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短命建筑 要完善追责机制

中国建筑为何如此“短命”?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建筑质量不过关患有“软骨病”,寿命自然短。
二是部分建设物先天条件不错,因为后天类似决策失误、规划调整等人为因素而“短命”。

要减少“短命建筑”,首先要落实好“质量终身追究责任”。
《建筑法》规定:建筑物在合理使用寿命内,必须确保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的质量。
也明确了只要建筑物在设定使用寿命期间出了质量问题,就可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令人遗憾的是,长期以来由于追责主体、追责细节等不明确,规定未能很好地落实。

除了落实质量终身追责,更要警惕短视政绩观造就短命建筑。
现实中很多建筑物“拆了建、建了拆”,表面上是由于城市建设规划没有坚持高站位、高起点、高标准而阻塞了未来发展空间,而实际上却是政绩观短视在作怪。
而要遏制这种因权力乱规划、乱拍板、乱作为造成的“建筑短命”,也必须要完善追责机制、提高问责力度。

减少短命建筑 要完善追责机制 范文模稿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作者系湖北公务员)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