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改搬迁“发力” 营造发展良好环境
棚户区改造项目是群众期盼、全社会高度关注的民生工程,是改善城乡环境面貌的需要,更是建设品质城镇的重要举措。两水镇紧紧围绕市党代会提出的打造“三城五地”,实施“十大行动”的发展目标,牢牢把握区党代会提出的“精心打造“一枢纽两基地两中心”,建设“三大园区”,实施‘八大工程’,形成‘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的总体思路,快速度、高质量推进棚户区改造项目。
施工现场,棚户区改造安置区工程建设如火如荼,置身其间,工人们正在焊接钢筋,焊花四溅,喷射出道道光弧。一旁楼板上,工人们忙着涂抹水泥,空中的塔吊机也正在来回作业,已建成的高楼拔地而起,整体进展良好有序。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两水镇棚户区改造项目一期工程,该项目共建设14栋建筑,1-12号楼为住宅楼,目前已建成11栋,整体进展良好。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尽锐出战,全力以赴打通经八路、经六路,实现新旧城区连接贯通,推动棚改1、2、3号楼建设工作顺利进行。”两水镇党委副书记赵康健说。
棚改项目实施的好不好,关键看群众满意不满意。据了解,两水镇棚户区改造项目共涉及710户,安置小区配套幼儿园、社会公共服务用房以及地下车库,小区外配套路网4条总长2971米、排洪渠5条共计4361米,绿地率30.61%。
“棚改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不了解具体政策,通过政府工作人员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动员会,给我们详细讲解棚改政策后,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棚改配套设施带来的便利,不光能改善人居环境,生活质量也会提高。我希望两水新城早日建成,也能早日搬入新家。”谈起棚户区改造,两水村村民刘军娃充满喜悦。
特色产业“给力” 带动经济惠民利民
阳春三月,武都区两水镇大湾沟高耸的山林里吹来阵阵微风,裹挟着丝丝冷意,山沟里一棵棵橄榄树却汇聚成一片又一片浅浅的绿,向人们昭示着春的到来。
农民要富起来,发展产业是基础。作为武都区最早引种油橄榄成功的试验基地和主产区,两水镇油橄榄产业已初具规模。今年以来,两水镇按照“3+6”农业产业体系发展要求,加大油橄榄引种试验和良种繁育力度,新引进奇迹、阿尔波萨拉、豆果、科拉蒂等优质品种,引进龙头企业和先进加工生产线,强化油橄榄基地建设,扎实推进油橄榄产业三年倍增,扶持能人大户,鼓励群众参与,不断扩大油橄榄基地建设面积。截止目前,全镇油橄榄种植面积达18000余亩,挂果面积达到12000余亩,进入盛果期的 6800余亩,年产值3500余万元。初步形成了南片以土门垭村、段河坝、烟墩沟,北片以大湾沟、泥湾沟流域为基地的油橄榄产业示范带。
高贵军是两水镇的一名油橄榄种植户,也是武都区鸿博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谈起这几年发展油橄榄产业的经历,高贵军满是感叹。“我最开始一直在外面工地打工,当时生活很辛苦,工资也特别低。2003年知道咱们政府号召种植油橄榄之后,我也查了资料,发现油橄榄产业非常有发展前景,是一条致富路,于是我就返乡。回来后我经过政府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开始大量种植油橄榄,成立自己的合作社。现在不光自己富起来了,还带动我们当地群众20多户来我这儿务工,大家日子都越过越好了。”
现在,高贵军的合作社不仅种植油橄榄树,更是依靠油橄榄延伸了产业链。油橄榄树下散养土鸡,生产橄榄绿壳鸡蛋,成立观光体验式农家乐,形成了集特色养殖、休闲农业为一体的油橄榄产业发展新模式,油橄榄经济效益不断提升。
“我们现在种植的油橄榄都是奇迹、莱星、阿尔波萨拉这些优良品种,每亩地的产量能达到400多公斤。而且这个油橄榄全身是宝,它的果子不仅可以榨橄榄油,果渣也可以做饲料喂鸡,经济效益越来越好,我们也更加有信心种植油橄榄了。”说起自家油橄榄产业,高贵军满是喜悦。
如今,油橄榄产业让两水群众走上了致富的“快车道”,涌现出了许许多多个“高贵军”。下一步,两水镇将按照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总体要求,转结构、调方式,大力推动油橄榄产业发展园区化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规模化,开展“一村一品”、“多村一品”提质增效工程,使油橄榄产业真正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黄金果”、“摇钱树”,让油橄榄产业遍地开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基础建设“用力” 提升服务保障民生
幸福是什么?如何评价一座城市的幸福度?在绘就人民美好生活画卷的道路上,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是一切工作的重要标尺,特别是教育、医疗、养老,更是民生答卷中最关键的指标。
教育是每个家庭的希望,不仅是有学上,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更是许多家长的最大愿望。走进坐落于两水镇的武都实验中学,干净宽阔的操场、绿树环绕的林荫道、美丽的教学楼、宽敞明亮的教室映入眼帘。
据了解,武都实验中学现有多媒体教学网、校园安保系统、校园智能网络广播系统、自动办公系统、一卡通系统等多网合一,实现了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安全、服务等网络化全覆盖。同时,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多媒体电子图书馆系统、精品课堂录播直播系统、课程平台、中央电教馆资源库等各种资源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优质教育共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武都区实验中学真正成为家门口的好学校。
正在建设中的武都区医养结合医院位于两水新城区,据了解,该项目占地110亩,总投资31365.54万元。将按照医疗+养老护理的模式,主要建设综合楼、针灸康复大楼、居家养老中心、护理院、体检中心、人防及附属工程,以医疗为保障,以康复为支撑,做到医养结合。截止目前,医院综合楼、针灸康复楼已完成土建工程,正在进行装饰装修施工。居家养老中心、护理院、体检中心、人防地下室及附属等工程正在基础工程施工,计划于2022年11月建成。该医院建成后,将进一步优化武都区医疗资源布局,提升医养结合特色水平,为全区人民的健康和养老提供便利、高效、舒适、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作为一个老两水人,对于这几年咱们两水的建设和变化是看在眼里,乐在心里。有了又新又好的学校,医养医院也正在修建中,以后娃们上学方便,老人们就医、养老也相当的便利了,我们群众心里都高兴。”两水镇后村村民巩海云笑呵呵地说道。
新时期的蓝图已经绘就,新征程上的奋斗号角已经吹响。如今,伴随着一大批重大项目在两水镇布局、聚集、推进,将进一步为两水新城的建设增添动力、释放活力、形成合力。
不畏浮云遮望眼,迎难而上稳前行。展望两水镇的未来,党委书记谢文元信心满怀:“作为陇南城市规划建设中中心城区‘西进’的重要乡镇,两水镇以‘抢抓时间赶进度、集中力量攻难关、强化措施抓落实’为总体要求,抢抓机遇,趁势而为,高质量全面加快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在今后的工作中,两水镇将继续以市区党代会精神为指引,深化落实区委‘五看五比五促进’,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两水新城建设为抓手,重点抓好棚户区改造,统筹推进乱修乱建、环境卫生整治、常态化疫情防控等工作。围绕‘3+6’农业产业体系要求,转结构调方式,实施提质增效工程,大力推动油橄榄产业发展园区化、规模化。以更大魄力、更实举措、更高效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幸福新武都贡献‘两水力量’”。
融媒体中心:王小虎 石晨 赵振
监 制: 张文斌 审 核:张虎伟
责 编: 孟涛涛 编 辑:周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