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全国各地接连遭遇暴雨,包括山东在内的多地发生了洪涝灾害,部分城市出现内涝,居民的汽车亦有泡水之虞。而一经泡水,电动汽车往往面临动力电池报废的窘境,甚至出现了更换电池贵过购买新车的情况。
好在济南暂未发生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因泡水出现故障的个案,驻济经销商也认为,即便泡水也未必需要全部更换,所以“换电池贵过整车”的情况实属罕见;如若发生,厂家也会“特事特办”,不会让消费者一方独担费用。
然而,消费者和厂家无论谁单独为“天灾人祸”买单似乎都不合适,业界呼吁保险公司推出“电池浸水险”,划定各方承担比例。另有乐观人士认为,随着技术的进步,动力电池价值所占整车比例会越来越低,届时谁买单不再是个大问题。
比买辆新车还贵4000元
电动汽车品牌“知豆”驻济维修点位于郭店镇的济东二手车市场,是个不大的店面。9月28日,当经济导报造访时,发现维修店内各种配件一应俱全,唯独未发现备用的动力电池。“我们店少有车主来维修电池,因泡水而更换电池的事情,我印象里就没发生过。”该维修点负责人表示。
无独有偶,在位于经十西路的济西新能源超市,其入驻商户——奇瑞新能源的资深销售祝超亚对经济导报表示,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价值超过整车价格的50%,所以他们维修一般不会打开动力电池包,“一旦发生类似于浸水的事故,我们也是返厂维修。”祝超亚称。
之所以问及对动力电池浸水的处理,是因为前段时间各地频发城市内涝,郑州某市民的电动汽车浸水电池报废,维修更换竟然需要花费6.9万元,比买一辆新车还贵了4000元。
尽管此事因“换电池贵过买整车”而引发热议,但在济南从业者眼中,这属于极端个例。祝超亚以自己代理销售的奇瑞小蚂蚁为例解释,其动力电池包内是32个各自平行的储电模块,“每个模块中都有各自的储电单元与控制电脑,一旦其中一个遭到破坏,比如浸水,都会自动断电,保护电池。”
他认为,如若动力电池发生浸水事故,故障很可能出现在某个独立的储电模块上,故障模块也很可能因某个部件断电而处于保护状态,此时返厂至多更换个别故障模块便可,未必会出现全部模块都出故障、需要整体更换电池包,所以也难出现“换电池贵过买整车”的情况。
据祝超亚介绍,动力电池包的防水措施也很到位,“我们的电池包防水级别是IP67,已是布线行业中次高的防护级别,浸泡在半米深的水中1小时也不会发生透水。”此外,比亚迪、江淮、长安等电动汽车品牌关于动力电池包防水性能的介绍也如出一辙,说明“防护短暂浸泡”已成动力电池的“标配”。
祝超亚认为,现在动力电池的保护已经非常到位,涉水行驶也不是问题,所以甚少发生动力电池的故障。
“电池浸水”责任咋厘清
甚少发生并不意味着没有。去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172.9万辆;今年8月份,仅纯电动乘用车、商用车产量就达7.2万辆。在电动汽车加速普及的当下,一旦发生内涝,地下车库若面临长达数日的浸泡,IP67的动力电池或基本不保。
除了内涝,动力电池还会被不明路况伤害。济西新能源超市另一家入驻商户——长安新能源直营店总经理任文利,就给经济导报讲了自己遇到的案例:“当时我们在广东某地一次投放了200辆新车,不料天降暴雨,有一辆新车涉水时不清楚水下路况,结果分布于底盘的动力电池被尖锐的石头割破、进水,动力电池全部报废。”
天降大雨、无主观故意、电池报废,这与上文中“换电池贵过买整车”的案例非常相似,其处理结果则是“我们主动承担了更换电池的费用”。任文利将这种情况定义为“特事特办”。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特事特办”属于厂家主动买单,而双方责任尚未厘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经销商直言,动力电池浸水,厂家未必能超脱,“电池包的防水是不是设计完善?有没有质量问题?这些都影响责任的划分。”或许正因如此,各受访经销商也是出言谨慎,没有一家能保证“遭遇内涝,厂家买单”。
上述经销商提出,应考虑让第三方介入厘清各方责任。“动力电池浸水与汽车自燃类似,都存在极端天气的天灾、使用不当的人祸,以及设计缺陷、产品质量等厂家责任,最坏的结果也是整车报废。既然保险公司有‘自燃险’险种,是不是可以推出‘电池浸水险’?”
不过,经济导报未查询到有保险公司推出针对动力电池的保险产品。据人保汽车保险某销售顾问介绍,可与之类比的“自燃险”虽属力推的产品,但销售一直不好,原因是产品针对的情况太单一、出险概率太小。这与各受访经销商“电池浸水属于罕见个案”的判断如出一辙。
除此之外,任文利认为,电池价格不易评估,也是保险公司迟迟未能推出“电池浸水险”的原因之一。“动力电池价格的决定因素太多,如电池能量密度、使用年限等;而能量密度与价格亦非正比关系,有时在一定区间内能量密度波动一点,电池价格千差万别。”他还提及补贴问题,“电池价格是按照补贴前还是补贴后,各地补贴政策又不一样。各种因素叠加,保险公司才不愿推出相关产品。”
未来电池不再是核心部件
“目前,动力电池成本约为每度电1400元。”任文利说。照此计算,“换电池贵过买整车”涉事车辆储能约为50度,符合业内“电动汽车储能约30-100度”的结论。
他还透露,这个价格仍在不断下降,“动力电池也有类似IT行业摩尔定律的规律,即一定时间的大规模生产,会在提高能量密度的同时降低生产价格。”他说,目前市面上有上百家生产企业,激烈的竞争使动力电池“性价比”越来越高。或许未来不久,动力电池便不再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在整车价格中的占比也会越来越低。
任文利认为这并非空想,一旦成真,“谁应该为浸水的电池买单,那时或许就不是个问题了。”
他认为,近两年补贴退坡对此亦有积极影响,“没有了补贴,动力电池的估价也更清晰,相关险种的设计也会更简单。险种的丰富也有助于打消消费者顾虑,促进行业发展。”
祝超亚也持类似观点。但他同时认为,更应关注电池浸水后对人的保护,“目前我们的断电保护反应时间能达到0.1秒,这首先是对乘员的保护,防止电池进一步受损是附带功能。”他认为,要打消消费者的顾虑,还应在电动汽车的安全性上做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