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历沧桑 城区换新颜——深圳龙岗城市化转制的华丽蜕变(城市化大运新城发展农村)

站在历史的海岸回溯,龙岗走过了农村龙岗、城郊龙岗、城市化龙岗;漫步龙岗区大运新城等地带,城市形态的巨大变化,不断“颠覆”人们对龙岗的陈旧印象。
在这场政府引领、产业推动、企业及社会逐步尝试参与的城市化中,龙岗实现了“深度剧变”。

撤销乡镇制设立“街道办”

龙岗区建区10余年来,经济结构变为工业和服务业占主导地位,村民已基本脱离传统农业生产。
为加快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步伐,促进内外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2003年10月,深圳全面启动宝安、龙岗两区的农村城市化工作,从行政、经济、发展规则、土地资源等方面全面推进农村城市化。

风雨历沧桑 城区换新颜——深圳龙岗城市化转制的华丽蜕变(城市化大运新城发展农村)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2004年12月31日,龙岗区顺利完成城市化转制工作任务。
原龙岗镇分设为龙岗、龙城两个街道办事处,其他9镇撤镇改街道办事处;全区91个村委会改为社区居委会,602个村民小组改为居民小组;原村集体经济改制进展顺利,新组建股份合作公司300家;12.3万名原村民办完“农转非”手续;43所村办小学、村建道路等市政公共设施全部或正在移交政府管理。
至此,龙岗区全面结束农村建制历史。

1985年从广西部队转业到深圳的苏品宗是龙岗建设发展历程中的第一代开拓者、组织者、建设者。
他回忆,深圳启动农村城市化后,全市推行土地收归国有。
有些村民想不通,区里广大党员干部就一个个做思想工作,一步步推动城市化。
“我们跟村民讲,农村城市化是发展的必然过程,没有城市化,就没有农村的现代化。
要改变村民们的观念和思想意识,让大家‘由面子到里子’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市民。

随着城市化到来,居民如何“老有所养”“养有所医”?养老保险金制度是龙岗农村城市化中第一个落实的政策。
2003年11月,深圳市开始实施《深圳市宝安区、龙岗区城市化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过渡办法》,将农村城市化人员直接纳入城镇养老保险体系,凡是宝安、龙岗两区原农业户籍的村民,年满18岁,并参与股份合作公司分红的城市化人员,都能以股份合作公司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2004年底,龙岗区城市化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和退休金发放率达到两个100%,实现了由原来农村家庭养老向城市养老保险的转变。

多管齐下“破题”社会疑难

城市化不是简单的让农民洗脚上田变为市民,也不是纯粹将原来的乡镇变为街道。
行政体制怎么改?基础设施、市政配套设施如何达到城市水平?在市域范围内全面实行城市化,放眼全国,这是前所未有的尝试。
深圳龙岗没有回避其中的问题和矛盾,而是摸着石头过河。

面对一系列问题,龙岗区委、区政府班子成员和部门负责人先后到13个街道调研,与199名街道和社区干部进行座谈,并向五套班子成员和区、直部门、街道和社区负责同志展开问卷调查,在城市化领域里勇敢破题。

当时,龙岗外来人口在数年之内从200万增加到400万,并进入史上规模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时期,社会治安压力巨大。
如何在治安平稳可控、社会和谐有序运行中实现城市化?龙岗的答案是“大综管”——建立“大综管”新格局,将公安警员、执法协管员、出租屋管理员等基层管理力量整合,把管理重心下沉到社区,实现“治安管理大系统、行政执法大综合、矛盾纠纷大排查、社会服务大集中”。
从这个角度看,龙岗开始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城市管理和社会管理革命。

数据显示,龙岗全区参与到“大综管”新格局中的人数多达2.5万人,区、街道、社区三级都设“大综管”中心,统一城市管理网格,实现“同网同责”。
同时,依托“大综管”新格局,龙岗开始在全区大力推行物业管理进社区,构建“大物业”格局,通过引入现代化管理完善老住宅的市政设施,实现对老住宅区的精细化、常态化、长效化管理。

从城市化开始,龙岗不断加大财政对公共服务的倾斜力度。
为加强区内基础设施建设,龙岗区借助深圳市特区内外一体化契机和大运会机遇,市区两级政府4年时间投入500多亿元完成400个投资项目,同时龙岗区把财政支出的4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
通过城市更新,城区驶入发展“快车道”,龙岗跨越发展按下“加速键”。

伴随着城市化改制,乡镇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变也迫在眉睫。
龙岗作为深圳的制造业大区,背后却有着无法掩饰的困境:工业布局“村村点火、处处冒烟”,产业结构“三来一补”占据过大比重,集体经济仍徘徊在“坐地收租”的物业经济形态。
为此,龙岗着眼于转变原村民落后的就业观念,通过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推动社区就业,倡导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实行免费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等,促进城市化人员转移就业。

高水平推进城区规划建设

回望龙岗的城市化脉络,特区一体化、举办大运会等历史机遇让这里“脱胎换骨”——龙岗中心城从原来的行政区域扩至大运新城区域,并全面提升城市化的规划建设标准。
而大运新城的崛起,不仅使深圳多了一个标志性建筑,更使龙岗后续发展多了驱动力,成为龙岗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大运新城是龙岗中心城西部门户地区。
2013年7月,大运新城被纳入深圳市重点区域,是深圳唯一一个以国际高端教育引领、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区域。
近年来,大运新城成为龙岗创新驱动发展的“智核”,目前拥有国际大学园、大运中心两张靓丽“名片”,也是东部高端产业聚集地,已有龙岗天安数码城、大运软件小镇、创投大厦等一批高端产业载体,并入驻了不少高新技术企业。
同时,龙岗未来第一高楼深港国际中心和益田硅谷新城等项目也在积极推进,助力大运新城片区打造成为“城市新客厅”和东部中心核心区。

如今的龙岗区,正通过高水平推进城区规划建设,城市功能逐步完善。
推动大运新城、平湖金融与现代服务业基地扩容提质,东部高铁新城上升为市级战略区域;城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备,大运枢纽开工建设,轨道10号、14号、16号线建设加快推进,3号线东延和16号线南延纳入全市轨道交通四期修编;文体事业蓬勃发展。
大芬油画村、甘坑客家小镇特色文化街区加快建设,成功举办WTA深圳公开赛、CBA联赛等60余场大型赛事活动,获评“省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社会保障更加有力。
城镇居民社保实现全覆盖、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普惠性养老服务场所覆盖一半以上社区。

“如果没有时间轴,龙岗的变化更像是一个无法还原的‘城市魔术’。
一座城区,从无到有,从荒地到初具规模,再到如今高楼迭起。
”有人这样形容龙岗的变化。
展望未来,龙岗作为支撑深圳发展的东部脊梁,奇迹仍在续写。
(文/光明网 黎梦竹)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