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10岁小男孩火了,获万人点赞,人民日报都转发评论“技多不压身”。
广西玉林的10岁男孩罗文源,从5岁开始跟着父亲学修电动车,现在每到周末的时候都去叔叔店里帮忙。
叔叔说一些小的问题,他都能搞定。他很喜欢修车,都是主动要求来店里帮忙。他的性格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变得很耐心了。在班里的学习成绩很好,保持在前5名,每次都是95分以上。
有评论说,技多不压身,是辛酸还是荣耀?孩子的主业还是应该学习,不应该挤占孩子过多的时间帮忙做生意,不要满足于当前前五名的成绩,有扎实的文化知识,日后才有更大作为。
我想说,没有心酸,只有更好的未来。其实,不用担心孩子的成绩受影响,那些不修车的孩子,也不是把时间全部用在学习上,有的打游戏、有的报兴趣班、有的玩玩具、有的到处玩。学习固然重要,休闲和娱乐也不可少。孩子修车也是在实践中学习,这是他的特长,跟那些上兴趣班、玩玩具的孩子是一样的。
从采访视频来看,孩子动作娴熟,表达流畅,思路清晰,满脸阳光,看得出他真的喜欢修车,而且修车让他变得更优秀。
陶行知先生曾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不要以为孩子这是在浪费学习时间,这是孩子在积蓄力量,是他的兴趣所在。孩子在动手的时候,大脑会变得更活跃,学习能力更强。对于这种“独特”的爱好,都会让人刮目相看,他会变得更自信。拥有自信的孩子,想学习差都难。
动手才会动脑从人类进化来看,因为人类直立行走,解放了双手,用双手制造工具、使用工具,促进了大脑发育,所以人类比其他动物更聪明,才能在这个地球上立足。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手指的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人大脑的正常发育,当孩子的双手进行活动时,手指末梢神经细胞会迅速将信息传输到大脑,因而加强孩子动手能力,能有效地开发孩子大脑的潜能。
古人也说“心灵手巧”,从大脑发育来说,手部动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精细运动,确实会让大脑变得更聪明。
《你的宝宝是天才》中指出,人类有三种特有的运动功能,直立行走、语言、手部运动。大脑的功能在运动中才能不断发育,越用越聪明,不用则退。手部运动越多,大脑也就越发达。
从实际过程中来看,也印证了上面这些理论,动手能够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
孩子在动手的过程中,看似是在玩,但是他会进行观察、记忆、思考。比如孩子修车的时候,他要观察哪里坏了,从脑库里调取储备的知识,思考如何修理,从而锻炼了思维能力。
孩子喜欢动手,也会通过想象和创造,做出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比如孩子修车的时候,他在修的过程中,会综合一些知识,改进一些方法,修得更快更好,从而锻炼了创造能力。
动手并不是孤立的行为,也会协调手、眼、脑等各个器官。比如修车,也必须用眼睛看出车的毛病,用大脑去思考怎么解决问题,用手去实现。这样一路下来,孩子的多种能力得到培养,为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另外,到了高年级,科学实验、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生物实验都会考察动手能力,从小不注意培养动手能力,笨手笨脚,在实验上操作上就会吃亏。而从下打好基础的孩子,实验操作如鱼得水,会节省更多精力做更多的事情。
所以,不要担心孩子动手会影响学习,这是他在锻炼大脑、发展各项能力,他在学习上并不费力。
被认可才会更自信
10岁男孩表示“老师和同学都知道我会修车,这么小就会修车,都说我很厉害”,说这话的时候,能看到嘴角上扬,可见其内心该有多么自豪。
像这种爱好,确实是有些独特,大部分孩子不会以此为兴趣,很多家长也不会给孩子提供这样的机会。孩子正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家长支持,还有实践基地,自己也聪明好学,拥有了一技之长。
人们都认为孩子不该有的能力,而他具备了,自然而然会成为别人家的孩子,成为别人夸奖的对象,这会让他找到自信。
自信是孩子对自身力量的充分认识和估计,是自我评价形成、发展、成熟的主要标志。
自信是孩子未来获得成功的必要心理素质,孩子有自信,才敢大胆尝试、不怕失败,在未来取得更多成功。
只有孩子感觉自己有能力影响别人,有能力影响事物发展方向,有能力追求自己的目标,孩子就会感到自信。10岁男孩已经用自己的双手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在影响着他人,他已经具备了这些能力,得到了自己的想要的。
著名科学家Thomas Edison说:“所有的成功都来自于兴趣。”
孩子因为对此深感兴趣,会不断进行钻研,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他会发现知识的欠缺。为了保持自己的优势,继续获得别人的认可,他会不断努力获取新的知识,让自己变得更懂行,从而收获更多自信。
可以说孩子是幸运的,身边的人都在支持他,他会在自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形成良性循环。对于有些反对的声音,完全不用理会。
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在诺贝尔庆典晚宴上说:“中国有句古话:‘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种落后的思想,对发展中国家的青年们有很大的害处。”“我希望我这次得奖,能够唤起发展中国家的学生们的兴趣,而注意实验工作的重要性”。
他强调的就是动手能力,之前他也曾经重视理论而忽视动手操作,经过导师乌伦贝尔教授的点播,他茅塞顿开,专心做实验,从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所以,这样的兴趣爱好不会成为学习路上的拦路虎,反而会促使他更加努力的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
尊重孩子的动手能力
孩子天生就有自发的动手能力,尤其是男孩子,在小的时候都是家里的破坏大王,见什么拆什么。孩子看似是破坏的行为,实际是在探索发现,培养自己的能力。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允许他动手。到了一定的阶段,教会他合理安排时间,孩子的兴趣和学习就会两不误。
☀鼓励孩子动手
当孩子喜欢拆东西的时候,不要责骂孩子,而是允许他拆,给他提供机会。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一位朋友跟他抱怨,儿子把自己的手表拆得乱七八糟的,打了他一顿才解气。陶行知说“你可能把中国的爱迪生给枪毙了。”“会让孩子畏缩不前,失去动手能力。”
为了让这个孩子更自信,陶行知拿着那块手表,领着孩子到了一个钟表店,让孩子看着怎么修手表。临走的时候,又买了一块旧手表,让孩子拆着玩。
自从了解这一点以后以后,我也会顺着孩子的规律走,不会打击孩子的动手能力。
2岁的二宝已经喜欢把车的轮子卸下来,把反光镜拆下来,还拿着一个螺丝刀装作作样的修一修,我们都会给他赞许的陪伴。
大宝小时候把所有的电动玩具都拆坏了,旧电视、旧电脑、旧打印机、旧音箱等等,只要能拆的,也都拆了一个遍。10岁多就能自己组装电脑、组装3D打印机、做各种音响了,上初中以后,物理学习非常轻松,是班里的第一名。
☀教会孩子合理安排时间
孩子在初中以前,时间很充裕,是充分发挥动手能力的很好机会,这个时间段可以让孩子多花一些时间在兴趣爱好上,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孩子上了初中以后,由于科目增多,升学压力加大,时间就会变得捉襟见肘,如果把学习当作副业,把兴趣当作主业,学习成绩就会受到影响。
儿子在初一的时候,还是像上小学一样,回家花太长的时间在自己的兴趣上,学习成绩就不太突出。到来初二,才幡然醒悟,开始进行时间规划。原来每天玩2个小时,现在可能玩1个小时,在学习上发力,成绩就慢慢上来了。
当然,最好是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就培养孩子管理时间的能力,制订好计划,每天先完成作业再玩,不要养成玩够了再做作业的习惯。到周末的时候可以放松一下,这样完全不会影响学习,也仍然会保持自己的优势。
结语10岁男孩已经修车5年,说明父母非常尊重孩子,懂得发扬孩子的优点,培养出了阳光自信的孩子。孩子有这样的动手能力,他的大脑必然会得到更好的开发,他对未知知识的渴求也会更加迫切。只要教会孩子管理时间,合理安排自己的兴趣和学习的关系,将来一切都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胎宝妈,高级育婴师,个性化训练指导师,多平台原创作者。爱孩子、爱生活,愿与万千妈妈分享育儿经验,关注我,获取更多育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