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马湖州(亿元项目总投资绿水青山发展)

很多人不知道,曾经湖州的太湖岸线一度不忍直视,沿岸水泥厂、造纸厂直接往太湖里排污。
太湖旅游度假区旅游发展局原副局长李东民还记得,以前每年夏天都要经历一番发展中的痛苦,太湖水质最差时,在湖边500米以外就能闻到臭味。

曾经的高污染并没有带来真正的高收益。
长久以来,纺织和建材一直是湖州制造业的两大支柱产业。
产业结构落后、技术含量低,让湖州与太湖对岸的苏锡常地区形成了鲜明对比。
当改革开放的大潮拍击太湖沿岸时,苏锡常首先迅速崛起,GDP一度以年均16%以上的速度增长,但与苏锡常条件相仿的太湖南岸,湖州在经济规模和发展速度上都相对滞后。

改变从环境治理开始。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湖州通过淘汰落后产能、限制高能耗高消耗重污染行业、整治低小散块状行业,其中蓄电池行业经过两轮整治,企业数量锐减,产值却增长了至少十多倍。
前些年,湖州还与环太湖城市一起,跨省联合治理太湖,太湖的水质好了,环太湖旅游业也更显活力。
如今的湖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今年5月,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发布“两山银行”试点实施方案,推行生态资源交易,提升生态产品的整体价值,进一步拓宽“两山”转化通道。
近年来,湖州的绿色智造、绿色金融风生水起,大打绿色发展品牌的同时积极发挥后发优势。

黑马湖州(亿元项目总投资绿水青山发展)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绿色发展,是湖州的新机遇。
湖州正着力谋划布局大智造、大旅游、大科创、大金融、大健康等产业。
在南太湖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建在绿水青山中,招商引资中环保门槛寸步不让,十年间婉拒50余个工业项目。
湖州还要“借长三角的水、浇南太湖的田”。
今年以来,南太湖新区共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3个,总投资441.38亿元,其中有7成以上项目来自长三角地区。
放眼长三角,湖州接沪融杭、联通苏皖的区域交通枢纽门户地位正在形成随着商合杭、沪苏湖等重大铁路项目的规划建设,湖州与上海、杭州、南京、合肥等长三角重要城市的同城效应呼之欲出。

“成为长三角地区最黑的黑马、最热的热土、最绿的绿地。
”这是湖州喊出的口号,今年湖州相继推出千亿招商引才“湖八条”“人才新政4.0版”“湖九条”等硬核政策,攻坚重大产业项目和高端人才引进。
今年一季度,湖州91个省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居浙江省第1位。
在一系列政策环境的助推下,众多优质项目在湖州落地生根,特别是总投资326亿元吉利新能源汽车项目顺利推进,签约仅半年一期投资160亿元的合丰泰超薄玻璃基板项目正式开工,总投资100亿元的国能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总投资55亿元的弗兰德5G基站天线总部基地等项目相继签约。
湖州产业发展迎来“高光时刻”,这位长三角朋友圈中的“小个子”,如今要迸发大能量。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孔令君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雍凯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