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三把“钥匙”解锁基层治理“新密码”(治理基层网格党建紫竹)

党建引领,解锁“红色密码”

临近中午,一阵阵饭菜香从肥城市新城街道孙庄社区“幸福食堂”里飘了出来,距离开饭还有10分钟,老人们掐着时间,三三两两结伴而来。
“我天天来这里吃饭,这里的饭菜挺可口,也挺烂乎。
饭菜一天一个样,别看交一块钱,吃得很好。
”78岁老人张宝岭笑着说。

优惠的价格、丰富的菜品、舒适宽敞的用餐环境……作为肥城市第一家老年幸福食堂,这里成为老年群体就餐的最佳选择。
“我们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建引领,凝聚起为民服务的强大合力,将好事实事切实办到群众的心坎上。
”孙庄社区党委书记孙绪国话语铿锵有力,“以文体娱乐、康复护理、生活照料三大规划方向为主轴,精心绘制出一个15分钟养老幸福圈。

把好党建引领“定盘星”,盘活基层治理“一盘棋”。
肥城市通过不断强化党建引领,发挥党建力量,保障基层运转通畅顺畅,用一根根“针”穿起“千条线”,绣出肥城基层之治锦绣画卷。

走进肥城市新城街道桃花源社区紫竹文苑小区,只见一排排崭新的智能充电桩整齐地排列在小区内。
“用手机扫一扫,每次花一到两元就能给电动车充满电,既安全又实惠!
”紫竹文苑小区居民郝秀芳高兴地说。

居民有求,社区必应,党组织是“主心骨”。
由于紫竹文苑小区是高层住宅,居住业主比较集中,电动车上楼充电又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为解决居民电动车充电难题,紫竹文苑小区党支部仅用三天时间,就汇总出10多个充电车棚选址地点,又通过多次征求居民意见,最后决定增设6个充电车棚、232个充电点位,并于今年5月份投入使用。
“我受党培养44年,离岗决不等于离党,退休也不应该褪色,能给居民做点实事,生活格外充实。
”紫竹文苑小区党支部书记武志强表示。

聚焦基层治理,打通“堵点”,根治“痛点”,将“红色触角”延伸到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全面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赋能升级。
在肥城,党建引领不仅体现在解决居民的实际问题上,更体现在推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

肥城市紧紧扭住党建引领这个“牛鼻子”,创新基层治理架构,成立市委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书记、市长任“双组长”,构建起“市委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镇街党(工)委—社区党委、管理区(新型农村社区)党组织—行政村(小区)党支部—网格(楼栋、楼院、村民小组)党小组”五级组织架构,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

在党建引领下,肥城的基层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从老旧小区的改造升级,到公共交通的优化完善;从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到医疗服务的便捷高效,处处都有党组织的身影,为基层治理工作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屏统揽,解锁“智治密码”

走进肥城市城乡基层治理促进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硕大的电子显示屏。
这是肥城市精心研发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指挥平台,上面实时更新着全市各个区域、各个部门的治理数据及动态。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指挥平台相当于肥城城乡基层治理的‘总枢纽’,通过线上线下双线并行的模式,全面做好基层治理网格化管理、精准化服务和信息化支撑工作。
”肥城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肥城市城乡基层治理促进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马勇说,该平台根据应用场景建设了市级指挥大屏端、移动指挥手机App端、市镇社区电脑Web端、市民微信小程序端、网格员PAD端“五端”功能框架,打通了与60多个部门的数据接口,从县域层面打破资源壁垒,实现了人、房、事、物、情等信息的一体整合,将数字技术深度嵌入基层治理全过程,让基层治理更加精准高效。
“以前我们需要什么数据,往往通过网格员层层报送,费时费力,现在有了信息数据库,网格员可以在PAD终端实时更新,我们可以随时调阅,保证了信息全面精准,减轻了基层工作压力。
”马勇说。

治理有“数”,“智”治有方。
肥城市积极顺应数字时代的发展趋势,全力打造数字党建治理平台,建立起“基层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达成基础信息“一网清”、信息传输“一键达”、群众诉求“一呼应”。

数字党建治理平台不仅仅是一个展示治理数据的窗口,更是提升治理效能的数字化利器。
走进肥城高新区马庄村,监控、全景AR摄像机等一系列智能化设施一应俱全。
“像是电动车进入楼道、汽车挡住消防安全通道等违规行为,在大屏上都能接到预警信息,我们可以第一时间去处置。
”马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徐富振表示。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居民遇到难题,只需要在“桃都善治”小程序上轻轻一点,烦心事就能一键上报,网格员接收后,能处理的问题立即办理,难以处置的问题逐级上报,必要时吹哨相关市直部门协同办理,直至问题解决。

前几天,肥城市孙伯镇西程村一户居民用手机小程序反映家门口堆满垃圾,严重影响了居住环境,网格员接收事件之后立即赶到现场,发现是村内正在进行环境整治提升,清理的垃圾暂时存放到闲置的空地。
网格员将此事上报之后,镇级指挥中心连线环卫部门进行处置,问题第一时间得到了解决。

数字党建治理平台的建设,不仅提升了治理效能,也为肥城市的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和福祉。
通过平台的大数据分析模型,广泛收集居民诉求,并对海量的事件信息进行智慧分析,截至目前,平台已收集事件信息53.6万余条。

网格善治,解锁“幸福密码”

网格治理是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载体,也是解难题促共建、稳基层聚合力的方法创新。

“以后交水费直接关注这个公众号就行,不用再去公司交,从手机上操作特别方便,我教给你怎么弄……”在肥城市新城街道龙山社区,网格员辛冬梅正在帮助居家老人进行网络缴费,作为社区专职网格员,辛冬梅组织发动单元长,一同为社区居民服务,做到随叫随到。

肥城市注重以基层为重,科学设置网格、推动服务下沉、推动共商共议,构建起事在“网”中办、情在“格”中融的基层善治新生态,让群众感受到网格治理带来的可喜变化和贴心服务。

网格构成了城市管理单位中的最小“单元”。
为落实好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肥城市积极推行“十必访十必报一口清”工作法,把独居老人、残疾人、困难家庭等列入必访人员范围。
一句句“我是网格员,有事您说话”,传递真情,沟通彼此。

“我所在的网格内,有一户家庭的情况让我特别揪心。
”聂元贞是安驾庄镇洼里村第四网格的网格员,她利用空闲时间走访必访人群,主动上门为他们排忧解难。
据了解,王冬梅和丈夫都是智力残疾人,他们的婆婆已经80岁,而孩子也被认定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家庭生活非常困难。

聂元贞十分关注这家人的生活,不仅帮助他们办理了低保证和残疾证,争取各项福利政策,还在生活中常常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在一次走访中,她发现王冬梅的衣服破旧无法保暖了,便返回家中找来自己的冬衣给王冬梅换上。
对于其他困难群众,聂元贞也是一直给予热心帮助。
通过春蕾计划、雨露计划等,帮助贫困学生申请资助;对接团委、民政等部门帮扶活动等,给孩子们申请衣服、书包等物资帮助……

像这样平常而不平凡的故事,在肥城的各个网格里时有发生。
无数个“聂元贞”,用至亲至爱友善之心,为村民群众送去关怀和温暖。

基层的事,很多都是“一句话”“一口气”的事。
作为活跃在一线的“哨兵”和“服务员”,网格员们用真情行动化解矛盾纠纷,解决急难愁盼,以贴心服务温暖千家万户,真正做到“风草一动,网格先知”“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用点滴小事织就基层治理一张“网”,让“小网格”兜起民生服务万千事。
目前,肥城市已科学划分为3138个网格,配备了涵盖29项惠民政策的网格指导员队伍,累计帮助群众解决各类事件53.1万余件。

【最泰安 郑凯 通讯员 纪宗玉 肖明媛】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