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有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的速度为何越限越快?”近日,市民张先生拨打本报热线2220000反映称,自己新买的电动车表显最高25KM/小时,实际速度却比之前的电动车高得多,张先生不禁发出质疑:“限速25KM/小时,我新买的电动自行车合规吗?”
连日来,走访调查发现,在德州城区的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店,车辆改装调速已成了“公开的秘密”。
01解除限速几成“潜规则”
近日,先后来到位于德城区解放中大道上的小牛专卖店、爱玛专卖店和九号电动车专卖店进行了调查。期间,多家电动自行车商无一例外地表示,车辆经过调速后均可突破每小时25千米的限速。
“这款车开‘S档’能轻松跑到50KM/小时以上,续航跟速度有直接关系。”在小牛专卖店,销售员为耐心介绍说。了解到,根据不同续航和电压,电动自行车售价不同,其店内电动车售价在两千至七千元不等,销售员表示均可以免费帮忙上牌。而不远处的爱玛电动车销售店,销售人员表示,他们这款续航120公里的电动自行车,售价在三千元以内,能跑得更远、更快。
面对提出是否可以调速的问题,销售工作人员表示:“都是调好了再给你们,有两个档位,普通档位最高25KM/小时,根据电动车不同,S档可以跑到30KM/小时到50KM/小时不等。”更有品牌销售人员表示,只需一部手机,***APP即可“解码”。
电动自行车究竟有多大“威力”?打开某社交软件搜索发现,不少“解速教程”引导消费者调速,“九号”某款电动车“调速”后最高时速可达70KM/小时;“爱玛”某款车型能达到60KM/小时。
02危险!
私改限速“隐患多”
其实,新国标车在目前的技术规定框架下,其适用的使用场景就是围绕低速、短距离的代步需求展开的,对于新国标车辆而言,商家在解除时限速不仅违规,同时也直接影响到了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采访中,随机试骑了“小牛”和“九号”两个品牌、两个价格区间的电动自行车。在实测中发现,两款电动自行车提速明显很快,仅需几秒钟即可到达最快速度,且最快速远远超出仪表盘上显示的“25KM/小时”。
“解限速”是否会影响挂牌,上路是否被查扣呢?对此,商家们也给出了一致说法:“我们能给你上牌照,不用去车管所或者交警队。”
“解限速后的电动自行车看上去没什么差别,针对部分高价位带仪表盘的电动自行车,解限速后仪表盘上最高时速只会显示到25KM/小时,即使路上被交警抽查也不会发现端倪。”见有迟疑,商家连忙解释说。
然而,有需求才会有市场。采访中,不少市民反映电动车超速问题,在外卖行业尤其突出。“每到中午、下午用餐高峰期,外卖小哥驾驶的电动自行车飞舞在大街小巷,车速明显高于25KM/小时,实在太危险了。有时走在路上提心吊胆,开车战战兢兢。”也有市民表示,国标车速明显低于年轻人预期,这也催生了违法“解限速”。
现如今,一些电动自行车的行驶速度堪比汽车,不少市民存疑,这样大的“威力”真的安全吗?
市消防支队全媒体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当车速限值被解除,电动车零部件的规格却未进行确认,可能导致线路、部件发热量超出预期等问题。热量积聚在不同部件会造成不同的影响,较为常见的有线缆软化绝缘损坏,可能会产生短路引燃车辆塑件;电池大电流放电或外部热量导致热失控,可能引发燃爆事故等。
03谁来管管“失控的电动自行车”
调查发现,电动自行车商家从进货、售卖、上牌等多个环节实现了“自主”,解限速的车辆又能正常“上牌”拥有路权,看似矛盾的现象更暴露出部门监管的缺失。
根据《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第4条第3款,电动自行车的软硬件均应当具有防篡改设计,防止擅自改装或改动最高车速、功率、电压、脚踏骑行能力。
检索发现,针对近日北京市民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留言,建议限制电动自行车车速一事,北京市交管局回复称:“针对相关情况,将持续加强对外卖企业配送人员安全监管,督促企业健全完善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和内部惩戒措施,以行业引领监督。同时,定期将快递外卖配送人员违法行为函告北京市商务局,充分发挥行业管理部门的监管作用,协同共治,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此外,2022年,广州市白云区市场监管局就曾查处该市首宗电动自行车非法调速案,最终对涉事人员处以4000元罚款,并责令其立即改正销售非法加装、改装电动车的行为。
其实,早在2019年8月份,我市便启动了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工作。去年,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也开展了电动车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同时与经营户签订电动车规范经营承诺书。针对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问题,今年2月份,德城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联合消防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发布通知,就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行为明确法律责任。
小小电动自行车,事关民众切身利益,妥善处理对各级政府都是一个考验。对此,呼吁有关部门要督促经销商规范经营行为,对违规厂家和经销商加大处罚力度,堵住电动自行车“解码”提速的“后门”,不要为非法改装留下空间。同时,守住“国标”底线,给交通安全加上一道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