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建设产业地标,还是文化地标,还是商业地标,我提出的建议有三条。
第一条,财政上要量力而行。建设地标,必定需要政府资金的投入。在投入财政资金的同时,要给出一个非常合理的数额。这个数额,要与本地的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要与本地的财政收入相适应,可以适度超前,但切不可过度超前,在资金安排上,不能出入不敷出的现象。这笔资金,可以按照年份分成几个批次拨付到位,不能盲目的大上快上。
第二条,造型上要凸显特色。凸显特色是要求,所设计的地标,要与本地的产业、社会现状相一致,凸显出本地的韵味。产业、文化、商业,无论哪一类地标,归根到底是提高本地的知名度,提高经济发展,而发展经济离不开本地的文化。因此,地标的设计要与本地的文化传承相联系,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切不可出现无中生有、模棱两可的元素。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第三条,质量上要严格把关。一个地标的建设,所使用的时间,不是一个月两个月,也不是一年或者两年,而是很多年,甚至可以是几十年。既然要拨付财政资金办事,所办事的结果一定要经得起财政资金的审计和绩效考察。对于地标而言,质量上不能马虎,一定要过硬。在建设当中,可以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质量检测公司做好检测评估,不能得过且过。
总而言之,这三条建议,财政上要量力而行、造型上要凸显特色,质量上要严格把关,都是宏观上的要求,需要结合实际,落实到现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