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跟大家聊一聊:
苗苗妈有一个9岁的女儿苗苗,小时候就凸显了在画画上的天分,6岁开始学习美术。
一开始,苗苗画好一幅画就拿给妈妈看,妈妈就说:“苗苗,你画得太棒了,真聪明!
”苗苗得到妈妈的表扬非常开心。

可是,后来苗苗每次给妈妈看画,
妈妈都是这几句:“你画得太好了!
”“苗苗真棒!
”“苗苗真聪明……
两三年过去了,同龄的小朋友画得越来越好,而更有天分的苗苗表现却越来越差。
为什么会这样?须知,无效的赞美等于毁了孩子
无效的赞美等于毁了孩子之所以说“非常棒”、“真聪明”这种赞美属于不科学且无效的赞美,是因为这种方式不能让孩子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价值,长久如此,不仅达不到激励孩子的目的,甚至还会产生不良影响,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就如故事当中的苗苗妈一样,虽然一直都在表扬孩子画得好,却一直没有指出苗苗哪里画得好。
是线条画得好?还是颜色搭配得好?
长此以往,会让苗苗产生一种误解的心理——认为自己的画非常完美,没有缺点。
最终导致苗苗在画画这件事上毫无长进,甚至越来越差。
对于孩子来说,赞美就像一双“无形的手”,笼统泛泛的赞美会让孩子过度自信——“我天生聪明,不需要努力就做得很好”,这样的孩子会渐渐失去探索、思考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落后于其他小朋友,更别说进步了。
做好这5点,才是有效的赞美
曾有调查显示:
“非常棒”、“真聪明”成为超过6成家长赞美孩子的口头禅,仅有3成家长会选择“就事论事的赞美”。在学习赞美技巧方面,超过5成家长通过“与其他家长分享”进行学习,而依然有超过2成家长对赞美孩子的技巧“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
那么,怎么做才是有效的赞美呢?
表扬具体行为
我们都懂得“夸人要夸到点上”的道理,因此,父母要慢慢停止使用“你好棒”“真厉害”“真聪明”这类笼统的赞美词,这种为了赞美而赞美的行为,在孩子看来是非常不走心的表现。
赞美重在有技巧、有耐性。表扬具体行为,是赞美最基本的原则。即,告诉孩子你对他的什么行为感到高兴,如,“你自己修好了玩具,动手能力越来越强了。”而不是泛泛地说“你真聪明。”
当孩子帮了你的忙,哪怕很小的事,也要记得感谢他们。孩子知道你在关注他所做的每一件事,就会加倍努力。
肯定孩子努力的过程
当孩子出乎父母意料的拼出一个很难的积木,我们先不要着急赞美孩子“真聪明”,可以换个方法,这样说“你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努力拼好了这么难的积木,如果你以后做任何事情都能这样努力,一定会更棒!
”
如果父母只会夸孩子聪明,这是在无形中否定了孩子的努力,让孩子以为是自己大脑聪明,而不是靠努力得来的。
因此,父母要记住:少夸孩子“聪明”,多注重他努力的品质。
肢体动作来帮忙
父母的肢体语言,语气声调,都能够加强赞美的作用,使孩子感到被珍爱。
所以,在赞美孩子时,父母可以注意以下3点,能使自己做得更好:
① 看着孩子的眼睛,
郑重其事地夸奖孩子,让孩子感到自己和自己的行为意义很重大。
② 靠孩子近一些,
近距离的表扬影响力更大。
③ 微笑。
微笑本身就是奖励。要让孩子感受到你内心的喜悦,这样的奖励才更真诚。
大方接受外人对孩子的赞美
我们看到,外国人在面对外人对自己孩子赞美时,通常都很开心、大方地表示“谢谢”。
而我们的父母都很谦虚,很多时候别人赞美孩子时,很多父母都会说:“哪里哪里,其实他没有那么棒”。
这话听在孩子耳朵里,是会让他受伤的——原来我在爸爸妈妈心里并没有那么好。
长此以往,孩子会对喜欢的事情失去兴趣,对自己失去信心,变成一个容易自卑的人。
所以,大方地接受他人对自己孩子的赞美吧,这里不需要谦虚。
及时给予赞美
当孩子的良好行为发生后,赞美越及时越有效果。
试试这样赞美孩子:
你给爷爷奶奶捶背,真是个孝顺的好孩子。
你帮妈妈把碗筷洗的很干净,你是个勤劳的好孩子。
今天你帮生病的小朋友背书包,你是个热心助人的孩子。
你会自己梳头发啦,小辫子扎的真好看,你真漂亮。
摔倒了都没哭,你是个很坚强的孩子,妈妈佩服你。
你送妈妈的贺卡很漂亮,尤其是这个蝴蝶结真是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