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历城分局加快建设“无废城市”(垃圾生态环境危险废物固体废物处置)

向绿色低碳发力,提高工业固废精细化管理水平

做好工业固废源头减量,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市生态环境局历城分局逐月调度2家耗煤企业煤炭消费情况,对比往年同期数据分析煤炭消费总量变化趋势,及时与企业进行沟通。
制定《历城区“两高”行业核查工作方案》,生态环境、工信、市场监管、统计多部门组成联合核查组对辖区内“两高”项目开展核查工作。

落实企业清洁生产领跑行动,对济南银联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山东力诺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实现重点行业企业强制性全覆盖。

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历城分局加快建设“无废城市”(垃圾生态环境危险废物固体废物处置) 建筑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依托省固废系统,要求辖区内136家重点企业依托省固废系统按时报送一般固废年报,提供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种类、数量、流向、贮存、利用、处置等资料,以及减少工业固体废物产生、促进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督促一般工业固废产废大户提高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向高质高效发力,完善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

推动秸秆“五料化”利用,据公开数据显示,历城区秸秆综合利用率目前稳定在97%以上。
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对辖区内27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开展检查,确保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维持在100%,规模以下养殖专业户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维持在90%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
市级重点支撑项目奥克斯奶牛扩繁基地粪污处理项目已投入使用。
加强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建设。
全面禁止销售厚度小于0.01毫米聚乙烯农用地膜,全力保障农膜合法合规生产使用,建立农膜回收利用长效机制,现已完成推广面积1251.2公顷。
合理布局回收网点7个,截至目前共回收药瓶7043423个、药袋1103057个、地膜7.40175吨,全部完成无害化处理。

向循环再生发力,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制度

今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历城分局持续开展“光盘行动——拒绝舌尖上的浪费”源头减量活动,推广使用公筷公勺,倡导为消费者提供可降解的环保餐盒、餐袋和减量化的打包服务。
推动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带头实施绿色办公,坚决杜绝“无人灯、长明灯”现象,推行无纸化办公。
实施垃圾分类设施“微改造”,2024年新建分类房2座,新建改建分类亭36处,增设便民拉绳、破袋器等便民设施。
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竞赛”“撤桶并点、桶边引导”等专题宣传活动,指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
因地制宜采用定时巡回上门分类收集的方式进行垃圾收集,2024年已完成撤桶并点47个点位、188个桶。
健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靠前推动“两网融合”建设,与辖区回收企业探索合作模式,畅通居民区低值可回收物的回收渠道。

向减量零碳发力,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消纳

做好建筑垃圾源头减量,严格执行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市有关节能的各项法规和要求,加强施工过程监督管理,确保建筑领域能耗年降低指标达到要求。

2024年一季度办理建筑节能专项16个,建筑面积58.71万平方米。
其中基本级绿建4个,面积20.79万平方米,一星级绿建6个,面积18.6万平方米,二星级绿建6个,建筑面积8.65万平方米。
装配式项目11个,建筑面积31.81万平方米。

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确保建筑垃圾处置实行谁产生、谁承担处置责任原则,倒逼建设单位、工程施工单位自行编制建筑垃圾分类处置方案。

探索利用区级国有平台公司,促进辖区建筑垃圾消纳处理的规范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开展居民装修垃圾“收、运、处”体系试点建设工作,推进目前历城区装修垃圾分拣转运中心项目落地运营。

向规范无害发力,提升危险废物监管处置能力

加强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历城区完成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市级复核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对9家单位34个问题整改情况进行现场核实,现已整改完成32个。
开展“万企全员”警示教育活动,组织全局干部职工76人、全区443家企业15633人、14个街道238个村居4009人观看《危险废物环境安全警示教育片(第三版)》。

研究推广小微产废单位危险废物收集转运新模式,组织王舍人街道张马屯汽配城管理办公室建立危废暂存间,推动汽修厂等产废单位危险废物逐步“入库”,探索小微产废单位聚集区域危险废物“分散收集、集中暂存、统一转运”收运模式。
依托山东省固体废物和危险化学品信息化智慧监管系统,督促808家危险废物产废单位报送产废年报,并完成审核。
落实医疗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发放联单5947份。

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历城分局将严格按照中央、省、市部署要求,明确2024年“无废城市”重点项目与任务,以“无废细胞”建设工作为抓手,大力推广“无废城市”相关先进经验和做法。
依法加强固体废物产生、利用与处置信息公开,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公众监督作用,营造全民共建“无废城市”的浓厚氛围。

:赵璐 编辑:韩璐莹 校对:刘恬 通讯员:曾玮璠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