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金生:公交车“金牌医生”|最美白云工匠(工匠车辆公交车最美维修)

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充分利用好辖内技工院校多、技能人才多、民营企业多的“三多”优势,白云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总工会联合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广州分社,开展第一届“最美白云工匠”宣传活动,“云聚匠才-第一届最美白云工匠宣传活动”名单已出炉。

南方日报、南方+将推出《匠心故事-最美白云工匠》系列发布,敬请垂注!

***加载中...

贺金生:公交车“金牌医生”|最美白云工匠(工匠车辆公交车最美维修)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贺金生:公交车“金牌医生”|最美白云工匠

从1992年与汽车结缘开始,从公交车司机到维修工,再到车间主任,在白云区黄石街广州新穗巴士有限公司里,临修班车间主任贺金生与它已打了30年的交道。
历经广州公交车从燃油车时代向新能源时代的转变,他面对技术上的挑战从未退过一步,对工作的责任心驱使他苦研技术,最终攻克难题。

“大家都觉得从事公交车行业辛苦,做司机辛苦,做维修工更辛苦,但我从没有想过转行,就是干一行爱一行,我觉得我这辈子离不开汽车了。
”贺金生说。

从司机到维修工

1992年,贺金生从湖南来到广州开公交车。
很快,无线电专业出身的他,对车辆的维修产生了兴趣。
购买书籍、向同事和老乡请教,贺金生整理总结相关资料,记下了厚厚的笔记。

维修小故障、维护保养车辆……随着对车辆机件和性能的不断了解,贺金生越来越意识到车辆车质车况维修的重要性。
2007年,他申请从司机岗位调到修理厂车间,从司机岗转为维修岗。

这在当时并不是一个他人眼中理性的选择,转岗除了工资降低了之外,每天都要在维修车坑内钻进爬出,是工资低又辛苦的脏活累活。

“开过公交车,我知道车辆安全对司机和乘客的重要性。
”贺金生说,“做我们维修这行关乎安全,马虎不得,修车时要有一颗能绣花的心,心细还得有责任心。

从成为汽车修理工人至今,贺金生专门攻关各种车辆技术难题,他摸透了每辆公交车的“脾性”,他为每一台车辆建立档案,并利用下班时间,针对不同车型为驾驶员制定节能驾驶操作手册,为此节省了大量燃耗成本。

渐渐地,他从一名普通维修工,通过攻克的大耗车治理,成为新穗巴士里的“车大夫”。

此前,某品牌公交车的电路复杂,要减少故障率必须改造电路,但需投入500万元,改造成本过高,而且车辆已运营5年,还剩5年运营时间。
为此,贺金生和2名工程师、1名高级技师、3名高级技工一起,用了9个月时间完成技术攻关,最后由车辆生产厂家主动出资完成了改造。

虽然只有中专学历,但贺金生从没放弃过自我进修、学习的机会。
他也深感随着技术迭代对汽车维修工人的要求越来越高。

“汽车的研发团队往往都是硕博以上学历,我们要掌握他们研发出来的技术要花非常多的时间,也需要靠时间慢慢磨炼,甚至都可能无法理解和掌握。
”贺金生笑说,以前靠双手,现在更要靠知识和大脑。

有空的时候,贺金生会到同行企业里学习交流,也会买回来各个时期的电子产品,自己拆解弄懂原理和技术,“一个产品不是纯靠一家企业做出来的,零部件涉及上下游多个企业,拆一个能了解很多东西,说不定以后修车也会用上呢。

技术能手是怎样炼成的?

驱使贺金生苦学钻研、攻坚克难的,更多的是责任心。

“在每个岗位、做每件事情,都不能违背他人和企业对你的信任,不然很难走得远。
”深受军人父亲的影响,贺金生很注重遵守职业道德。

2012年,贺金生被评为广州市劳模。
他还记得,“当时很高兴,但一觉醒来,感觉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了。

原来,当时正值广州提倡鼓励发展新能源,公交行业原使用的汽油车、柴油车耗能很大,在短时间内企业要将原有的400台车改造为LPG公交车。

“时间很紧,对新技术也不了解,技术核心也不在我们手上。
”为了彻底掌握纯电动公交车新技术,贺金生带领劳模工作室的几位修理技工几乎是从零开始,到厂家学习培训、到线路检测车辆、到车间实操维修,一连工作60天没有休息,最长的时候一天工作18个小时。

这只是公交车新能源技术迅速迭代的开端。
贺金生说,8年的公交更新周期内,他们已经历了从柴油车、汽油车、LPG车、LNG车到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的变革,车型的改变意味着车辆修理保养的技术更新。
作为汽车修理工,只有时刻保持着与时俱进,才能顺应日新月异的汽车技术发展,做好车辆后勤保障服务。

为了让技术传下去,2016年,贺金生主动申请成立劳模工作室,大量招收维修学徒,共同钻研交流汽车维修技术,培养了一大批可造之才。

新穗公司(两代)劳模,卢冠华(右)、贺金生(左)。

为了让驾驶员和技工直接交流,贺金生还牵头建立“巴士小工匠”微信群。
在微信群内,贺金生不断传授汽车临时机障的解决办法,还有不同车型的驾驶技巧和注意事项,鼓励公交车司机学习了解车辆担任临时“车大夫”。

微信群也成了公司一线工人传播车辆技术、研讨车辆疑难杂症、快速处理车辆故障问题的远程交流平台。
随着平台加入的人越来越多,驾驶员普遍反映车辆返修率大大降低,学徒们也通过专项整治行动大大提高了车辆维修技术水平。

贺金生还组织把日常的经典维修案例写成微信稿,把多次报修的疑难故障车辆、重点、难点维修项目、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推广写成微信案例,扫码就能获取故障解决方案。

“在我的理解中,工匠精神是需要团队的,你要自己传帮带,把团队带好,把技术传下去。
工匠不能当一个好技工,还要有责任感,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贺金生说,“把自己放到一线去,不要太功利,工匠要有技、更要有心。

【策划】龚晶

【统筹】谭超

【采写、拍摄】南方+ 郑慧梓

【海报】南方+ 钟晓宇

【剪辑】程钰琳

【发布团队】 郑慧梓 洪钰敏 程钰琳

【作者】 郑慧梓;钟晓宇;程钰琳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