘大庄就有16名县处级、教授、博士名人!
居”黎照堂”刘氏各村人口之比第一位!
16人中,刘起修一家就有3人!

弟兄俩是刘大庄人。
1945年九月父亲因病去世时,哥哥刘起修才七岁,弟弟超修腊月出生,遗腹子。
老母亲领着六个未成年儿女,上边四个是女儿,唯一的顶天立柱是七岁的哥哥!
全家人开始了人间炼狱般的苦难生活!

他们家世世代代种地为生,上数六代目不识丁,靠着几亩薄田,食不果腹。
爷爷辈六人中有两人没娶上媳妇,又有三人绝嗣,只有他们这一门传承了香火。
父辈有四兄弟,三个叔叔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爱莫能助。
起修小小的年纪,为了家中的几亩地,本应上小学三年级了,只好退学,给三叔家割草喂牲口,学耕田耙地,以求三叔帮助把几亩地种上。
加之无房居住,要挖土盖屋,十岁左右的小孩子干着如此繁重的劳动,把胸椎骨压塌了!
造成终身残疾,前鸡胸,后罗锅!

万恶的老天爷从来不怜惜苦命人!
好不容易盖起的两间破草屋,被1956年夏天的一场暴雨给淹了!
只好用棍棒支着摇摇欲坠的破屋又撑了两年!

父亲死后,不满17岁的大姐就早早的出嫁了,12岁的三姐送去了二舅家,弟弟也送给了二舅。
母亲于心不忍,又哭着抱回了弟弟:“熬吧!
要活,娘几个活在一起!
要死,娘几个就一起饿死!

半年糠菜半年粮,连借带赊讨饥荒。
七岁的哥哥就这样带着全家挣扎着活了下来!

霹雷一声震天响,

来了救星共产党!

刘起修第一个报名参加了互助组、初级社,17岁就当上了生产队长,后来又入了党,直到村长退休。
他一生勤劳治家,忠厚待人,办事公允,顾大局识大体,深得本大队及周边几个村里人的尊重,在村中任“大老支”到70多岁!

五岁的超修入了小学,1958年考取了欢口中学第三届初中,靠着哥嫂披星戴月的编席织篓、打包织带的搞点副业,才交上每学期5元的学费,完成了初中学业。

初中毕业后,刘超修就开始了“闯关东”的生涯,在长白山的抚顺山区开荒种地打猎,直到1964年夏才回到故乡,在恩师刘勤修、董立杰的推荐下,当上了刘大庄学校的“耕读教师”(拿工分,一月4元补助),后又叫“民办教师”。

十年文革,人妖颠倒。
学校“停课闹革命”,只有他一人坚持在学校院中的梧桐树下,把小学、初中的学生合在一起讲解统一的课本《毛主席诗词》。
后来学生也走了,他又被请到山东微山湖南阳公社当了一年的“水上学校”老师,学会了撑船割苇,捕鱼采莲。

1971年,他爬墙头逃出了派性办的“揪五.一六分子”学习班,跑到大兴安岭原始森林深处的“呼中林业局”,隐名埋姓的在原始森林中干了一年伐木工,直到南京支左派许世友掌权后,才接到通知,回校上课。

两派争斗,经济崩溃!
他在奔波生计时,不忘如饥似渴的求知,四乡八邻凡能借到的书藉都要设法借到手。
走路看,吃饭看,睡觉看,开拓了眼界,扩充了知识。
1978年恢复高考时,刘超修参加了高考,可惜因数学太差,早早的交了白卷,尽管语文丶历史考得很好,但规定:“数学得0分的不予录取。
”他无缘高考录取,又苦苦的不能转为“正式教师”,于1979年五.一,只身带了98元的路费,一件旧上衣,提着个黑塑料包踏上了西去的火车,人生地不熟,两眼摸黑的到了新疆!

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
果断地中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开啟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新路线!

在党恩浩荡的春风里,刘超修如鱼得水,成家、立业、成才、创业,开啟了振兴家族的新征程!

当年他考取了新疆边境县昭苏县阿克达拉中学民办教师,1980年夏即以全县第二名的成绩转为“正式教师”!
把他和儿子永瑞的户口转到了中学,成了“城镇户口”!
第一个从六代农村户口的困境中转为了“城市户口”!
为此,刘超修喜极而泣,曾借花寓意赋诗:

“久压巨石下,危困身难移。
群木凌欺弱,郁郁不得志。
一朝遇甘霖,向天逞纷奇。
谁言地不平,蓄势待天时!

1981年暑假,昭苏县教育局长芦斯诚又推荐他上了大学,到“伊犁教育学院”政治法律专科深造。

在之前的1980年4月,他就凭18天的复习时间,参加了“新疆广播师范大学”中文专科的首届毕业考试,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读完了一本从来没读过的《文学概论》,(刚好考了60分)。
以高分名列前茅毕业,只是毕业证到了次年才颁发而已!

之后,他又在职进修了中国科学院心理学儿童教育丶陕西师范大学中文本科。
成了新疆第一次评职称时,全疆唯一的手握四个大学文凭的教师!

刘超修凭借渊博的知识,超强的工作能力,卓有成效的学校管理经验,拼命三郎的工作精神,始终站在高三的讲台上,并取得骄人的高考成绩!
三年步入科级,二十年走上县级岗位,完成了人生的“化蚕为蝶”的质变!

任完全中学校长26年,创下了126团中学、吐鲁番市二中、吐鲁番地区实验中学高考录取率迄今为止的最高记录!
赢得了上级领导、社会各界、家长、学生的一致尊重!
其业绩已被《新疆教育名人录》丶《中国校长特别卷》录入。

在刘超修的身体力行带领下,其子侄、孙辈迈上了知识文化报国的康庄大道!

从1979年的改革开放到2019年的四十年间,他们兄弟俩的后代已有32人大学毕业,家庭中走出了两个县级干部,四个科级干部;六个高级职称;一个博士后、一名硕士生;银行支行长、中学主任、经理、企业高管、等等。
工作范围散布国内四省八地。
家族中除了年龄老的,结婚早的,年幼小的外,都是大学毕业。
成了欢口镇罕见的文化大家族!

刘超修,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高级职称,县级。

妻,刘慧琴。
新疆教育学院历史系毕业,中学教师,高级职称。

大儿子,永瑞夫妇。
中国地质大学经管系毕业,青岛企业高管。

二儿子,永瑜。
四川师范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吐鲁番市档案局副局长。

妻,隋晓梅。
烟台大学系毕业,吐鲁番市国税局办公室主任。

小儿子,永琛。
武汉科技大计算机系毕业。
技术移民加拿大后,不适应当地语言和生活,回青岛工作。

女友,医科大口腔专业毕业,青岛医生。

女婿,王健。
黄岗教育学院政治专科毕业,南京就职。
两个外孙:王浩夫妇。
南京审计学院毕业。
王浩任南京苏宁总公司成本会计。

妻,骆雪娟。
经营茶叶的个体店老板。

王智夫妇。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和妻子周凤娇都在南京工作。

刘超修,全家16口人。
只有女儿刘云秋和她六个月大的孙女乐乐,没大学文凭。
永瑞之女,天歌正上高中。
永瑜之子,天佑正上小学,12人均为大学生。

哥哥刘起修,夫妇都85岁了,耳聪目明,身心康泰,生活舒适,还坚持自理的独立生活!

长子,永理。
郑州大学物理专业毕业,丰县农业银行支行长。

长媳,于燕智。
丰县从事电动车个体老板。

长孙,刘泉。
淄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徐州开发区街道居委会干部。

长孙媳,朱颕。
徐州医学院毕业,徐州第四医院护士。

孙女,刘梦迪。
南京广播电视学院毕业,丰县街道居委会干部。

孙子,国庆。
丰县中学高二学生,成绩从初中起就居全年级一百名左右,(全年级1700余人),稳妥妥的是位名大学生的材料!

次子,永珍。
湖北黄岗教育学院毕业。
丰县欢口二中政教主任。
高级职称。

次媳,张晓娟。
欢口二中生活老师。

孙,刘统。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博士后,公派美国常青藤大学得克萨斯大学留学生。
国内外发表论文10多篇,获国家专利多项。

孙媳,宋丹丹。
中国矿业大学文学硕士生。
徐州外教基地教师。

次孙,刘宇。
南京财经大学财会系毕业,徐州国企工作。

长女,刘云华夫妇,欢口李庄商店经理。

外长孙女,吴玲玉。
湖北师范大学英语系毕业,丰县高中英语高级称职教师。

婿,叶祥。
南京警官大学毕业,丰县公安局工作。

次外孙女,吴晴晴。
湖北理工学院物理专科毕业。
丰县中学初中教师,高级职称。

婿,李瑞。
南京财经大学毕业,丰县东大钢构公司项目经理。

三外孙女,吴莎莎。
湖南农业大学食品安全专业毕业。
随夫在长沙自办公司。

婿,董欢。
中南大学通讯工程专业毕业,在长沙自创公司,饶有成就!

四外孙女,吴娜娜。
北京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毕业,丰县广宇学校教师。

婿,王聪。
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徐州市瑞富公司办公室主任。

外孙,吴昊夫妇。
山东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毕业。
以“青岛鲜生”之名做起海鲜店老板。

妻,张童。
随夫吴昊一起经营商店。

次女,刘云瑛。
丰县欢口天姿化妆品店老板。

婿,揭继连。
南京粮食学校毕业。
和云瑛一起经营商店。

外孙,揭雨林。
武汉纺织大学毕业,徐州市国企项目主管。

妻,杨莉。
徐州市某饭店管理人员。

外孙女,揭梦珂、孔令云夫妇二人在徐州市经营建材批发。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刘起修一家幸福的今天!
没有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就没有刘超修文化大家族繁荣的今天!
是党的阳光雨露,滋润了他的家族兴旺昌盛的!

刘超修深知:

事物的成长中,“外因是条件,内因是基础。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发生作用”!

他面对困境,必须要“白手起家”,但绝不能“手无寸铁”!
再好的党的开放政策,也必须靠自身的硬功夫才能实现家庭“质”的飞跃!
他多次婉拒了市司法局、市委宣传部、市党校提拔的机会,一门心思地扎在了高中教育和校长的位置上,帶着子侄,孙辈走上了“读书兴国”的大道!

“知识改变命运”,“财富是知识的体现”的道理,他比谁都理解的深刻!

他深知:不把子孙后代拉出“农门”,引上“知识兴国”的大道,是无法实现家族“蝶变”的;不把亲戚朋友的孩子从农村拉出来,他们和他们的孩子会一代代地延续着“打工仔”的身份;他吃够了没文化跳不出农门的苦头,他凭一己之力在创造着奇迹!

他以仁者爱心、智者慧心、勇者剑心、友者关心,责无旁贷的,义无反顾的把自己家庭的12个后辈送进了高校和工作岗位;把刘氏家族中14人送进了高校;把朋友的30多人送进了高校;实现了丰县境内少有的壮举!

这些从农村和小城镇走出来的大学生,现在有的已是大学副校长、教授、县长、处长、局长、科长,行长、校长、教师、医生;有的是企业老总、经理、高管、白领。
“桃李芬芳遍天涯”!
已遍布在海内外各个领域!

刘超修常说:“人生的价值,不能光看自己官职有多大?工资有多高?寿命有多长?主要看对社会做了多少贡献?对亲人和朋友给了多少帮助?”

他对党尽忠了,对国尽职了,对家尽责了,对老尽孝了,对小尽心了,对亲尽能了,对友尽爱了!

他们老少三代中,在50多年党龄的老村长刘起修的带领下,已有11位大学生入了党,扛起了党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为党的事业在勤奋贡献!

刘超修“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76岁了,已完成了300多万字的著作和专集出版,仍精力四射,日日伏案笔耕,为报刋、”今日头条”写稿、供稿。

刘超修赢得了后代和弟子的尊重和爱戴!
76岁高龄了,退休20年了!
仍然常有学生来看望他,给他寄礼物,发红包!
远在加拿大定居的126团中学学生郭秦邀请他去加拿大旅游,寄来“深海鱼油”;吐鲁番的学生朱国祥逢年过节给他寄特产、发红包;海门市中南国际学校校长学生耿庆席邀请他去南通市旅游;中国海洋大学政工处长学生李华昌,沈阳飞机设计院学生王群,新疆军区医院军医学生许宏轩……等人专程来青岛看望他。
更多的是微信电话问候他!
诸多的朋友不时来拜访他,年年给他寄各地特产!
几乎每天微信联系他!
偶尔出去旅游一趟,各地的学生和朋友都接送到机场、车站,安排妥食宿!
这是对一个从事中小学教育一生的老师最高的奖赏!
家族牢记了他!
社会没忘记他!
学生没忘记他!

丰县县志上、欢口镇志上虽然没他的一页,但他的功绩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牢记的一页!
他正如《金莲花》一词中一样:

“旱地莲,清馨秀色颜。
世居危困地,志弥坚。

今来人间济世人,映苍天”!

愿刘起修、刘超修家族乘党建100周年的喜庆春风,在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大道上再创辉煌!

毛主席的《咏梅》一词正是这老哥俩的真实写照: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他在丛中笑!

来源:欢口集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