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广东省2021年第二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在黄埔区湾区半导体产业园举行。广州作为本次活动主会场,第二季度集中开工163个重大项目,总投资3591亿元,年度投资超600亿元。当天,广州市各区纷纷举行重点项目集中动工、竣工活动,形成一片涌动的建设热潮。
越秀区
二季度28个重点项目集中动工竣工

传承红色基因 引领绿色发展
6月28日,越秀区2021年第二季度28个重点项目集中动工竣工,总投资超260亿元。这批打基础、管长远的大项目、好项目的启动建设,将充分发挥越秀区红色文化、绿色业态、特色产业“三色”融合发展优势,推动老城区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6月20日,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改扩建竣工开馆,以全新的外观及展馆列陈详实完整、鲜明生动展示中共三大波澜壮阔的辉煌历史,成为重要的红色文化地标和深具标识性的城市文化符号。
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越秀区全速建设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广州东园文化广场等红色项目。如今,广州东园文化广场建设全面提速。项目所在地从南往北看,分别有东园门楼、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东园、团一大广场和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是广州近现代史迹非常集中的区域。该项目将深入挖掘革命历史文化资源,整合片区革命历史文化资源,修缮老街区肌理,促进片区人居环境改善,并通过广场群雕、纪念馆群、主题园林等营造具有岭南文化特色、体现东园丰富文化内涵的区域中心,总建筑面积超1.46万平方米,打造成为广州爱国主义基地、广州近代史迹集中展示地,形成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上的重要标杆、关键一环。
引领绿色发展,越秀区全力打造广州花园、越秀南生命健康产城融合综合体。
作为还绿于民工程的重中之重,广州花园综合服务区项目总用地面积约12.3万平方米,新建总建筑面积达6.47万平方米。计划投资26亿元在云泉路163号地块开展白云山游客服务中心主体工程、花畔酒家、岭南花街、未来花穹温室以及提升公园绿地环境、景观水景、室外配套工程建设,打造广州最大的花卉产业展示展贸基地和花文化体验区——花城新天地。
视线转到越秀南部,越秀南生命健康产城融合综合体项目已经启动。“城投集团将在越秀打造一批标杆项目。”市城投集团总经理助理,城投发展公司董事长申海介绍,建成后将带动周边生命健康资源组团集聚,包括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技术转化中心、国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以及江湾、中旅、冠怡等生命健康产业特色园区、广报大健康文化创意示范基地、与华为共建的医疗健康云创新中心等项目,扩展空间载体面积超100万平方米,共同打造支撑广州、引领大湾区、辐射全国的创新发展新动能和增长极。
此外,在擦亮特色品牌方面,越秀区今年还将全面推进北京路步行街、花果山特色小镇二期建设。北京路步行街二期将进一步对约1.7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改造提升,打造“逛北京路,游珠江”的“最广府”世界级经典文旅线路。同时,花果山特色小镇二期将持续推进交通设施、园区基础设施、智慧小镇设施、产业基础设施四大方面建设,加快打造国家级超高清***产业特色小镇。
南方日报 冯艳丹
白云区
二季度攻城拔寨重点项目集中动工,总投资达745亿元
聚焦重大产业平台
打造轨道交通高地
“十四五”开局之年,白云区掀起建设热潮。6月28日,白云区举行2021年第二季度攻城拔寨重点项目集中动工竣工活动。活动中共有43个项目集中签约开工,计划总投资达745亿元。同时竣工48个项目,总投资203亿元,为白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强大推力。
此次新开工项目共35个,计划总投资达229亿元,其中有27个项目投资过亿,最高的是总投资预计超过44亿元的白云区水利工程项目。
在35个项目中,共有产业项目18个,遍布白云区各大产业平台。云湖数字科技大厦、海珥玛生物基产品数字研发中心及总部等项目,持续为白云湖数字科技城的开发加油添柴;欧派创新设计大厦、思城控股未来城市业务总部等项目延续广州设计之都建设热潮;广州民营科技园建设“国家民营经济改革创新试验区”则获得了广州民营科技创展中心等项目的助力。
在基础设施方面,一系列引人关注的重大项目如白云大道下穿隧道工程、云城东路隧道延长段工程等也一并动工。同时开工的还有华侨糖厂首期路网工程,该项目计划投资7152.58万元,拟对松贝街、松南路、松南路口—罗冲围公交站等路段进行改造。去年,华侨糖厂地块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竞得,拟建华为广州研发中心。随着华侨糖厂路网工程的启动,周边交通环境改造正式迈上轨道,为广州西岸的开发奠定基础。
活动仪式上,白云区还签下了8个新项目,预计总投资516亿元。其中的重头戏是珠肇铁路项目,项目投资方广东珠肇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是轨道交通行业的龙头企业,拟投资474亿元建设珠肇铁路项目,同时推动轨道交通产业链企业、生态企业在白云区聚集,打造轨道交通高地。
开工、签约齐头并进的同时,还有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扩建工程第三跑道安置区二期、广州市铁路综合交通客运枢纽建设运营管理中心、广州无限极广场项目等48个重点项目宣告竣工。
以当天竣工的白云大道快速化改造及沿线品质化提升工程为例,白云区以白云大道快速化改造为契机,追加投资10亿元对道路沿线环境进行大整治,促使沿线两侧景观、业态同步提升。改造期间,仅是违法建设就拆除了35万平方米,最终修复路面25公里,新建慢行道22.3公里,打造绿化节点或口袋公园23个,新增绿化面积约63万平方米。
近年来,白云区不断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和城市综合承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腾出广阔空间。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白云区共安排471个区攻城拔寨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完成投资额1400亿元。展望未来,“十四五”期间,白云区共将推进524个重点项目建设,总投资高达16736亿元,白云经济社会的全面变革正迅速到来。
南方日报 谭超
通讯员 陈亮嘉 白云发改宣
花都区
18个旧村全面改造项目已启动
推动城市更新实现大突破
伴随着锣鼓声响,扬土培基。6月28日,花都区召开2021年旧村庄全面改造项目复建区动工仪式,三东村(含罗仙八队)旧村全面改造项目和田美村东南经济社旧村全面改造项目正式启动开工。
今年以来,花都区分阶段、分批次、按计划加快推进旧村改造,重点围绕花都湖片区、广州北站片区、空铁融合(花都大道沿线)片区和机场周边片区,纳入“三旧”改造标图建库用地面积约55平方公里,占花都区总面积的6%,约占全市总量的9%,占全区现状建设用地约23%。
按照“三年计划、五年方案、十年规划”的总体部署,花都区将66条村纳入项目储备库以及城市更新计划,涉及旧村庄可改造面积38.63平方公里,村户数约6.8万户,户籍人口约22.4万人。目前,已启动18个旧村全面改造项目,机场周边的29条村正在开展积极探索异地融资、异地安置的联动改造方式。累计拆除面积约24.07万平方米,完成投资约4.23亿元。
以城市更新为契机,花都区按照产城融合和圈层规划的要求,加强产业导入,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如三东村充分利用紧邻融创文旅城的区位优势、空港经济区的产业优势以及保利集团的核心能力,推动航空经济和航空文化发展。同时结合融创冰雪产业打造“白色经济”,与融创冰雪产业形成定位错位和产业互补,打造区域文化旅游亮点。
与此同时,在城市更新过程中,花都区注重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引入优质公共服务资源。
以人为本,让利于民是田美村改造的亮点。项目具有***性强、复建区建筑面积占比大等特点,改造后,将花都中心城区东西主干道宝华路全线贯通,打通“断头路”解决群众出行难题,增强道路通达能力,改善区域交通水平。同时,高标准落实公建配套,地块配建独立用地消防站、幼儿园和500个社会停车位;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实现了市区两级节余面积用于统筹城市更新改造安置房的建设。
花都区委副书记、区长邢翔表示,将坚持快拆、快批、快建,全力以赴推动城市更新实现大的突破,注重产业规划导入,通过城市更新改造,真正实现产业有发展、城市有蝶变、企业有收益、村民得实惠的新局面,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快建设空铁融合发展示范区,推动实现从“空铁枢纽”向“经济枢纽”转变,奋力把花都打造成为广州经济和人口的重要承载区、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的航空都会区。
南方日报 周甫琦
通讯员 花宣
番禺区
亚运大道节点改造等一批重点项目动工,总投资约700亿元
补短板强链条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6月28日,广州市番禺区重点项目动工活动在番禺区亚运大道傍雁路节点改造工程施工现场举行。番禺区有关领导和项目代建、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代表等参加了动工活动,共同见证了亚运大道节点改造工程正式动工。
番禺区有关负责人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番禺区全力以赴抓好项目的引进、落地、开工和建设,推动一批又一批投资大、带动强、效益好的大项目在番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特别是今年以来,番禺区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坚持战疫情、稳经济“两手抓、两促进”,争分夺秒拼速度、抢进度,一丝不苟抓质量、保安全,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接下来,番禺区各单位将进一步坚定“战疫情、稳增长”的信心和决心,在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全力以赴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亚运大道节点改造工程西起番禺大道,东至石楼镇嵩山路,连接大龙、石碁、石楼三个镇街,总长约10公里,总投资近14亿元。通过对亚运大道沿线的广华路、城区大道、傍雁路、京珠高速节点互通东侧及嵩山路、前锋路、金龙路、海涌路等7个节点的改造,把道路等级提升为城市快速路,将有利于优化区域交通路网,缓解城区交通拥堵,极大促进沿线地块开发和经济发展。
据番禺区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1年1-5月,番禺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3.6%,高于全市8.8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14.8%。其中基础设施投资稳步增长,全区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0.3%,高于全市3.4个百分点,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28.9%。工业投资快速增长,全区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2.2%,高于全市24.3个百分点。
据悉,今年番禺区计划安排重点建设项目239个,涉及总投资551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超542亿元。1—5月,已完成投资294亿元,带动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3.6%,有效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列入本次重点项目动工活动的项目总投资约700亿元,除了亚运大道节点改造工程项目外,还有番禺客运站场站综合体项目、新世界国际学校、沙溪村旧村庄更新改造项目等打基础、增后劲的基础设施和城市更新项目,以及清河国际、保伦电子科技工业园、维力研销中心总部大楼等补短板、强链条的主导产业发展项目,是番禺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
南方日报 刘怀宇
南沙区
76个重大项目同日签约动工竣工,涉及总投资额1160亿元
明珠湾大桥开通102辆“南沙车”率先过桥
6月28日,广州市南沙区在明珠湾大桥桥面举办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动工竣工(投产)暨明珠湾大桥通车活动。76个项目于当天集中签约、动工竣工(投产),涵盖新能源汽车、芯片等先进制造产业,总部经济及都市新消费、科技时尚等领域,总投资额1160亿元,达产产值及营收合计超2300亿元。同时,世界同类桥梁最大跨度的广州明珠湾大桥同步开通。
在当天的签约仪式上,10个重点项目分两批进行现场签约,总投资额160亿元,达产产值796亿元,分别为合创汽车生产基地项目、广东省电力开发有限公司总部项目、碧江资本控股科技总部项目、湾区半导体高端设备智造基地、中海油广东省绿色交通能源总部项目、粤海广南投资与食品贸易粤港澳大湾区总部项目、中国(南沙)·时尚珠宝科创文旅新城项目(一期)、北大荒国际总部项目、新希望六和华南总部平台贸易项目及广州超境汽车销售有限公司项目。
据南沙区政协副主席、区商务局局长谢晓晖介绍,此次签约有三个“新”特色,一是新技术,包括小马智行的无人重卡和合创汽车的生产基地;二是新业态,包括先导半导体研发生产项目;第三是新模式,发挥南沙以往的汽车产业优势,往上下游延伸链接。
不难看出,南沙的汽车产业正成为南沙高质量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当天在活动现场,102辆车组成的汽车方阵由自动驾驶的小马重卡和小马智行、广丰,以及造车新势力合创新能源汽车等“南沙车”领头开路,率先驶过新开通的明珠湾大桥。
此次开路的“南沙车”之一合创汽车将选址大岗建设合创汽车生产基地。据合创汽车CEO杨颖介绍,该基地具备冲压、焊接、涂装、总装生产车间,三电车间及组装PACK车间、整车试验试制车间、智能网联测试等功能,将打造现代化无人黑灯示范工厂。项目签约落地,将有利于吸引更多整车、核心零部件、车联网等相关产业企业及产学研项目落户,同时推动产业人才不断集聚,形成产业集群效应,进一步强化南沙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条。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半导体相关的科创企业提供了茁壮成长的土壤。湾区半导体高端设备智造基地是先导集团拟在南沙投资建现代化的半导体设备产业园,项目建成后拥有生产各类镀膜沉积设备、磁控溅射设备、离子蚀刻设备及交钥匙工程的综合生产能力。先导集团目前已掌握核心专利和工艺技术,项目产品将拥有100%自主产权,满足半导体产业链国产化替代的需求。
今年以来,南沙已集中签约动工重点项目超百个,累计总投资额近5000亿元。
南方日报 柳时强
通讯员 南宣
增城区
108个重大项目集中动工竣工签约
吹响大建设、大发展号角
6月28日,以“抓招商、上项目、促投资、稳增长”为主攻方向,广州市增城区推动2021年第二季度108个重大项目集中动工竣工签约。
据悉,此次集中动工竣工签约的项目总投资约1857亿元,其中,签约项目38项,总投资823亿元,涵盖先进制造、现代农业、高端服务、城市更新、科技创新等领域。
“这是增城庆祝建党百年的重要举措,也是增城推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的关键一步。”增城区委副书记、区长赵国生表示,项目集中开工竣工签约是社会各界看好增城的体现,对增添新发展动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预计今年底,新规划的生产基地能完成十多万平方米的商业厂房建设,明年可以达产!
”众山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华明信心满满。
从专注于电子通信产品的金属异型材料生产到在金属异型材料生产这一细分领域走在行业前列——凭借产品技术优势成为苹果公司的研发服务和手机金属结构件合作供应商,位于增城开发区的众山精密只用了短短3年时间。
“产业集聚不仅能降低生产成本,而且提高了企业和产业的生产效率。”朱华明介绍,众山精密之所以把新生产基地仍落址于增城,是因为这里产业集聚,更有利于企业向价值链产业链高端跃进。
此次新签约项目中,大项目扎根、产业链串联的特征明显。像广州市科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聚胶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将进一步集聚发展新动能,为增城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劲动力。
近年来,增城引进了超视堺、维信诺、日立汽车马达、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华南总部、前海人寿广州总医院等一批龙头项目,加快构建起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大健康等主导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从年初的国际投资年会到年中的重大项目动工竣工,一批一批龙头项目纷纷“用脚投票”,背后是增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成果。
面向“十四五”,增城继续对标世界银行和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体系,落实营商环境改革4.0各项举措,以增强市场主体的获得感为主攻方向,减流程、减成本、减时间、优服务,在广州市创建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中奋勇争先,走在前列。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更要两手硬。坚持国家级开发区和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两区带动”,增城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基础上,推动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全区一季度GDP同比增长25.3%,增速在全市各区中排名第一;今年1—5月,固定资产投资总量456.48亿元,在全市各区中排名第二。
“接下来,各级各部门要主动作为、靠前服务,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项目早日竣工,早日投产。”赵国生表示,增城区将进一步加大项目招商引资力度,用最优的服务、最佳的环境吹响新一轮大建设、大发展号角,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撰文 郑四方 朱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