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澳门半岛的北区,尤其青洲区虽是人口密集居民区,但居民长期饱受周边环境污染问题的困扰,很多住宅大厦门口、街铺门口就是修车喷漆洗车工场,行人道洗车废水肆意排放,汽车停放人行道,造成居民出行不便之痛,却投诉无门。即便一再有社会团体在关注发声,但一个从未得到改变的结果系:投诉不断,问题依旧。以致被有心人比美作名符其实的冇王管灰色地带。
例如青洲坊会曾建议政府尽快制定明确修车场的经营守则及指引,对于喷漆、焊接和锻造这类工序,较容易影响到周遭环境及居民生活,建议遂步迁入工业大厦,长远而言修车场的经营条件及选址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考虑当中,以避免因修车作业造成的污染影响居民,造成业界与居民的矛盾。近期立法会林宇滔议员就规管修车场问题再度发声,指全澳目前修车场有509九家,当中涉及喷漆、焊接和锻造有83家,且绝大部分位于非工业场所,其对周边居民造成的长期滋扰,绝非个别案例。
他引述政府曾于施政辩论时承认修车场的锻造、喷漆等工序会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理应转移至工业大厦,长远需要寻觅土地供修车等高污染工种有条件经营,再发牌规范。要求政府交待为何拖延十多年仍未能就修车场规管进行立法,更促请政府尽快立法规管在居民区进行污染或滋扰性的修车工序,以减少对居民的影响。
事实上,修车场遍布青洲居民区,受影响的除了该区居民,还有本澳的城市景观,人们发现和感受到该区修车场洗车场越来越多,甚至连公共行人道惨变车场经营范围的乱象随处可见。而据市政署官员曾响应立法议员质询时指:市政署过去近10年共接收2471宗有关修车场的投诉,其中涉及占用公地的最多,占总数的6成1;环境保护局近10则收到486诉个案,当中约4成涉及噪音问题。
并指,车辆维修的需求量大,但始终没有专门地方供行业运作,长远而言,需为高污染或高危险的修车工种另辟适当场地,令行业有条件经营;对准入小区的修车工种,进一步订定预防和控制污染等方面的条件;市政署将连同工务、环保、消防、卫生等各相关部门共同推动有关工作。
显然,政府对修车工厂在小区经营造成的危害是了然于心中,至于,为何没有部门协调其他部门做到野?困难在哪里?而且就连一部《机动车辆修车工场的运作和发出准照规章》立法竟然讨论了二十三年之久,仍未成事,可见政府在处理修车场问题上是冇心且冇力。对于市民而言,政府部门能否做到实事,有心做事,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如今,行政长官决定编制北区-1详细规划草案,市民冀北区1规划可以推动修车场规管纳入立法,彻底解决修车场和民居抢用公共空间,污染居民生活居住环境的老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