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穿灯、氛围灯率先突破(大灯车型尾灯大众车灯)

乘用车领域 LED 大灯渗透率超 50%,矩阵式已成为新的升级方向。
汽车大灯历经煤 油、乙炔、卤素、氙气、LED 等阶段,2017 年以来随着 LED 成本的下降,以及对能耗要 求的提高,具有光线强度较高、能耗较低、使用寿命较长等优点的 LED 大灯快速替代卤素 大灯。
按照乘联会销量数据和太平洋汽车网、易车网的车型配置数据估算,今年上半年乘 用车市场 LED 大灯的渗透率在 55%左右。

销量 TOP15 车型中,(1)轿车:新朗逸、凯美 瑞、新宝来、速腾、比亚迪汉、雷凌、宝马 5 系、宝马 3 系等均标配 LED 大灯;(2) SUV:比亚迪宋、特斯拉 Model Y、哈弗 H6、本田 CR-V、长安 CS75、奔驰 GLC、奥迪 Q5、宝马 X3、丰田 RAV4、威兰达、途观等标配 LED 大灯;(3)MPV:别克 GL8、赛 那、传祺 M8、奥德赛、艾力绅、凯捷、库斯图等标配 LED 大灯。
整体上,轿车和 SUV 的 畅销车型基本已配置或在部分版本中配置 LED 大灯,但 MPV 车型中 LED 大灯渗透率略低 于轿车、SUV。
随着汽车配置的提高,部分车型向矩阵大灯进一步升级。

矩阵式大灯可实现 ADB 功能,并较机械式 ADB 在响应速度、灯光效果等方面具有显 著优势。
矩阵式大灯内部有多颗 LED,将大灯内部 LED 光源编组,每组构成一个远光照明 组件,每个 LED 灯体均可独立调节亮度或关闭,通过不同的配光图形实现随动转向、精确 照明、控制照射范围、动态转向灯、大灯提醒行人等多项用以提升夜间行车安全的功能配 置。
传统的机械式 ADB 通过电机对大灯进行上下或左右调节,或者通过转动遮光板来改变 大灯灯光的光型,调节较慢且精度不高。
矩阵式大灯可以实现机械式 ADB 的功能,并且在 响应速度、灯光效果等方面优于机械式 ADB。

贯穿灯、氛围灯率先突破(大灯车型尾灯大众车灯)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今年上半年矩阵式大灯的渗透率估算在 6%左右。
据乘联会的销量数据及太平洋汽车 网、易车网的车型配置数据估算,今年上半年矩阵式大灯的渗透率在 6%左右。
销量 TOP15 车型中,(1)轿车:比亚迪秦 Pro 新能源部分版本配置了矩阵式大灯;(2)SUV: 比亚迪宋 Pro 新能源、哈弗 H6、奥迪 Q5、途观等车型或部分版本配置了矩阵式大灯。
(3)MPV:别克 GL8、传祺 M8、风行、传祺 M6、凯捷等车型或部分版本配置了矩阵式 大灯。
按车型来看,矩阵式大灯在 MPV、SUV 领域的渗透率高于在轿车领域的渗透率。

分品牌看,南北大众对矩阵式大灯的配置比例较高,其次为比亚迪、吉利、广汽传祺 等自主品牌;配套车型逐步下探至 10-15 万元价格区间。
据太平洋汽车网车型配置数据, 目前矩阵式大灯配置比例较高的品牌包括南北大众、以及自主品牌广汽传祺、比亚迪、吉 利等。
其他的合资品牌如上汽通用、长安林肯、广汽丰田、极星、思皓等,自主品牌如长 城、奇瑞、长安、极狐、红旗、五菱等也在部分车型中配置了矩阵式大灯。

而从价格来 看,(1)南北大众:配置矩阵式大灯的车型一般在 20 万元以上价格区间,ID.3、凌渡等少 数 15-20 万元车型也在高配版本中配置或选配矩阵式大灯。
(2)自主品牌:矩阵式大灯多 配套于 15 万元以上车型,并逐步下探至 10-15 万元水平,如奇瑞的瑞虎 7 PLUS、上汽通 用五菱的凯捷、广汽传祺的 GS4 PLUS 等车型价格均低于 15 万元。
目前配置矩阵式大灯 的车型最低可到 10 万元以下。

(一)大众:矩阵大灯是 IQ.Light 灵眸矩阵的重要组成部分,下探至 15-20 万元价格 区间。
大众 IQ.Light 灵眸矩阵的矩阵大灯在不同环境和天气下提供清晰有效的视野,近光 模式可根据车速和场景自动调整;同时具有可自动开启的矩阵式 LED 动态远光功能、高低 自动调节功能,包括 AFS 转向辅助灯和全天候自适应大灯。
全天候自适应大灯可根据车速 和场景自动输出城镇模式、经典模式、高速模式等各种近光模式。
矩阵式动态远光辅助功 能开启后可在不造成前方车辆眩目的同时提供比近光灯更远更宽的灯光范围。
目前大众国 产车型中,一汽-大众的 ID.6 CROZZ、ID.4 CROZZ、迈腾、高尔夫等车型,上汽大众的 途观、途昂、帕萨特、凌渡等车型均已采用矩阵大灯。

(二)比亚迪:展现家族式设计语言,下探至 15-20 万元价格区间。
比亚迪配置矩阵 大灯的车型包括 20 万元以上的海豹(“海悦耀目双 U 悬浮式大灯”)、汉(“悬浮式龙晶 LED 前大灯”)、唐新能源(“悬浮式龙晶 LED 前大灯”)等,以及 15-20 万元区间的宋 MAX 新能源(“钻石龙睛 LED 前大灯”)、秦 Pro 新能源等。
预售阶段的新车型护卫舰 07 也配置了矩阵式大灯(“深海光影晶钴大灯”)。
比亚迪的 Dragon Beam“龙晶”自 2018 年 发布以来已成为王朝网车型独特的家族式设计语言。

1.2.像素式:DLP、Micro-LED等高清照明技术进入车灯领域

像素式大灯领域有 DLP、Micro-LED、LCD 等不同技术路线。
像素式大灯可以看作像 素更高的矩阵式大灯,存在 DLP、Micro-LED、LCD 等多种不同的技术路线,DLP 和 LCD 通过光调制器件实现像素化,其中 DLP 成本较高,一般用于豪华车型,LCD 暂未用于量 产车型中;Micro-LED 则是在光源层面实现像素化,有望在中高端车型中逐步得到规模化 应用。
据太平洋汽车网等的车型配置数据,高合 HiPhi Z 和 HiPhi X、智己 L7、奔驰 C 级、沃尔沃 C40 和 XC40 新能源、别克昂科威和君威等车型均配置了像素式大灯。
其中高 合 HiPhi Z/X、智己 L7、奔驰 C 级采用 DLP 技术,两侧大灯合计可达 260 万像素,由华域 视觉和马瑞利 AL 配套;沃尔沃和别克的几款车型则为 84 像素,由 ZKW 配套。

1.2.1.DLP大灯:百万级像素,已应用于多款量产车型

DLP 大灯可实现百万级像素,最早用于奔驰、奥迪高端车型,近年来用于智己、高合 等新势力车型。
2018 年迈巴赫 S 首次采用 DLP 大灯,之后 DLP 大灯也被用于奥迪 A8、 奥迪 e-tron Sportback、奔驰 C 级等。
目前配置 DLP 车灯的量产车型还包括路虎揽胜、智 己 L7、高合 HiPhi X、凯迪拉克锐歌、魏牌摩卡等。
DLP 大灯的高分辨率使其不仅可以实 现矩阵式大灯的功能,还可以通过供应商提供的编程功能实现多种个性化的照明模式,如 智己 L7 的 DLP 大灯可以实现 Spot light、光毯、投射斑马线等功能,高合车型的 DLP 大 灯可实现低速转向辅助、盲区变道警示、行驶轨迹预测、车道偏离提示、行人追踪提示、 行人引导让行、车辆追踪遮蔽等功能。

马瑞利 AL、ZKW、华域视觉、曼德光电等 Tier1 均有 DLP 车灯产品。
DLP 数字光处 理技术核心为德州仪器的 DMD 数字微镜元件。
DMD 最高包括 130 万个 88μm 的铝制微 镜,分辨率可达 130 万像素。
在静电场的作用下,这些微镜元件每秒可以分别完成多达 5000 次角度变化。
而在总成端,包括马瑞利 AL、ZKW、华域视觉、曼德光电等在内的多 家国内外 Tier1 布局 DLP 大灯并实现产品在量产车型中的配套。
(1)马瑞利 AL:配套迈 巴赫 S 等车型。
(2)ZKW:配套于路虎揽胜。
(3)华域视觉:配套智己 L7、高合 HiPhi X、高合 HiPhi Z、凯迪拉克锐歌等。
(4)曼德光电:配套魏牌摩卡。

1.2.2.Micro-LED:万级像素,有望借成本优势加速渗透

Micro-LED 大灯具备低成本、轻量化优势,有望在中高端车型中获得规模化应用。
具 备 Micro-LED 车灯技术的 Tier1 包括海拉、马瑞利 AL 等。
(1)海拉:2019 年海拉推出的 SSL|HD 技术最高达 30000 像素,可实现自适应照明、无眩光远光灯、车道光标识、欢迎 场景等功能,并为主机厂提供了编程照明功能。
海拉已获得一家国际汽车制造商的电动 SUV 车型订单和一家德国汽车制造商的高端汽车定点,预计于 2024 年在欧洲和中国投 产。
(2)马瑞利 AL:马瑞利 AL 的 Micro-LED 大灯则由边长为 40-50μm 的 LED 排列为 80250 的矩阵,可实现 20000 像素。
据马瑞利 AL 数据,与 DLP 大灯相比,Micro-LED 大灯可减少 30W 电耗、占用空间下降 30%、重量减少 1kg。

2.尾灯

2.1.贯穿式:尾灯的高颜值方案,大众、比亚迪、新势力等大量应用

大众车型集中换装,贯穿式尾灯下探至 15 万元级别车型。
贯穿式尾灯最早用于上世 纪 60 年代的林肯大陆车型,之后日本的讴歌 NSX、丰田皇冠等也采用过贯穿式尾灯。
2014 年起,奥迪将贯穿式尾灯用于 Prologue 概念车、奥迪 A7、奥迪 A8 等,并逐步扩展 至奥迪的所有车型;近年来大众、保时捷等大众集团旗下的其他品牌也大量使用了贯穿式 尾灯,从大众国产车型来看,目前一汽-大众的揽境、揽巡、探岳、探歌、ID.4 CROZZ、 ID.6 CROZZ 和上汽大众的帕萨特、凌渡、途昂、ID.4 X、ID.6 X 最新款均已换装贯穿式尾 灯,贯穿式尾灯配置下探至 15 万元级别车型。

新能源车企重视造型设计,贯穿式尾灯已成为共同选择。
近年来比亚迪、新势力等新 能源车企在新车型中开始大量采用贯穿式尾灯。
(1)比亚迪:海洋网车型如海豹“海天一 线”、海豚“几何折线”、护卫舰 05“几何点阵”;王朝网车型如秦“龙爪之痕”、汉“中国 结”、元“飞羽掠影”等均为贯穿式尾灯,展示了海洋网海洋美学和王朝网 Dragon Beam 的家族式设计理念。
(2)新势力:贯穿式尾灯的应用如理想各车型“星环灯”、问界 M5 “鹰翼尾灯”、深蓝 SL03“星焰尾灯”、阿维塔 11“星环式流光尾灯”等。
问界 M7 和小鹏 G9 等部分车型的贯穿式尾灯可与前灯配合,实现灯语模式,如问界 M7 可实现“车门 开启,灯光呼应,智能迎宾;语音唤醒,灯光闪烁,分区响应;开门后,后方来车,灯光 变红,智能预警”的智能灯语功能。

部分车型也将贯穿式车灯用于汽车前部。
大众、理想等品牌车型也采用了贯穿式前灯 的设计,作为外部氛围灯的一种。
(1)大众:2020 年大众首次将贯穿式前灯用于 TAOS, 目前国内的高尔夫、揽巡等车型已采用贯穿式前灯。
据上汽大众《一种汽车前部贯穿式照 明设计方案》,大众车型的贯穿式前照明系统由车标等、车标饰圈、格栅本体、贯穿式灯 带、格栅装饰条以及灯带等组成,其中贯穿式灯带采用了光导发光的原理将 PCB 线路板上 的 LED 点光源转化为柔和的线光源。
(2)理想:理想车型均采用“星环灯”,新车型理想 L9 的星环头灯长度超过 2 米,中间没有断点。
(3)其他品牌:比亚迪驱逐舰 05、雪佛兰 开拓者、长安 CS75 PLUS、天际 ME5、荣威 RX5 等多款车型也配置了贯穿式前灯。

2.2.数字化:像素提升推动尾灯向信息交互发展

2.2.1.OLED:面光源技术,BBA、布加迪、红旗等豪华品牌相继布局

BBA、布加迪、红旗等豪华品牌相继推进 OLED 尾灯的应用。
(1)奥迪:2016 年奥 迪 TT RS 成为首款采用 OLED 尾灯的量产车型,之后奥迪 A8 和奥迪 RS7 Sportback 等车 型也配置了 OLED 尾灯。
2019 年,奥迪推出数字 OLED 技术,分区数量由最初的 4 个大幅提升至 50 多个,使 OLED 尾灯可以实现更加定制化的设计。
随着数字 OLED 技术的应 用,奥迪 Q5 尾灯实现了回家流水灯、离家流水灯、靠近指示等模式,奥迪 A8、奥迪 S8 新增动态转弯功能。
(2)奔驰:2017 年将 OLED 尾灯用于奔驰 S 级,共有 33 个分区,今 年公布的 EQA 概念车则采用了最新技术,光带为三维螺旋造型。
(3)宝马:2015 年起, OLED 尾灯先后用于 M4 Concept Iconic Lights、M4 GTS、M4 CS、宝马 8 系以及今年预 告的 M4 CSL。
(4)布加迪:用于 2018 年推出的 Divo 车型。
(5)红旗:2020 年红旗 H9 采用 OLED 尾灯,每侧有 4 个屏体,每个屏体有 5 个分区。

OLED 尾灯应用下探至 30 万元级别。
国内市场,40 万元级别的奥迪 Q5L Sportback 也在顶配版本上配置了 OLED 尾灯,实现动态驾驶模式和 3 种长亮模式,其他车型则可以 以 9800 元的价格选装,选装价格大幅低于奥迪 A8L 的 25000 元。
红旗 H9 售价则为 30.98-53.98 万元,其中 36.98 万元以上的三个版本配置了“北斗之翼”后组合灯动态迎宾 效果,OLED 尾灯应用下探至 30 万元级别。

OLED 尾灯的供应体系主要包括 Tier1 的车灯总成供应商和 Tier2 的 OLED 面板、芯 片等供应商。
(1)车灯总成:包括海拉、法雷奥、星宇等,华域视觉、延锋彼欧、曼德光电等也有 相关布局。
海拉和星宇的 OLED 尾灯产品已配套于奥迪和红旗的相关车型,而华域视觉、 延锋彼欧、曼德光电等与翌光合作,OLED 尾灯产品小规模量产或用作展示。

(2)OLED 面板:包括 OLEDWorks、翌光等。
以奥迪为例,奥迪采用的柔性 OLED 技术是在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BMBF)的 R2D2 项目中由欧司朗、海拉、奥迪等共同 研发,之后因欧司朗减少在 OLED 上的投入,奥迪转而与 OLEDWorks 合作。
OLEDWorks 是全球领先的 OLED 面板厂商,2015 年收购包括德国亚琛工厂在内的飞利浦 OLED 业务,是奥迪 A8 的数字 OLED 尾灯的面板供应商。
国内的翌光在 2015 年从维信诺 分拆,其技术来自清华大学的 OLED 项目组,生产基地位于河北固安和安徽淮山。
2020 年上市的红旗 H9 的 OLED 尾灯由翌光和星宇合作提供。
其他供应商如壹光科技、方昇电 子、晶合光电、京东方,以及中国***地区的昊胜、帝宝、铼宝、台工研院等也有相关布局。

OLED 尾灯无需光学器件、散热器,具备超轻、超薄、灵活等优势。
OLED 光源模组 由 OLED 屏体、FPC、屏体支架组成,而 OLED 屏体主要由基板、透明电极、有机发光层 等组成,其原理是通过电流激发有机发光层发光。
由于有机材料不需要形成单晶即可高效 发光,也不需要放置在昂贵的晶体基板上,发光预取可以覆盖大部分基板,提供广角、低 眩光、无热点的光源,非常适合大面积的光源。

据 OLEDWorks、翌光科技数据,OLED 尾灯的优势包括:(1)轻薄:OLED 面板厚度为 1 毫米,所需安装空间不超过 25 毫米,而无机 LED 组件的尺寸通常超过 100 毫米。
同时,OLED 的工作温度仅为 36℃,低于 LED 的 60℃,不再需要散热器,而作为一种面光源技术,也不要复杂的光学器件,可有效 减重,也减少了总成生产商调校和组装的工作量。
(2)灵活:OLED 可以轻松堆叠以产生 不同的亮度和颜色,同时因特殊的材质也更易处理为各种形状和尺寸。

数字 OLED 技术可实现灯语。
据 OLEDWorks,OLED 面板可被设计为多个可单独寻 址的段,在段之间提供高对比度,不会产生串扰,为灯语创造可能,使 OLED 尾灯在信号 功能之外承担交互显示的作用,将危险以及车速或路况的突然变化传达给周围车辆或行 人,提高道路安全性。
随着数字 OLED 技术的发展,OLED 尾灯的分区数量不断提升,如 OLEDWorks 最新的汽车 OLED 面板拥有 600 多个分区,翌光和意法半导体合作开发的数 字 OLED 尾灯拥有 1434 个像素点,可实现交互、装饰、迎宾、欢送、行车示廓等功能, 并展示了未来实现制动、转向、倒车等功能的可能性。

2.2.2.Surface LED:OLED尾灯的低成本替代方案,已用于大众多款车型

Surface LED 技术用于大众多款车型,路虎已引入新车型。
2020 年起大众将 Surface LED 技术用于 ID.4、ID.6、Arteon、Taos、Tiguan 等车型。
今年发布的路虎揽胜运动版也 首次将 Surface LED 技术导入量产车辆。

麦格纳、华域视觉、海拉、马瑞利等 Tier1 均具备 Surface LED 车灯技术,一般采用 导光板、光学膜等实现照明的均匀性。
大众车型的 Surface LED 尾灯来自麦格纳、华域视 觉等,其他 Tier1 的 Surface LED 技术还包括海拉的 FlatLight、马瑞利的 Folia LED 等。
(1)麦格纳:大众 ID.4 的尾灯由麦格纳配套,采用了表面元件照明(Surface Element Lighting)技术,单个面板的最小厚度仅为 4 毫米,并可通过预编程定制照明动画效果。
(2)华域视觉:为国内 ID.6 X 配套的 IQ.Light LED 贯穿式平行流光尾灯由华域视觉提 供,采用侧面进光,由反光板、光学面板、扩散膜等组成。

(3)海拉 FlatLight:由后盖、 导光板、光学膜、前透镜构成,基于海拉的 μMX(微光学技术,采用创新光导)、μDP (金属涂层技术,省去盖板、透镜等)、SmartGlass(显示技术)等多种技术实现,厚度 仅 5 毫米,同时只需 1W 即可实现转向灯、制动灯、尾灯等所有后组合灯功能。
与传统尾 灯相比,FlatLight 可节能 80%。
据海拉年报,FlatLight 将在 2024 年为一家国际汽车生产 商配套量产。
(4)马瑞利 Folia LED:采用两块 LED 屏带夹层的设计,形状和纹理相结 合,薄层 Folia LED 技术可以达到 OLED 的厚度,但成本大幅度降低。

Surface LED 像素持续提升,实现动态显示功能。
海拉的数字化 FlatLight 已实现像素 的显著提升,2021 年发布的数字化 FlatLight 原型中,前部 SmartGlass 被分割成 44 个三 角形部分,可更轻松地对新车灯外观进行编程,还可通过应用程序或软件更新实现安装和 调整图形等新业务模式。
车灯灯光可根据驾驶模式进行调整,能够显示和警示道路使用者交通堵塞或路面结冰等文字或符号,或显示电动车电量的图形。
海拉表示将通过集成 Active Matrix Displays 主动矩阵显示技术进一步提升后组合灯的分辨率和功能范围。

3.氛围灯

3.1.内饰灯:融入智能座舱,打造沉浸式体验

内饰氛围灯用于车舱内部的多个区域。
内饰氛围灯一般用于仪表盘台、车门、中控 台、顶灯、天窗、车灯棚、前后排脚踏、后排座等区域,采取灯带或点状的形式。
而从发 光形式来看,包括点光源直射式氛围灯(由配光面罩、LED 线路板、壳体组成)、点光源 光带式氛围灯(由发光模组、光导、安装支架组成)、点光源面发光式氛围灯(由发光面 罩、面光导、LED 线路板、壳体组成)等,用于车舱的不同区域。

国内乘用车市场氛围灯渗透率估算在 30%左右。
根据主要车型的最新款配置和销量估 算,目前国内乘用车市场的氛围灯渗透率在 30%左右。
据乘联会销量数据及太平洋汽车 网、易车车型配置数据,今年上半年销量排名在前 15 位的车型中,(1)轿车:速腾、宝马 5 系标配氛围灯;轩逸、新朗逸、比亚迪秦、新宝来、比亚迪汉、宝马 3 系、帝豪等部分 版本配置了氛围灯。
(2)SUV:特斯拉 Model Y、奥迪 Q5、宝马 X3 等标配氛围灯;比亚 迪宋、哈弗 H6、本田 CR-V、长安 CS75、长安 CS55、奔驰 GLC、丰田 RAV4、威兰 达、途观等部分版本配置了氛围灯。
(3)MPV:艾力绅、瑞风、库斯图等标配氛围灯;比 克 GL8、赛那、传祺 M8、风行、传祺 M6、奔驰 V-Class 等部分版本配置氛围灯。
总体 上,德系品牌氛围灯配置比例较高,其次为自主,日系品牌的氛围灯配置比例相对较低。

以氛围灯配置较高的大众、新势力为例, (一)大众:氛围灯升级,IQ.灯光精灵具有场景表现功能。
大众氛围灯持续升级,自 2021 款开始将部分车型单色/多色/10 色氛围灯升级至 30 色,如 2021 年上市的 ID.4,以 及 2021 款的 CC、途昂等。
驾驶舱前部的 IQ.灯光精灵也是大众 IQ.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大众,大众的 IQ.灯光精灵是横向贯穿驾驶舱的灯带,具有场景表现功能,车主仅通过颜色和灯光动态效果即刻直观感知车辆状态,降低信息读取的复杂度,包括解锁时的欢迎、 上锁时的告别、车辆启动、挂档、导航转向等都有灯光变化。

(二)新势力:氛围灯与车机、音响、座椅等联动,实现个性化灯光变换。
新势力品 牌普遍重视氛围灯配置,如零跑 C11/S01、哪吒 S 等配置无极变色氛围灯,理想 L9、蔚来 ET5/ET7/ES6、智己 L7 等配置 256 色氛围灯,问界 M5、高合 HiPhi X 等配置 128 色氛围 灯。
在智能座舱中,氛围灯可与车机、音响、座椅、方向盘、空调、香氛等联动,根据驾 驶场景、驾驶模式、驾驶员情绪、影片、音乐等自动改变颜色和亮度,小鹏 G9、问界 M7 等都可实现以上功能,实现沉浸式影片和游戏体验;阿维塔 11 则通过车内摄像头,根据车 主情绪变化灯光。

Smart RGB 技术路线下,多色氛围灯成本降低、传输速度提高。
单色氛围灯可根据 不同的照明需求调整亮度,多色氛围灯则基于 RGB LED 控制器,实现的场景更为丰富, 可根据温度、音律等调节颜色及亮度。
多色氛围灯技术路线主要包括传统技术路线和 Smart RGB。
(1)传统 RGB 氛围灯:由一个氛围灯芯片控制驱动单颗 RGB 光源,通过 LIN 与车身 BCM 通信。
传统方案需要大量电子元件、连接线,传输速度较慢并存在电磁干 扰问题,也难以保证每颗 RGB LED 灯光色和亮度一致性。
(2)Smart RGB:将 RGB LED、LED 驱动和通信链集成到一个 IC 封装里,每个 IC 就是一个独立的节点,所有节点 和主控制器通过总线串联,由主控制器与车身 BCM 进行通信。
Smart RGB 具备成本低、 传输速度快、可靠性好、一致性高等优点。

产业链上下游共同推动 Smart RGB 方案应用。
ISELED 联盟成立于 2016 年,致力于 智能 LED 模组在汽车照明领域的应用,目前有三十多家企业成员,覆盖了光源、EDS、半 导体、MCU、线束/连接器、Tier1、软件、设计、检测等各环节供应商及研究机构。
其中 Tier1 包括 Alps Alpine、施耐德、Dräxlmaier、海拉、格拉默、安通林、均胜群英、科博 达、麦格纳、Marquardt、彼欧、普瑞、法雷奥、星宇、延锋等车灯及内饰供应商;Tier 2 则由光源、芯片、连接器等供应商组成。

3.2.外饰灯:大众推进光毯灯、照地灯、LOGO灯、格栅灯等外饰灯大量应用

大众车型大量应用外饰灯,成为 IQ.Light 灵眸矩阵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众的 IQ.Light 灵眸矩阵由大众标徽、迎宾照地灯、前大灯、后尾灯、贯穿一体式前后灯、矩阵式大灯等 构成,随着 IQ.Light 的提出,大众标徽、迎宾照地灯等外饰灯的重要性大幅提升。
从现有 车型的配置来看,大众的外饰灯分布在前格栅上方、外后视镜、侧标、车门把手、行李架 等多个不同位置,其数量在 CC、迈腾、高尔夫等车型中达到了 7-8 处,新车型揽巡更采用 全身型外饰氛围灯,包括前脸贯穿式氛围灯、翼子板灯带、前后发光 LOGO、行李架氛围 灯、门把手氛围灯、照地灯、贯穿式尾灯,并可与大灯配合,实现迎宾和再见模式。

格栅灯:由单一的照明功能向动态交互的灯语模式发展。
在大众车型以外,长安 UNIT、荣威 RX5、极氪 009、凯迪拉克锐歌等车型也配置了格栅灯。
部分格栅灯可实现灯语 模式,如荣威 RX5“凤羽情感交互格栅灯”由两侧各 18 个 DRL 模块组成“3×6”的矩 阵,组成各种灯语模式;锐歌“黑晶光耀格栅”则由 58 道带有独立光源的光带组成,可以 阶梯状逐级点亮,再点亮整个徽标,形成飞翼展翅的效果。

光毯灯:有望在 360 度照明解决方案下成为信息交互的载体。
光毯灯也称为地毯式迎 宾灯、光影地毯灯、光幕式车灯,海拉、法雷奥、华为等都有布局。
(1)海拉:光毯灯最 早是由海拉配套于宝马 7 系的“天使之翼”,车主轻按车钥匙的按钮即可照亮车身两侧的道 路。
这一技术基于 MLA 微透镜阵列技术,安装在前轮后方的车门槛上,2020 年在海拉长 春工厂实现国产化。
(2)法雷奥:2021 年法雷奥宣布开发完全围绕车辆的首个 360 度照 明解决方案,在车辆行驶时将操作信息投射到地面上,如改变方向或启动倒车挡,还可以 在车辆周围投射短距离的欢迎信息或开门信号,为其他道路使用者提供便利。

4.重点公司分析

4.1.星宇股份:车灯总成龙头,拓展星环灯、格栅灯产品

车灯总成龙头,市场占有率国内领先。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车灯总成供应商之一,产品 全面覆盖前照灯、后组合灯、雾灯、门灯、阅读灯、转向灯、驻车灯等类型,配套于一汽大众、一汽丰田、上汽大众、奇瑞汽车、一汽轿车等国内领先的合资和自主品牌。
2021 年 公司车灯业务收入达 70.48 亿元,占公司销售收入的 89%,据华经产业研究院和 Yole 数 据,公司国内市场占有率达 14%,仅次于华域视觉;全球市场占用率达到 3%。

产品升级路径清晰,ASP 持续提升。
2012 年至 2021 年,公司车灯产品 ASP 由 39 元 左右上升至 112 元左右,对应 CAGR 为 13%,持续受益于产品升级带来的红利。
回顾公 司发展历程,(1)产品结构改善:早期公司致力于推进大灯产品的配套,高价的大灯产品 比例提升,低价的小灯产品比例下降;(2)LED 大灯渗透:近年来公司把握 LED 大灯替 代卤素灯的趋势,实现大灯单车配套金额的提升;(3)车灯智能化:电动汽车品牌灯光配 置激进,各类新技术逐步得到商业化应用,公司在 ADB 大灯、像素大灯、激光辅助大灯、 OLED 尾灯等领域均有深厚的技术积累,有望持续受益于智能车灯的普及。

新建贯穿式车灯工厂,星环灯、格栅灯发展可期。
今年 7 月,公司公告将原募投项目 “智能制造产业园电子工厂”项目变更为“智能制造产业园五期”项目,拟建设贯穿式前 部车灯工厂,计划新建星环灯、格栅灯各 50 万只的年产能。
在贯穿式车灯逐步得到大量应 用的行业背景下,公司新项目有望进一步助力公司拓展这一高成长细分市场。

4.2.科博达:灯控龙头,智能光源业务蓄势待发

灯控细分赛道龙头,具备全球竞争力。
公司深耕汽车电子领域,产品类型覆盖照明控 制系统(灯控)、电机控制系统、能源管理系统、智能执行器等多品类,其中灯控产品是公 司成立起来的优势产品,技术积累深厚,具备全球竞争力。
目前公司灯控产品已全面覆盖 主光源控制器、辅助光源控制器、尾灯控制器、氛围灯控制器等类型,2021 年销售收入达 到 13.80 亿元,占公司销售收入的 49%。

深度合作大众,积极拓展日系、豪华客户。
公司是大众产业链核心企业之一,主光源 控制器产品从早期的 HID 电子镇流器升级到 LED 车灯控制器,在 LED 车灯领域,2014 年、2016 年即已获得保时捷 LHC 和 LLP 产品开发权,产品竞争力获得高端品牌认可。
同 时,公司积极推动客户结构的优化,灯控产品逐步配套宝马、福特、雷诺、日产、本田、 铃木等全球整车生产商/ 发力智能光源,乘大众氛围灯升级东风。
2020 年公司在原氛围灯业务基础上成立智能 光源中心,产品包括氛围灯、阅读灯、Smartlight 等,累计获得南北大众、德国大众多个 定点项目,并逐步配套于南北大众的 ID.4、CC、奥迪 A3、途昂等车型。
大众自 2021 款 开始将部分车型单色/多色/10 色氛围灯升级至 30 色,公司受益于大众氛围灯升级趋势。
2022 年上半年公司智能光源销售收入同比增幅达 50%。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
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