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以来,持续了30多天的高温天气,覆盖了502.1万平方公里,9亿人被高温影响。福建、四川、江苏、浙江等地多人出现热射病。专家解释这个热射病就是严重的中暑。在空调发明后的120年里,居然还有人因为中暑而得病,“高温”这个天气杀手不得不让人格外重视。那么,在1902年空调发明以前,人们是怎样解暑的呢?
现代人,解暑主要靠“西瓜空调热水澡”,古代人也不外乎如此。西瓜、热水澡好解决,那空调呢?
据相关资料,在周代,就出现了冰窖,在冬天将冰块储存于冰窖中,夏天拿出来,“取一桶冰,凿孔置于地,凉风满屋”。也可以去气温凉爽的地方避暑,比如承德的避暑山庄。当然,这都是那些达官贵人才能消费得起的。那么普通老百姓该怎么办呢?
![高温预警:拿什么来拯救快热化的你?(冰淇淋冰棍热化高温冰窖) 汽修知识 高温预警:拿什么来拯救快热化的你?(冰淇淋冰棍热化高温冰窖) 汽修知识](http://www.laqxx.cn/zb_users/upload/2024/07/20240722071823172160390313980.jpeg)
首推吃冰。
杨万里在诗中写道:“帝城六月日停午,市人如炊汗如雨。卖冰一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眼开。”普通百姓家中没有冰窖,但冰棍还是能消费的。用山泉水加入蔗糖制作的冰棍,凉滋滋的,消暑利器。冰棍发展到元代,出现了将牛奶加入冰棍中的“冰酪”,这就是现代冰淇淋的雏形了。
没想到吧,冰激凌竟然起源于中国。
冰淇淋这个词是舶来品。Ice cream,译成中文是冰奶油,但习惯都译作冰淇淋,这翻译着实精妙,既有音译近似,又属形义优雅适当,故至今沿用。
话说在古罗马帝国时代,古罗马的皇帝也爱吃冰,将高山顶未化的冰雪,加入蜂蜜和水果搅拌,形似今天的刨冰,用来给皇帝驱热解渴。这跟中国古代的做法类似。真正意义上的冰淇淋,出现在13世纪。归功于伟大的旅行家马可·波罗从中国元代带回来的“冰酪”。自此,欧洲的冷饮市场有了重大意义的突破。
图片源于网络。马可·波罗,意大利伟大的旅行家。
1846年,美国妇人南希•约翰逊,发明手摇冰淇淋机。它的发明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冰淇淋的做法和配料基本固定了下来。
图片源于网络。世界上第一台手摇冰淇淋机。
配料:食盐、牛奶、鸡蛋、糖
做法:在冰雪中加入配料,放入冰淇淋机中不断地搅拌,冰淇淋就做好了。
是不是超级简单?
而蛋筒冰淇淋的做法,就是用鸡蛋、面粉和牛奶烘烤成薄饼,再放上五颜六色的冰淇淋球。
自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世界博览会上,蛋筒冰淇淋大放异彩,席卷了全世界,俘虏了世界人民的心。到今天,一直风靡了118年。
图片源于网络。蛋筒冰淇淋
现在去超市、便利店,雪糕刺客大量充斥其中,那些便宜好吃又解暑的冰淇淋、冰棍早就不见了踪影。普通老百姓得花好几十元才能买一根,差不多一天的饭钱了。
仔细想一想,冰棍、冰淇淋的出现,不正是因为普通百姓用不起冰窖,为了解暑才应运而生的平民食品吗?超市、便利店为了逐利,而下架平价雪糕,实在是本末倒置了。允许多元化、多价格带的冰品的存在,让买得起雪糕刺客的和买不起的都可以实现雪糕自由不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