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汽修工每月赚这个数!为何国内的差距这么大?(汽修国内的是师傅国外)

编辑 | 吴世杰

我入行5年多了,刚满20的时候进的修理厂,那时候每个月拿700块钱的工资。
700块,我想着不敢自己乱花,留着请女朋友吃两顿饭吧。

现在好一些了,工资5000多/月,比我资历长两年的大概7千/月。
回想起来,前期真的太难熬了,就不停的学习,不停的修车,不知道怎么靠着700块撑过来的

国外汽修工每月赚这个数!为何国内的差距这么大?(汽修国内的是师傅国外)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这是一个汽修朋友说的。

在中国,汽修行业尤其是修理工,一直被视为脏,累,苦且付出回报不对等的职业。
有多累我们先不提,从学徒到真正成为独当一面的师傅,没个四五年在修理厂的沉淀学习是很难达成的。

起初的这几年待遇怎么样,想必干过的人比我要清楚的多。
能熬下来撑过去的,一定都成为了各门店,各修理厂的宝贵人才。

中国汽修业由来已久,对于业内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加大,为何一个互联网公司刚毕业的实习生,赚的都比国内有4,5年经验的修理工多呢?

反观国外,汽修其实是一个相对高端和专业的工种,所谓的“蓝领”阶层和“白领”阶层,除了工作性质之外,待遇并没有相差太多。
汽车文化及教育的差距,让国外和汽修工和国内的汽修工形成了鲜明的差异对比。

都是拿3000元,不过别人拿的是欧元,而我们赚的是人民币。

为何会导致如此大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1、教育有着天壤之别

不夸张的讲,在等级划分影响下,国内汽车领域的服务群体有着难言之隐。

在欧洲,15岁的初中毕业生和国内一样,面临着2种选择,一种是读高中之后读大学,一种是读职业学校。

但必须要说明的是,在欧洲,职业学院与专科甚至大学是没有等级区分的。
在国内,如果高中之后直接选择职业院校,会引起家长们的痛斥。
在大多数家长眼中,只有读大学才是唯一的出路,读职业学校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

在欧洲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有充足的选择空间来做职业规划,在待遇方面例如欧洲的宝马工厂,一线装备工人,每个月的工资大概在3000欧左右,税后到手薪资大约是2000欧,2000欧元在慕尼黑其实可以生活很好了,好到只需要半年就能买一辆宝马1200GS摩托车。

2、从业门槛难易程度

在德国修理工最低的要求是上职业学院学习三年,再实习两年,才能通过Mechaniker,然后还要不断工作、不断学习进修,再到Mechatroniker,Meister,Techniker,这个过程需要很久,因此导致从业人员紧缺,但素质很高。
在国内,很多时候是没进行过系统培训的,甚至会换个油就叫师傅了。

对知识的尊重,国内对知识也相当尊重,但是国人无法理解一个汽修师的知识储备。
而德国,大部分人是知道一个Techiker的知识量至少顶一个硕士,所以也会给到汽修师傅相应的尊重,薪资必然不会低。

3、国人对汽修行业的不理解

在欧洲假如汽车出了毛病,修车师傅很快修理完毕,他们会觉得师傅你可真厉害,这么快就修好了,为我省了不少时间了,多给点小费你吧!

国内就不同了,假如车子出了毛病,到维修厂后,师傅三两下子解决的话,车主会觉得,早知道我自己检查一下就可以了,这么简单,又没换件,应该不要钱吧?很多时候,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好。

欧洲人车子坏了,他们去维修,会很相信维修师傅,因为他们知道这些人是专业的。
国内的话,车没有以前那么好启动,劈头盖脸就会指责师傅,你换的电池不行,再免费换个新的。

还有一点需要说的是,我们总是抱怨国内修车很贵,其实在德国,简单做个检查,处理一些问题,就要60欧元了!

以上总总,都是导致国内和国外汽修工收入上有着巨大差距的原因。
从本质上来看,严重不平等的待遇和收入水平导致了大批基础行业工作者的流失。

放眼全国,应试教育下的大才子们已经失去了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兴趣,长期以往,将导致基础服务行业的结构严重失衡。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