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人风采 | 冉杨:自带线路缺陷7倍放大镜的超远程飞手(无人机缺陷巡检供电局线路)

历时6个月,来自南方电网广东云浮罗定供电局生产计划部配网智能作业班的冉杨,在2022年广东电网公司配网无人机应用劳动竞赛中,不仅飞出了个人飞行里程破1万公里,接近地球直径距离,而且个人缺陷发现接近3万个,不断刷新个人机巡记录。

此次机巡中产出的海量照片,不仅摸清了罗定电网的设备隐患情况,为公司人工智能平台AI缺陷识别提供庞大的数据支撑,而且进一步推动罗定供电局一线班组从传统人工巡线向无人机智能巡检转变,让基层力量从巡线中释放出来。

与无人机结下不解之缘

供电人风采 | 冉杨:自带线路缺陷7倍放大镜的超远程飞手(无人机缺陷巡检供电局线路)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2019年底,罗定供电局紧锣密鼓地组织开展罗定全域配电线路的无人机自动巡检建设,但该局尚无人涉足过,要实现自动巡检的第一步就必须打好配网线路设备坐标数据采集的基础。
对此,罗定供电局设置了配网智能作业班,随后召集青年员工组建无人机先锋突击队向全域无人机自动巡检发起总攻。

刚入职一年的冉杨就是其中一员,与伙伴们摸着石头过河,摸索着学会修理摔坏的无人机,边飞边积累飞行技术。
日夜鏖战200多天,穿梭在罗定大山之间,与队友们在2020年完成罗定2300多公里配网线路的数据采集和点云解算,实现了罗定配网无人机自动巡检全覆盖。

他也从初入行的小白,磨练成一名无人机操控技术娴熟的飞手,成为智能作业班的主力,从此与无人机成了分不开的伙伴。
入职以来,连续斩获多项省市级个人荣誉,包括广东电网公司无人机技能竞赛二等奖,广东电网公司青年岗位能手,云浮市电力行业无人机技能竞赛亚军等等,在无人机方面更有多处职工创新获得嘉奖,并作为内训师面向全省授课。

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时隔三年的冉杨并不满足于修炼飞行技术,他会经常思考山区飞巡工作中遇到的痛点,例如最优起飞点的选择、缺陷发现的准确率和效率等实际问题。

对此,冉杨萌生了建立“起飞点集合”的想法。
基于罗定配网无人机自动巡检全覆盖的数据坐标信息,在赛前三个月,他对偏远山区、陌生线路的线行走向专项突破,将信号好、效率高的起飞点坐标记录建立合集,并标注各类跨越、障碍物详细情况,能有效避免因障碍物引起的炸机风险。
实现“到点即飞”,解决了机巡人员不熟悉线路从而无从下手的痛点,避免出现漏巡、粗巡、不巡的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的起飞点坐标能让多台无人机同时飞两条甚至三条不同的10千伏线路,达到异线巡检任务同时进行。

“无人机在‘自动巡检’飞行模式下,拍摄的照片普遍拍得距离太远、太模糊,而且拍摄角度少,很多缺陷难看出来,必须加入手动飞巡提高缺陷发现率。
”冉杨介绍,为做到有效发现配网线路设备的细微病症,而不只是完成“巡”的动作,他创新性地采取了“双机同飞互拍”,加上手动“单股导线级超精细巡检”,实时获得“图谱”级细节高清照片。

顶着烈日跋山涉水,冉杨把配网智能作业班“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工作态度刻进骨子里,“起飞点合集+双机同飞互拍+单股导线级超精细巡检”实现飞得远、看得细,飞行里程数和缺陷发现数实现双赢。

过硬的飞行技能和运维经验底子,他被伙伴们美誉为“自带线路缺陷7倍放大镜的超远程飞手”。
“以赛促用、精益求精。
我始终怀着降低设备故障率,让千家万户用上放心电、让一线班组减少巡线排障风险,积累更深层次、更细致的缺陷诊断经验,助力山区供电局向数字化、智能化运维转型。
”冉杨坚定地说道。

来源 | 南方电网广东云浮罗定供电局、罗定市融媒体中心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