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宁乡历史的那些古桥(古桥沙田见证历史安化)

毛公桥 / 宁乡巷子口

古桥位于巷子口镇直田村,是当地四五个村落之间唯一联系的通道。
2011年列入省文保。
在这里我们遇到一位九十多岁的长者,他告诉我们此桥有200多年历史,历经数次损毁又一次次修复,最后一次复修是在1948年,桥头原本立有塔,今已无。

古桥最早是清乾隆年间,由乡绅毛家出大头,其余各家分摊所建。
平梁部分为当年的结构,如今也已多处翻新。
拱桥部分原桥毁于民国二十七年,现留下拱桥与平梁相结合的场景。

见证宁乡历史的那些古桥(古桥沙田见证历史安化)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众兴古桥 / 宁乡巷子口

古桥位于巷子口镇谷石村,沩水扶王山南北两大支流的交界处。
桥南有一古樟。
古桥建于清朝末年,全长40多米,相传是一位叫刘振兴的乡间富绅捐出大半家产所建。

这是宁乡仅存的桥墩上的蜈蚣雕刻没有被凿去损毁,依旧栩栩如生的古桥。
在古时候,蜈蚣是非常常见的吉祥物,有着避水、保佑平安的意思。
可惜在近代中国某个特殊时期,因破四旧等运动,宁乡境内古桥上的雕刻基本被毁坏殆尽。

邓婆桥 / 宁乡巷子口

古桥位于巷子口镇谷石村和狮村交界处,一座非常非常不起眼的小小古桥。
古桥建于清乾隆期间,是监生李凌霞为纪念邓代阿婆而捐建。

桥为圆形石拱桥,全部为花岗岩石挽拱垒砌而成。
古桥两边滕蔓植物顺势下坠,给古桥增添了幽深、雅趣、古朴的味道。

大江桥 / 宁乡沙田

大江桥位于沙田乡石江村,修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
该桥是宁乡境内规模最大的麻石质地平板梁桥。
该桥保存较为完好,原为通往安化、宁乡等周边县镇的交通枢纽,后因交通方式及交通工具的改变而逐渐弃置,现仍作为周边村民生产生活活动的重要交通设施。

该桥为5孔4墩石伸臂梁桥,全长39.5米、宽2.6米,桥面两侧均用丈余长条石桥栏。
船型桥墩,迎水面刻长约为1米、宽为0.5米的蜈蚣纹饰。
桥东端石碑阴刻直书“泰山石敢当”,西端石碑阴刻横书“将军箭”,下端左右直书:“右走沙田,左走横岭”。
桥东原有茶亭,后因年久失修垮塌。
1966年洪水对大江桥造成了一定的损毁。

惠同廊桥 / 宁乡沙田

惠同廊桥位于沙田乡沙田村,始建于1853年,后由何叔衡长兄何玉书倡议重修。
该桥长18米,宽4米,高8.9米,桥墩桥面为麻石构砌,桥上有青瓦木结构茶亭数间,东西两端为石拱门,青砖封火墙。

该桥系宁乡唯一保存完整的廊桥,为连接安化、湘乡的重要驿道。
毛泽东与何叔衡于1914年及1917年两度在此畅谈,共同探求革命真理。
该桥于2005年进行全面修缮。
2006年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太和桥 / 宁乡青山桥

这座太和桥并非沙田那座,而是位于青山桥镇太和村,村以桥而得名。
古桥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40年),由乡绅陈伦民、胡克为首倡建,席姓石匠设计。
宁乡、安化、湘乡、涟源等地均有为古桥捐款助力之人。

古桥横跨沩水支流楚江,为全花岗岩石构筑,七墩六搭平板石桥。
搭,为两墩之间搭载的条石,也就是搭桥的意思。
桥墩迎水面为三角锥形,尖迎河水;背水面为长方矩形,砥柱中流。
有记载,古桥上矩形墩面上每墩建有五层宝塔,塔内塑有河神、石质佛像等。

古桥是当时宁乡到涟源互往的必经之路。
往来桥上者多为挑夫,四季不止,旦夕不歇。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挑夫锐减,人流不再。
因S311省道傍桥边另辟蹊径,古桥也就慢慢被闲置了。
古桥曾有一传说,一神仙预言此桥的寿命有一百七十多岁。
如今此桥正好一百七十多岁了。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